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
摘要:面对国际社会上逆全球化思潮、国际摩擦不断等各种现状,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感召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全球治理越来越多,更要求高校,特别是外语类高校要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以服务于国家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天津外国语大学作为天津市市属高校,不断拓展“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积极参与智库研究,服务国家发展,为推动全球治理做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全球治理;国际化;人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参与度越来越高,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也得到了更多国家的认可和青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一、全球治理中的新挑战
(一)逆全球化思潮涌动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原来的“地球村”整个社会的大趋势是一体化,共同享有市场,商品、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但是在流动的过程中,好事流过来了,坏事也跟着流过来了,所以整个欧洲大量难民潮,经济不景气、债务危机等等一系列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调整和治理,逆全球化情绪,贸易保护、边境修墙、移民问题等表现出各种思潮泛起。
逆全球化的产生和全球化过程当中带来的社会严重分配不均有直接关系。像诺贝尔奖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就曾经批评美国的社会阶层严重分化,他认为1%的人所有,1%的人治理,1%的人享用,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实际上享受不到社会发展的成果。所以当社会开始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的时候,这个世界就开始激发一系列的问题,恐怖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这些都对全球治理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像最近几年来,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都体现着逆全球化,相对比而言,中国主导的全球化正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表现的越来越重要。
(二)国际政治摩擦不断,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比如说像美俄之间的矛盾、朝鲜的核问题、中美之间的贸易纠纷、亚洲各国关于领土争端的问题等等,这些都说明了各国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国际秩序和政治格局发生了变化。同样,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也发生着变化,随着中菲关系的恢复,美国在南海地区的进攻态势,对中国进行的遏制与防范,受到了打击,中国周边外交压力一方面有所缓解,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但另一方面,日本极力炒作南海问题,渲染气氛,施压于中国,对中国周边安全带来压力。特别是美韩共同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全球治理需要中国方案
(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
这些秩序混乱的背后伴随着权力的转移,原来的权力基本上是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手中,在90年代初,西方7个国家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70%以上,但现在西方经济实力却大大下降。西方经济实力的下降客观上造成了权力的下降,也极大地影响着权力的转移。
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也加速着权力的转移。假如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代表,那么发展中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就是中国。90年代初,美国经济大概是中国经济总量的20倍,中国经济仅仅占世界经济的1%左右,然而改革开放的40年,中国从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迅速成长为世界的一个大国和强国。现在中国每年增长率大概接近7%,美国是2%,如果按照这样计算的话,从经济总量上来说,中国赶上美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现在中国在世界整个经济的比重超过15%,从1%到15%这一变化,可以说相当了不起。中国成为世界128个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每年對外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在世界各地建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每年出国旅游超过1亿人次,对外援助迅速增长。由此可见,中国经济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走势和影响也变得越来越大。
(二)中国智慧凝聚国际感召力
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必须要有强的国际感召力,近年来,中国为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主场外交也越来越明显,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越来越多的国际重量级的会议在中国召开,有个现象大家有目共睹,现在越来越多的重要国际会议在中国召开,无论是“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建设、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重大国际会议,还是积极参与海洋、网络、反腐、核安全等新兴领域,都有中国的主场外交和主动作为。中国方案、中国声音、中国智慧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对全球治理的方案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拥护,中国的政治影响力越来越大,全世界对中国的政治期待越来越高。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让中国赢得了世界的目光和肯定。
三、高校应培养高质量国际化人才队伍参与全球治理
培养全球治理人才是关键。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是践行全球治理中国方案、培养全球治理所需人才的关键。然而与世界强国相比较,中国在联合国系统任职的总人数并不乐观,因此加快培养高质量的全球治理人才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也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不谋而合。
以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例,我校追求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天津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战略需求,多年来,学校拓宽渠道、搭建平台,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积极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国际化人才队伍,活跃在外交、高端翻译和志愿服务中。
(一)拓展“非通用语专业”建设,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
在全球激烈竞争中,世界主要国家把打造高质量的关键语言人才队伍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一部分,而相比之下,我国非通用语种建设和人才储备不足。特别是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而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前提是语言相通。语言相通就给外语类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更好的发展机遇,在我们的前期调研中发现,在国内各高校开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课程的还偏少,特别是储备的高端非通用语种翻译人才更是严重匮乏,这些在某些程度上都制约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
我校的“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要加强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特别是明确重点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种专业,立足学校外语优势,发挥学校办学优势,服务于国家、天津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学校获批乌克兰语、波斯语、豪萨语、柬埔寨语、匈牙利语等13个非通用语种专业,2018年学校增设希腊语、塞尔维亚语、保加利亚语、罗马尼亚语4个非通用语种专业,学校外语语种数量已达32种。非通用语种的迅速增加大大提升了学校服务于国家战略的能力,增强了培养具有更强语言能力,更有国际格局的全球治理人才的能力。
(二)“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成熟
全球治理需要具有宽广知识面、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思维敏捷、适应能力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缺乏相关专业素养的单一语言人才难以承担国际组织专业领域工作,更难进入国际组织的领导层。
多年来,学校不断致力于“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2011年成立求索荣誉学院,该学院成为天津市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項目之一。2016年学校进一步在更广的范围内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英语、外交学、国际政治专业建设“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的探索。外语和专业的复合一方面让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增加本领,将外语与专业知识能力相融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就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学习和专业化学习,学生在毕业时成绩考核合格时,达到一定的要求,学生可以获得两个学士学位,进一步刺激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双赢”的功能。也让通过专业、语言方面的相互交流与互通,真正在学校内部打通了壁垒,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专业融合的目的,也进一步培养了竞争力明显的复合型人才。
(三)参与智库研究,服务国家发展
我校以智库为纽带,立足学校办学优势,发挥办学特色,建设一批特色智库,其中“一带一路”天津战略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拉丁美洲研究中心三所智库机构已成为天津智库联盟“成员”。学校智库坚持以理论和现实问题为导向,结合热点问题研究,不断用扎实有力、科学前瞻的智库成果服务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任务。随着社会的发展,践行全球治理中国方案,为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特别是外语类高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只有坚持立足办学优势,发挥办学特色,才能够培养更多适应全球治理的高端人才,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向更加民主化的方向发展,实现各国的平等发展,真正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