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职业学校学生问题行为研究

2018-05-04 06:09吉丹俊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职校调研问卷

吉丹俊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扬州分院,江苏 扬州 22500)

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新型信息化社会,信息大爆炸对人类的生活和认知模式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的阶段,生活在这样背景下的职业学校学生(下文简称“职校生”)由于自身的好奇心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影响,加之职校生远离父母,对于新的生活、学习模式往往无所适从,容易产生诸多问题行为,如吸烟、酗酒、危险驾驶、不安全性行为、犯罪甚至自杀等。职校生问题行为的产生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从多视角、多维度进行综合研究,查找原因,寻找对策。当下职校生问题行为已经成为困扰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首要因素,因此如何教育职校生遵循社会规范以及道德、法律准则成为当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国内学者专门针对青少年的问题行为进行了大量系统性的研究,并且有一些研究专门针对职校生的问题行为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罗丽平采用对教师采取访谈和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桂林市某职业中专学生的不良行为[1]。王小丽对中职生适应不良行为进行了调研,发现有过半的中职生存在不同程度的适应不良行为,并且适应不良行为存在年龄和性别上的差异[2]。白东海针对呼和浩特地区职校生存在的众多问题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3]。刘婕以质性和定量研究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上海地区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问题行为表现形式、影响因素和教师的处理方式[4]。吕忠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了特殊家庭对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影响[5]。

与此同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检索和查阅发现,国内已有一些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在心理学及教育学领域进行实证研究。张锋等人以581名大学生为被试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互联网使用动机、病理性互联网使用行为与其相关社会心理健康的关系模型[6];王登峰和崔红通过实证研究建立人格维度、自我和谐、行为抑制和心身症状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对600余名被试进行问卷测量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7]。

但是,国内当前研究使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职校生问题行为的文献并不多。因此,本文基于Richard Jessor教授建立的青少年问题行为理论,针对职校生开展问卷调研,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实证研究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并进行归因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实证研究

本文首先基于问题行为理论构建职校生问题行为理论框架,然后对问卷设计和调研的情况进行简要的描述,最后对问卷调研的结果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职校生问题行为理论模型的构建

国际上,美国心理学家Richard Jessor在1960年代首次提出问题行为理论 (Problem-Behavior Theory),随后其研究团队不断修正和完善该理论并将该理论用于实证研究[8]。Richard Jessor的问题行为理论主要描述了社会心理保护因素(psychosocial protection factors)和风险因素(risk factors)对于青少年各种问题行为的影响。该理论同时将社会属性和个人特征整合为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社会保护因素包含模式保护(models protection)、控制保护(controls protection)、支持保护(support protection)和行为保护(behavior protection)四个方面;风险因素包含模式风险 (models risk)、脆弱风险(vulnerability risk)、机会风险(opportunity risk)及行为风险(behavior risk)[9]。问题行为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问题行为理论框架[2]

在图1中,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会对问题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此外,一些学者将保护因素和风险因素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影响扩展到对个人促进身体健康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影响,因此问题行为的概念被扩展。从图1中还可以发现保护因素会调节风险因素对问题行为的影响。在保护因素中,模式保护指青少年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邻居、学校及同龄人)对待积极行为的感知模式;控制保护指社会环境对于青少年的非正式控制以及自己对于自身从事问题行为的控制。在风险因素中脆弱因素指个人对生活的消极态度、低自尊等能增加问题行为的心理因素[10]。

综合起来看,问题行为的产生是行为主体内在因素和环境与教育等外在因素互动的结果[1],基于Richard Jessor建立的问题行为理论模型,综合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考虑我国职校生问题行为的表现形式和影响因素,构建如图2所示的职校生问题行为理论模型。

在图2中,职校生来自父母的模式保护会对问题行为、损害健康行为和亲社会行为产生影响,职校生心理层面的低自尊脆弱风险也会对问题行为产生影响,而职校生消极态度会严重影响健康行为的产生。来自父母的模式保护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支持,而社会支持可以来自父母,也可以是来自朋友或同学[11],因此,重点考虑来自父母的社会支持对职校生问题行为、损害健康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成长和行为模式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职校生对于自身价值和意义的认识可以概括为对自我认同度高、对学习和生活持消极态度。假设职校生对自身价值认识不足会导致问题行为的产生,而对生活的消极态度更多地会影响健康行为的产生。

图2 职校生问题行为理论框架

(二)问卷设计和调研

基于上述理论模型,构建对应的题项衡量相应变量,问卷采用5分量表的形式,相关变量和衡量题项如表1所示。

在该问卷中,共有模式保护(父母)、脆弱风险(低自尊)、脆弱风险(消极态度)、问题行为、损害健康行为和亲社会行为6个变量,分别用x1,x2…,x6表示,每个变量由若干题项来衡量。

