庄晓露
近年来我国的农业生产积极推广覆膜生产模式,但是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地膜残留污染是现代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对地膜污染的认识不到位,在生产过程中将废弃的地膜随意丢弃在土地上,导致土壤中残留的地膜数量越来越多,土壤的负荷越来越重。本文对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且提出应对策略,旨在提高地膜污染问题的防治水平。
1 农田地膜残留的现状和危害
覆膜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近年来,昭通市覆膜栽培面积常年保持在3500万公顷左右,地膜栽培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很大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昭通市每年的农膜残留量约为15万公顷左右,废旧地膜平均残留量为每公顷4.68kg,受污染田减产11%左右,发病指数提高1.3~2.5左右。其中废旧地膜残留量最高的种植区域为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种植区域。随着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本地的地膜使用量越来越大,废旧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每年以10%的增长速度增长,由地膜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逐年加重。
1.1 农田地膜残留的危害
1.1.1 对土壤造成污染。很多农用塑料薄膜的材质都是聚烯烃类化合物,这类物质在土壤中的存留时间较长,能达到200~400年,而且在自然条件下很难降解,导致土壤中的白色垃圾越来越多,对土壤造成危害,各种农田地膜碎片也切断了土壤孔隙的连续性,使得土壤的透气性下降,地下水无法上升被作物利用,土壤的抗旱能力明显下降,而且还会引起次生盐渍化现象,导致土壤板结和肥力下降,极大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1.1.2 农田地膜残留对农作物的危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地膜的使用量巨大,残留量也大,各种残膜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极大,比如由于残膜阻碍了种子发芽,造成缺苗断垄,或者植物的根茎弯曲生长,对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造成极大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
1.1.3 其他副作用。由于当前我国对农田地膜的回收水平不高,当前的回收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彻底的处理回收的残膜,部分清理出来的残膜依旧被丢弃在田边地角、水渠、林带中,而且四处散落,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同时也会对农业机械设备的操作带来影响,导致机械工作不灵活、不协调,机械设备的作业效率降低。
1.2 农田地膜残留的原因
1.2.1 农民的对残膜的回收工作认识不到位。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由于很多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不高,对农田地膜残留所带来的危害的认识不足,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不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开展农田地膜回收工在,而且在一些地区推广人工揭膜回收技术比较困难,即使开展回收工作,由于农民不积极配合,回收也不彻底,依旧会有很多残留地膜。
1.2.2 超薄膜的普遍使用使得回收难度增加。在现代农业生产过程中,农田地膜的厚度越来越薄,按照国家的标准规定,农田地膜的厚度必须在0.008mm以上,国外使用的农田地膜的厚度一般为0.012~0.02mm,这类膜的抗拉强度比厚度为0.008mm的膜高50%-90%左右,农田地膜越薄,在回收的过程中越容易破碎散落,回收的难度越大。当前本地的农业生产一般使用比较薄的地膜,尤其是一些“超薄膜”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薄膜的破损率较高,而且在种植结束之后一般薄膜都呈碎片状,很难从农田中清理处理,农田地膜的残留量越来越多。
1.2.3 缺乏鼓励政策。在农田地膜回收过程中,应该要形成相应的激励机制,对农户进行激勵,从而促进农田地膜回收工程可持续开展。但是当前本地在农田地膜回收工作中还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机制,扶持政策不够完善,因此导致广大农民和地膜回收企业的积极性不高。
2 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控制措施
2.1 积极宣传,提高群众对农田地膜残留危害的认识
农民的对农田地膜残留危害的认识不到位,是导致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逐渐加重的主要原因,很多农民在生产过程中都没有掌握科学合理的使用技巧,也没有积极开展农膜回收。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农户的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积极开展宣传和推广,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媒体,对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危害进行讲解,对农田地膜污染防治的紧迫性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自觉性。
2.2 制定新的农用地膜生产标准
实践证明,农田地膜污染之所以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因为当前使用的农田地膜普遍太薄,农田地膜容易碎,形成细小的碎片之后残留在土壤中,回收难度较大。为了提高农田地膜处理水平,要积极加强对农田地膜生产标准的完善,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出全新的农田地膜生产标准,增加地膜的厚度,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农田地膜生产标准和规范,增加地膜的韧性,不易破碎,易于回收。
2.3 建立监测和综合执法机制
对于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的防治,必须要加大监控力度,提高环境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执法意识,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开展执法工作。一方面,针对农田地膜生产厂家的管理,要定期查访,确保厂家的生产标准满足国家要求和标准,薄膜的生产厚度不能低于0.008mm。另一方面,要建立起严格的农田地膜残留监测制度,定期对田间的农膜残留量进行监测,并且将具体的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控制责任落实到农民身上,结合残留量监测结果对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控制不到位的群众进行处罚,提高法律法规的强制性。
2.4 多部门协同工作,开展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治理
在农田地膜残留污染治理过程中,单纯地依靠环境监督部门是无法达到效果的,必须要协同其他部门开展联合工作,完善联合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农田地膜残留污染防治水平。比如要结合相关部门,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回收农田地膜,在机械回收的基础上,人工回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渠道,政府应该要鼓励农民捡拾废旧地膜,当农民在购买新地膜的时候可以使用废旧地膜抵扣一部分钱,给予积极回收地膜的农民一些补助和价格优惠,激发农民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再比如要加强与农机厂家的合作,以环境保护为目标,对农膜回收机械设备进行研究,提高残膜回收机械的工作效率。还可以组建专业的残膜回收点,对残膜进行综合回收利用,实行严格分类,使得残膜走上良性循环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