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2018-05-03 08:21孙达李宏一马翃宇李婷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就业应对措施大学生

孙达 李宏一 马翃宇 李婷

[提要]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随着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了当前高校和社会广泛关注和担忧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遇到“无业可就”、“有业不可就”、“有业不愿就”等问题。本文从大学生本身出发,结合企业调查分析,着重分析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及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供求矛盾;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8年2月26日

一、大学生就业现状

数量上的惊人:2016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经过了2016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7年大学生就业情况,格外关注。2016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7年,大学毕业生有727万人,就业情况仍不够乐观。

此外,热门冷门专业差距不断加大。这些年,热门专业无论是从招生到毕业都备受关注和喜爱,也正是如此,热门专业招生人数、录取人数,以及毕业生数量都不断增加。而相比之下,冷门专业从报考到招生到毕业,人数就难免有些差强人意。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上的一大难题,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无法就业,找不到理想的与专业对口的工作。高知识型人才与高技能型人才的不对等、数量差距与其需求量之间的问题,成为我国当前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无论是数量上的难题,还是对接上的问题,都是我们急需解决和改善的问题。

下面一组数据,让我们直观地感受下目前大学生就业的满意度,到底如何?(图1)

直观感受大学生就业后满意度,数据表明,有近50%的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与自己的预期差距很大,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在毕业后找到理想的工作,满意度较高。由此可见,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并不高。而且,通过相关数据,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显示出一些问题:2001年有50%的专科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未就业的专科生未就业的共有34.8万人,2003年,全国高校的大专毕业生的就业率跌破最低点,仅有30%暂时成功就业。可见,在如此惨烈的战役中,能侥幸存活的大专生还真的不多,有的甚至一两年后还没就业。近年来,不仅专科生就业遇见困难,就连本科生就业也变得日益困难,无论是性别上的不同待遇,还是工资上与预期的差距,甚至是地域文化观念的改变,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断涌现。

二、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题

大学生自身就业观念,具体而言就是指大学生由于就业观指导就业行为的表现对于时间空间及行业的矛盾,例如许多大学生渴望去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工作,二三线城市根本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问题是人为地改变了就业压力的分布,大量的大学毕业生集中到一线城市,增大了一线城市的就业压力,而与此同时,一些相对欠发达的城市可能面临招不到人的情况。此外,对于行业而言,不同行业的就业情况及问题大不相同,类似于大学专业也有热门与冷门之分,许多毕业生渴望去银行或者其他国有企业或者政府部门工作,而一些民营企业就处于招工劣势,据调查显示,金融、会计、计算机等相关工作的就业意愿强,而例如基建工程、给排水等相关工作就业意愿弱。

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就业问题的最关键问题,可以说是供需不平衡,进一步说是结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部分专业人才供给不足。这是由于专业设置与国家宏观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匹配,高校提供给市场的就业者与市场需要的就业者不匹配,这就是典型的结构性缺失;第二是热门专业就业者供给过剩。前文提到的金融、计算机、会计,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待就业人数远远超过市场可提供的岗位;第三则是人才素质难以保证。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社会与市场需求,从“学生派”过渡到“社会人”的成本太高、周期太长。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近几年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家对2017年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关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17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95万人,超越2016年的765万人,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最难就业季。这样惊人的数字,不禁引起我们对自身和社会就业形势的思考。

习近平勉励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同时要求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刻不容缓。

作为大学生的“输出基地”,高校对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是倍加关注。无论是就业率,还是毕业率,都与大学生就业息息相关。不难发现,高校这几年扩招的影响很大,无论是录取分数的降低,还是取消本科二批的政策。都对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造成了很大影响。毕业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市场上并没有那么多的岗位,供求不能均衡,這就造成了待就业人数积累,大学生就业也越来越难。此外,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相对于社会需要比较滞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等没能及时更新,不能适应和完全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其次是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有所下降。书本之外,实践应用等各方面的知识学习教育不够,在学校和社会甚至工作岗位的衔接中不能很好地完成转变,理论与实践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还有一些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不够。就现在高校的指导政策来说,还只是停留在举办招聘会、双选会、整理就业信息的层面上,但这些远远适应不了就业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

作为就业主体,大学生本身,对就业问题的关注是谁也无法替代的。无论是专业与工作的相关程度,还是薪水的高低,还是就业后的提升空间,甚至是就业环境、公司性质、企业规模大小等,都是很多大学生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难,难在自身可能不是足够优秀,可能自身的专业水平不够过关,可能自身的实践能力不足以担任合适的理想的职位,可能自己只希望奋斗在大城市、二线城市,小城镇不做任何考虑。

各种原因,让大学生在面临抉择时犹豫不决,不知去向。很多学生在大学里虚度时光,这导致了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到位,对很多知识都是只知表面,而没有深入了解其中细节,这样很难达到企业的要求。一些人又对自身期望过高。大学生就业理念存在一些误区,他们都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而众所周知,好单位大企业,也希望找到一些优秀毕业生,在各个方面表现优异,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也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还有一部分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在求职时的表现不够自然,得不到用人單位的认可,求职过程中的不自信、过分紧张都会给面试官一个不好的印象,以致难以录用。

四、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身方面,即包含就业观念、个人素质、个人家庭影响、社会关系等多方面。

2、社会需求:即各行业的就业缺口与新增加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是对于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

3、就业政策: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相关。具体例如,国家组织技能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自主创业的鼓励政策等。

4、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大城市北上广和二线城市的不同状况)。

五、应对措施

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是解决供需关系,进行就业的供给侧改革,立体来看则需要政府、高校、个人、社会全方位发力,具体如下:

(一)政府:引导就业供给侧改革,调整就业市场需求与高校人才供给矛盾。首先,制定政策法规,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各级政府要从规范就业市场着手,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毕业生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还应继续完善毕业生就业政策,消除就业歧视,深化人事、户籍等相关就业制度的配套改革,打破由于户籍制度造成的市场分割问题,规范就业市场;其次,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国家应采取必要的宏观调供措施,加以必要的行政、经济手段来实现人才的合理配置。

(二)高校:进行专业设置调整及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立足专业人才培养,积极建立高校与企业的联系,使得专业与就业,学生与社会紧密结合。同时,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铺陈于平时教育。最后,作为高校也可以对大学毕业生创业进行学校方面的支持,对就业、面试等环节进行专业培训。

(三)个人:提高自身素质,树立正确合适的就业观念,使得自己“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积极就业,自主创业”,面对如今就业的巨大压力,提升自身才是关键所在,在学习上,无论是基础课程还是专业课程,务必学得仔细踏实,在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多开阔眼界,多进行实践,提升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本领。学习之余,多进行思考和锻炼,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在接触一份新工作新任务的过程中,尽快适应需求,实现突破。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旭峰.从社会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教育学术月刊,2010.12.

[2]陈延童等.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分析[J].海峡科学,2008.5.

猜你喜欢
就业应对措施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