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我国种子产业发展起步较晚,种子市场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得以初步显形并缓慢发展,在当时特殊的内外部环境中,种子产业的市场生产与经营等活动完全由政府把控,是因为当时种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且处在特殊经济环境中,不得不采取全封闭的种业发展模式。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外部环境的改变,这种完全政府主导的全封闭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当前种业的发展新形势,自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种业政策出台以来,种子行业正式迈向产业化、市场化的发展阶段。基于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这一背景之下,政府管理部门需要转变工作思路,以顺应行业发展要求为前提去创新管理工作机制,促进我国种子产业的稳健发展。
1 我国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简介
在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在农业合作社的“四自一辅”的种子工作开展下,全国形成了以县级良种场为核心,公社、大队良种场为桥梁,生产队种子田为基础的三级两种繁育体系,推动了我国农作物两种繁育与推广工作;在改革开放时期(1978~2000),种子工作则逐步实现了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加工机械化与质量标准化的改变,以县级为单位进行统一化供种,这一时期的改革也标志着我国农业由传统走向现代化;在市场化时期(2001-至今),种子法的出台实施,使得各类竞争主体能够进入市场参与公平竞争,尤其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意见》的发布,使得众多种子企业纷纷迈向了自主研发的道路,实现了品种研发渠道的多元化,时至今日种子产业主体的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而随着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意见》的出台,种子企业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地位得以明确,种子行业的准入门槛则大幅提高,自此便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2 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管理机制的创新策略
2.1 调整管理思路
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能在于运用法律、经济与行政手段,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控,进而保证种子市场的规范运作,而这一工作过程中需要明确管理与服务相结合,不得存在体制改革之前的直接指挥思想,需要为种子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可见在种子产业市场化进程中,管理部门需要主动调整自身管理思路,推进部门的职能转移。需继续完善“属地管理”模式,积极调整为管理重心下移的工作思路,确保基层管理职能部门信息快、准、针对性强的优势得以发挥,实现区域管理的完整统一性;管理思路需要向社会化方向调整,部分管理事项可适度转移或委托社会组织负责;管理思路向现代化调整,结合现今的科学技术与网络信息管理平台,助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与信息化。
2.2 转变管理职能
2.2.1 制定组织政策
以产业组织政策的优化去对组织关系进行调节,进而促进产业主体的分散与集中,鉴于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应当进一步助推产业主体的整合,朝着规范化、规模化的方向予以发展。具体落实策略如下:减少并购整合屏障,以宽松的政策环境促进种子产业的培育繁殖一体化;加速国有种子企业的改革,组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种业集团;助推科研单位体制转变,鼓励科技型企业的创建;大力支持相关产业进入种子产业市场,以不同产业的优质资源去推动我国种业发展。
2.2.2 制定融资政策
政府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种子行业,以相关措施的制定去促进种业融资,并对融资秩序予以规范。具体落实策略如下:鼓励大型种子集团上市;以减免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去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种子产业;引入风险投资基金,对具有先进技术的中小种子企业进行重点支持;构建种子产业保险体系,有效降低产业经营风险。
2.2.3 制定技术政策
种子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为确保该产业长效发展,则需要结合发展形势去制定科学的技术发展政策。具体落实策略如下:提高对优良品种的创新、研发与应用工作,实现杂交品种优势技术利用的突破;放眼于国内外市场,对传统种子技术进行全面升级,并凭借价格优势去向种业欠发達国家与地区扩张;加大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力度;以减免实收、贴息贷款等利好财政促使去扶持相关企业对种子技术的研究。
2.3 创新管理方式
2.3.1 创新产业调控机制
需要对种子认证体系与生产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通过专项资金的下拨去促进认证体系运行得以规范,进而将认证标准进行统一;需构建种子质量控制完善机制,其重点在于对种子质量检验标准与程序进行规范,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形成企业内部质量控制长效机制;还应对种子市场的准入机制予以完善,对市场主体的相关行为予以规范,对种子价格进行适度调控,对垄断行为进行重点管制。
2.3.2 创新产业管理模式
向种业发展发达国家取经,并结合中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现状,以科学产业管理模式去推动我国种子产业市场体制的改革,确保农业行政部门的管理权得以集中,构建种子产业服务体系与经营体系。此外,还应进一步强化种子市场的执法体系建设工作,对于假冒伪劣种子对市场的扰乱行为要按照相关条例给予严厉处罚。
2.3.3 促进产业联合
从国外种业发展成功经验来看,其种子产业与上游产业呈现一体化发展模式,尤其是在与农化产业的合作中最为明显且成功,这也为我国的种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促进联合提供了参考。政府管理部门应当认清这一现状,积极消除产业间的屏障,以利好政策去鼓励农机、农化、生物技术等产业渗透入种子产业,促使种子产业能够快速融入市场化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