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学生数量激增,贫困生比例也随之增大。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受到社会各自诱惑的影响,导致高校贫困生的心态失衡,心理问题凸显。虽然,高校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和对策,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因此高校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教育优化策略。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
所谓贫困生指的是存在于高校的大学生,但由于家庭经济情况比较差,在上学期无法支付学费以及生活费的低保线以下的学生。这是个非常特殊的学生群体,存在于各个高校中。当然,这一群体的大部分还是可以理性的认识社会,正确看待贫困,并且有着踏实、诚恳的品质以及坚定的意识,可以独立、奋斗。
一、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自卑心理问题
贫困限制了你的想象,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由于贫困问题,囊总羞涩导致学生产生的自卑心理,无法融入到正常学生群体生活中。根据相关调查发现,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相比,心理更加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比如:焦虑,抑郁等等。
(二)过度的敏感
由于贫困导致的自卑,自卑又会使得学生内心变的极度的紧张和敏感。有时候可能他人无心的一句话都会导致他们的心理失衡,曲解本意。例如,有的同学有东西不见后,教师或同学不经意的看了他一眼,他就会认为有人不信任他、怀疑他。
(三)缺乏感恩意识
一些贫困大学生严重缺乏感恩意识,觉得因为贫困所以他们就该受到资助和帮助,对他人的帮助觉得理所当然。有调查发现,有些贫困生在受到帮助和资助以后,成功了并没有主动联系帮助过自己的人,而且这个比例占到了百分之五十。笔者自己学校的发现,有些贫困生在没有得到助学金之后会找辅导员老师大吵大闹,索取助学金,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二、我国高校贫困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未受到重视
“这些年大学生不断增加,国家对于这些学生拟定了相应的帮扶机制,要求各个高新都要严格落实,可是很多高校重视的仅仅的是学校的硬件标配,未能重视贫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很多高校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只强调贫困大学生的学业方面的教育,希望可以让贫困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并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却未能对他们的人格、心理进行关注、教育。”
(二)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针对贫困生这类群体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几乎没有,大多是普及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这两方面问题:“第一,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贫困生和普通大学生在经济条件、成长环境、心理素质等都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需要体现出对贫困的大学生的群体特殊关怀;第二,教育缺少个体针对性。每个贫困生的贫困原因可能都不一样,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况也是不一样的。贫困大学生在群体内的贫困程度以及心理素质等有不同。但当前对于这部分学生的政治教育却没有重视差异性,导致一些具体问题无法得到及时的关系。”
(三)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单一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单调,缺乏灵活性。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理论性强且比较枯燥,这样就需要把理论、实践有机结合,增加教育效果。但当前部分教育思想认识过于片面,只是简单采用理论灌输的方法来对贫困生进行教育。未能重视他们所存在的心理问题。
三、我国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一)强化贫困生的思想政治针对化教育
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三观
“政治信仰迷茫,社会主义信念不足的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面對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多元价值的选择,贫困大学生因贫穷信奉金钱,迷信命运,或是忙于勤工俭学,不关心国家时政,政治意识、集体意识淡薄。针对这些现象,思政工作者要加强贫困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以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进行马列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现阶段的贫富差距问题,强化共同富裕理想的信心,正确理解高校教育改革的利弊,促进贫困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加强贫困生自强自立和感恩教育
思想政治品格教育是预防高校大学生物质和精神匮乏的有效手段。从经济上进行自立是摆脱贫困的最根本的途径,但是精神上的自救依然必不可少,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自强自立教育,让学生怀抱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柔软的心去面对这个世界。“贫困大学生应摆正各种经济资助的位置,不能把他看成是理所应当和一种施舍,更不能产生的依赖心理。要把经济上的资助看成是帮助自己完成学业的一种推力,激励自己成才成功的信心,从而更加珍惜学习的机会,刻苦学习完成学业,成才后回报社会,感恩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各界社会力量。”
(二)科学化、丰富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要全面周到地考虑到学生的长远发展,既要看到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重要性,也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有力武器。在健全经济救助体制同时也不可忽视心理救助体系。
1.重视素质能力培养
“贫困大学生“脱贫”的最根本方法是贫困大学生运用自身技能,通过辛勤劳动获得物质资源,所以高校应重视贫困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的加强。高校要运用各种手段提高贫困大学生专业技能、个人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现代信息科技技术的掌握。”通过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专题会报告会、勤工俭学等形式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社会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增强社会竞争力,帮助贫困大学生更好的融入社会谋求自身的发展。
2.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贫困大学生问题的根本方法,高校要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团结、教育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以党团活动为平台,辅导员为纽带,采取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相结合、普通教育与针对性的特殊教育相结合、群体激励与个体激励相结合的方式,对贫困大学生从学习、生活和工作上进行全方位的关注,建立贫困生档案,对贫困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波动变化及时掌握,进行有效的帮助教。建立一套全面长效的思想教育机制。
3.完善的资金救助体系
资金救助对贫困大学生在教育效果上是治标不治本的,但它是进行教育的物质保障。高昂的学杂费是导致贫困生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幅度缓解贫困生问题还得求助于高校收费制度的体制改革,进行差别收费。或是效仿国外高校减少优良成绩助学金,增加贫困奖助金的发放,惠及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哈佛和普林斯顿大学是这一政策的典例。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爱心人士的资助也不可忽视。高校应修建多种渠道建立健全对贫困大学生的经济扶助体系,经济扶助作为推手为贫困大学生的就学就业加以推助。促进贫困大学生克服困难,摆脱贫困,战胜自我信心的树立。
(三)加强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机制
一方面,心理咨询是解决和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多渠道的心理健康咨询体系为平台,及时把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波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防止“双困生”的产生,营造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学校在关心贫困生的同时忽视了他们的心理感受,为了显示学校对他们的关心,将贫困生的受助情况张榜公布,让贫困生代表上台接受捐助,在电视广播和网络上大肆宣传资助情况,这会让一些贫困生很伤“自尊”,有学生甚至表示宁愿借钱也不愿意接受资助。学校在施以援手的同时更应该关心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增加人文主义关怀,端正救助态度,优化救助方法。合理运用心理救助机制让贫困大学生更加健康坚强的成长。
四、结论
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任重道远。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着力创新方式方法,拓宽教育渠道,搭建活动平台,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