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性格与婚姻观研究

2018-05-04 01:52田少林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婚姻观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

田少林

摘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所著的优秀长篇小说之一,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创作于英国殖民扩张时期,这一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发展趋势逐渐倾向资本化,因此金钱、门第与情感的博弈在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也是主要的课题,《傲慢与偏见》便是其中取得了重大成功的一部作品,因此我们将主要针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及个人婚姻观进行分析。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人物性格;婚姻观

中图分类号:1561.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005-5312(2018)03-0001-01

英国作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长久以来世袭制度都并没有改变,门第观念一直存在,而在殖民扩张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政权的拓展,为了巩固管理,这样的分级思想更是根深蒂固,成为了影响大众社交甚至是婚姻选择的问题。《傲慢与偏见》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创作基于当时社会背景,但创作目标却是为突破等级思想的桎梏,是具备创新性、革命性意义的作品,因此我们有必要深入发掘其重要艺术价值,思考作品中的人物与观念。

一、作品概述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家简·奥斯汀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作品,简最初将其命名为《最初的印象》,在1796年开始创作,于次年8月完成创作。父亲在看了奥斯汀的这部作品之后感到十分兴奋且感动,认为这是一部十分优秀的作品,遂努力为这部作品进行宣传推荐,希望这部作品能够出版,但却并未能如愿,作品被回绝,这使得两父女倍感失望。于是简开始将精力投入到其另一部作品《理性与感性》当中。在父亲离世之后,受到失去亲人的打击,简的母亲带着简与简的姐姐卡珊德拉迁移到了南安普顿,直至定居在乔顿城的哥哥爱德华的庄园之后,简才再度开始着手创作,在自费出版了《理智与情感》后,这部作品有了很好的销量,于是受到鼓舞的简开始重新创作《最初的印象》,并更名为《傲慢与偏见》。可见这部作品的诞生过程十分曲折,但是其价值却是被后世广泛认可的,因为这部作品诞生于英国的殖民扩张时期,在这个强调资本与王权统治的时代,门第与金钱成为了大众衡量他人的基准,在对待婚姻时亦是如此,因此人在面对感情时也不再单纯,充满了猜忌与博弈,这与当前社会背景下大众看待婚姻的态度是有一定共同点的。简在这部作品当中创作的人物,伊丽莎白、简、达西、宾利等,虽然思想上也有着当时社会思想的特征,但最终却摆脱了影响,成为了两对幸福眷侣,说明随着人物相互之间的了解愈发深入,其婚姻观念也在逐渐产生变化,开始排除外界的影响,真正遵从自己的内心,排除偏见,去认真看待自身的情感。显然这样的作品是在挑战当时的固有观念,这样的革新精神是十分珍贵的,在当前亦是如此,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人物的性格及婚姻观念展开更深入的分析,发掘这部作品的优秀之处。

二、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分析

(一)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是班内特家的次女,在这个家庭所有的子女当中,伊丽莎白是头脑最为机智,且最有主见的人,作为这部作品的女主角,其与家庭中其他成员的反差是最为突出的,而且是一个有着自身优点与缺点的情感丰富的人物。伊丽莎白有着自身的问题,十分自我,言辞犀利,对他人的定论过早,同时也对自身的想法十分固执,但固执并不能够完全算作她的缺点,也是她的优点,由于她的固执,她才能够坚持自己的理念永不放弃,同时她的优秀之处,也体现在她的可爱、聪明、思想的独立以及因智慧所带来的优雅。这样的性格,使得她摆脱了自身当时所处社会背景的负面影响,并保证她在充满着腐朽思想的家庭环境当中永远坚持自己。但是她的激烈言辞以及对他人的过早评价,也使得她会怀疑自身是否应当坚持当前的自己。她与父母及其他姐妹都是差别极大的,如同在苍白势力化的社会背景下盛放的鲜红玫瑰,这也是她吸引达西先生的特质。