对于上述问卷,选取扬州地区某职业院校中职三年级和五年制高职四年级学生发放问卷,进行不记名调查。为了确保问卷调研结果的可靠性,负责调查的教师现场对问卷调研题项进行解读并监督被试的问卷填写情况,共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181份,回收率100%。

(三)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针对调研结果,使用R程序的lavaan包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建模,首先构建如下潜变量模型:

表1 变量的定义与分类表

在式(1)至式(6)中,符号“=~”表示左侧的潜变量由右侧的这些显变量表示。然后,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在式(7)至(9)中,符号“~”表示左侧的变量由右侧的变量所解释,即左侧为因变量,右侧为自变量。

针对问卷调研结果,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图3给出了验证性因子分析的结果,在相应的路径上给出了标准化回归系数以及对应的显著度,可以发现在这5条路径中有2条是显著的。职校生低自尊脆弱风险对于问题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99%水平显著,职校生消极态度脆弱风险对于损害健康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95%水平显著。而父母的模式保护对于职校生问题行为、损害健康行为及亲社会行为影响均不显著,这可能是由于很多被调研的学生都是住宿生,大部分时间在校生活,对于父母行为的感知不太准确。总体来看,本文的假设得到了部分验证。

图3 模型验证结果

三、结论与讨论

本文综合教育学、心理学及社会学相关研究范式,基于美国心理学家Jessor等人建立的问题行为理论,考虑职校生的特征,建立相应的结构方程模型,针对181名职校生进行了调研,从验证性因子结果发现:职校生低自尊脆弱风险对问题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消极态度脆弱风险会对损害健康行为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来自父母的模式保护效果不明显。

基于上述结论和相关理论,提出减少职校生问题行为的对策:一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由于当前社会和教育现状,社会对于职教的认可度不高,很多家长都希望子女能上高中考大学,而进入职校很多都是中考落榜生,因此进入职校学习后心理难免会产生落差。如果学校和教师不能帮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他们很可能一直处于低自尊的生活状态,职校生的低自尊风险对问题行为的产生有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学校要通过举办德育活动、建立心理访谈室等形式帮助职校生建立自信心,树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念,强调技能的重要性,让他们苦练技能,学好一技之长。二是帮助职校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多学生学习差、问题行为多,可能在入校前就已经形成了不正确的价值观,对生活一直采取消极的态度。如果在职业教育阶段不注意纠正,很有可能会继续恶化。因此,在职教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很重要,学校和辅导员或班主任应通过人生观教育引导他们走上正常的道路,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鼓励他们加强锻炼,帮助他们养成合理的饮食观,全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家校合作,关心职校生心理健康。职校生的心理健康很重要,心理问题可能会导致职校生问题行为和有害健康行为的产生。一系列校园伤害事件都是由职校生心理问题所引起的,因此应采取积极措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然而光靠学校的努力还不够。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学生远离父母,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缺乏交流,学校还应和家长密切沟通,鼓励家长和子女多交流,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如发现不正常现象,应找专业的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

参考文献:

[1] 罗丽平.关于当前职校生不良行为的现状调查与研究:以桂林市旅职中专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5.

[2] 王小丽.中等职校生适应不良行为问题与教育建议[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6.

[3] 白东海.呼和浩特市地区中职生问题行为调查[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

[4] 刘婕.中职生问题行为及其处理的审视与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5] 吕忠萍.特殊家庭对中职生问题行为的影响及对策[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6] 张锋,沈模卫,徐梅,等.互联网使用动机、行为与其社会-心理健康的模型构建[J].心理学报,2006(3):407–413.

[7] 王登峰,崔红.人格维度、自我和谐及行为抑制与心身症状的关系[J].心理学报,2007(5):861–872.

[8] Jessor R.Risk behavior in adolescence:A psychosocial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and action[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1991(8):597-605.

[9] Jessor R.Problem Behavior Theory:A half century of research on adolescent behavior and development[M].New York:Psychology Press,2014.

[10] Ndugwan R P.Adolescent Problem Behavior in Nairobi’s Informal Settlements:Applying Problem Behavior Theory in Sub-Saharan Africa[J].Journal of Urban Health,2010(S2):298-317.

[11] 周若涛.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自尊的关系[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3.

猜你喜欢
职校调研问卷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让职校师生的心更敞亮
问卷网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体验教育在职校生专业选择中的运用
问卷大调查
职校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问卷你做主
配合学校做好职校生的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