(二)达西先生

达西先生,是潘伯雷庄园地主家的儿子,家境殷实、物质基础丰富,在资本化的时代背景下,达西先生这样的身家背景,显然是万千女孩趋之若鹜的,也是让达西先生产生信任危机的关键点。优秀的家境使得她自身有着一种天生的优越感,十分注重自身的地位,而且看惯了为其身价而想要屈身于他却并不明确自身感情的少女们,他更认为低阶层的追求者,都并不是因欣赏他个人而去追求他,继续向着偏激的方向发展,便会认为所有女性都是以利益为重的。这使得他在刚认识伊丽莎白时,对伊丽莎白留下了十分不好的印象。而伊丽莎白的拒绝,让他意识到了伊丽莎白并不具有目的性的事实,也使得他意识到了自己的自以为是,开始逐渐谦逊起来,懂得去深入的了解一个人,再去下定论,也使他难得的感受到无需猜测他人目的的一种轻松,这是让他真正开始欣赏伊丽莎白的契机。

(三)简和宾格利

伊丽莎白的姐姐简以及达西的朋友宾利,相对于伊丽莎白与达西,是更为简单的两个人。虽然两人同样面对着门第的差异,但两个人相互之间的吸引是更为靠前的,最初相处时便已经认定了对方。相对于主角两人,这两个人物的情绪是更为平和的,没有体现出如同主角两人那样放大化的突出特质,但也并不随波逐流,虽然并不存在促进感情发展的十分明确的冲突,但对彼此的感情却是同样坚定的,这也使得他们一起跨越了许多障碍,最终走到了一起。

(四)班内特夫妇

班内特夫妇,是班内特家族的家长,但却是并未能给子女做出思想标榜的势力之人,也正因如此,才能够突出伊丽莎白对于自身感情的坚持,衬托出伊丽莎白的优秀之处。班内特太太是一个愚蠢而且轻率的女人。她人生中最为重要的课题,便是如何能够让女儿嫁到富有的家庭当中,卻并不会考虑女儿自身的意愿以及思想上的教育,亦不顾及子女的个人尊严。班内特先生,虽然有着优秀的头脑,但却会经常以愤世嫉俗、讽刺、抱怨、冷漠的态度去对待他人。自私自我是他的最突出特点,他后悔自己的婚姻,所以将自己的子女也视作婚姻这个错误中的一部分,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肯对女儿们的教育负责。在整部作品中,这两个人物的存在只为体现四位主角幸福的来之不易,是典型的反面衬托角色。

三、作品中的婚姻观体现

这部作品最开始的命名是《最初的印象》,之后被修改成《傲慢与偏见》,这两个题目决定着作品的整体基调,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相识、简与宾利的相处,以及班尼特夫妇二人的言行,都在体现着这一主题。伊丽莎白与达西相识时,达西对自己的家世是十分看重的,这是傲慢,因伊丽莎白的家世以及对他父母的印象,而认定伊丽莎白是一个肤浅势力的人,这是偏见。而伊丽莎白则有着对自身学识及智慧的傲慢,这使得她在一开始也奠定了对于达西的不好的印象,认定达西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这是伊丽莎白的偏见。简与宾利两者的感情,也因达西对班内特家的偏见以及妹妹卡罗琳的阻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最终,面对着门第差距的四人也最终走到了一起,是因彼此对于对方的了解不断加深,使得彼此的婚姻观都开始产生了转变,才能促成这样的欢喜结果。多疑傲慢的达西,其婚姻观在与伊丽莎白刚相识时,是十分偏激的,伊丽莎白亦是,达西认为伊丽莎白有着这样的家世与父母,一定是势力的女性,认为自己不会有这样家世的女性在一起,而伊丽莎白瞧不起达西这样的富人,认为他们普遍自以为是,脑子里却空空如也,所以也同样认为自己不会选择这样家世的人。转变的契机,是两者相互之间的逐渐了解,以及对彼此的付出,使得两者开始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思想,开始认同对方。简与宾利亦是同理,简而言之,人的婚姻观,是会随着与人的相处而逐渐转变的,这样的观念转变甚至会拓宽一个人对于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认知,让彼此都变的更加和善,乐于付出,乐于理解,摆脱任何障碍,最终促成甜美的恋情。

四、结语

《傲慢与偏见》这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敢于道出当时社会的腐朽思想,倡导真爱至上,排除门第观念,这样的思想就现代社会来看都是先锋思想,在精神改革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所以其价值是值得我们深入发掘的,希望这样的思想后续依然能够引导更多人,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念。

猜你喜欢
婚姻观人物性格傲慢与偏见
歌剧表演中的“移情”对人物性格的刻画效果透视——兼谈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表达
Study on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婚姻观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基于人物图像视觉特征的人物性格隐私分析
毛泽东早期的婚姻观探析
话语情态与人物性格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