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的策略分析

2018-05-03 10:33张亮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陈列展览博物馆

张亮

摘要:陈列展览作为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最常见、最直接的载体,也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要素。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的主要策略,希望能促进展览与观众的交流,努力形成二者的良性互动。

关键词:陈列展览;博物馆;展览水平

中图分类号:G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278-0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精神世界的富足成为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博物馆作为收藏展示文化遗产的重要公共场所,其受关注程度明显增加。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是直接面对公众的部分,是博物馆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和途径。而博物馆的展览水平是博物馆职能的重要展现,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水平对博物馆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

二、加强对博物馆馆藏文物的研究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与观众交流最主要的方式,高水平的展览所涉及的不单单是陈列设计和展示方式,还应该是博物馆各项工作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工作应该包括藏品的质量、研究程度和对观众的研究程度等多个方面。这就要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藏品的研究,深入挖掘藏品的文化内涵。

首先,要加强对单个藏品的研究,细致地做好藏品编目工作,建立和健全藏品档案,从而更准确、充分地揭示藏品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其次,我们要加强对一系列或一个类型的藏品研究,挖掘藏品的内涵,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的发展沿革和人物的思想变化。第三,要将单个藏品放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之下去研究,因为任何一个藏品的产生和使用,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之中,与当时的国家形势和人们的观念息息相关,所以不能脱离了历史来研究藏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观众呈现出一段立体的历史或一个丰满的人物,这样的展览才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展示手段的应用不能僵化,不能千篇一律,要针对不同的展览目的采取不同的展示手段。目前的展览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为了凸显展品艺术价值的展览,如各种类型的器物展:另一种是为了说明一段历史或表达策展者一种诉求的展览,如近现代人物生平展或者历史类展览。

为了凸显展品的艺术价值而策划的展览,这种类型的展览其主要目的是向观众展示出展品本身的美,通过策展者的引导,让观众欣赏到展品的材质美、器型美、工艺美,甚至是工匠赋予器物的内涵美、精神美、文化美。这种展览在展示手段上要强调对展品本身的展示,要以展品为中心,通过照明、道具等多种辅助手段,向观众努力展示出展品的美。

为了说明一段历史或表达策展者一种诉求而策划的展览,这种类型的展览其主要目的是向观众进行讲述和传达,通俗的说就是给观众讲故事,通过展览让观众了解一个人物、一个事件或者一段历史。这种展览在展示手段上一定要注意逻辑和结构的安排,展品只是叙述过程中的一些要素,为了让这些要素更好地说明问题,可以适当地采用一些辅助展品和辅助展示手段,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策展者的意图。

四、正确处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关系

基本陈列是博物馆陈列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博物馆的类型,也蕴含了博物馆的文化内涵和独一无二的风格,临时展览是博物馆陈列的必要补充,灵活性、针对性都很强,是博物馆展览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方面,基本陈列居于主体地位,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包含着历史、文化等多种信息,而且展出时间较长,占用展览空间较大,可以长期接待观众。但是由于藏品、场地、资金等条件的限制,基本陈列在一段时间内都相对固定,这样其展览内容、陈列设计等方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失去感染力。而且,由于基本陈列的主题、内容、陈列设计的局限性,许多精美藏品没有被纳入基本陈列,许多专题也没有被深入的挖掘,这就需要以临时展览作为补充。临时展览,即临时性展出的展览,亦称短期专题展览,它具有展出周期短、选题灵活、题材更新快、时效性强等特点。临时展览能够紧跟时代的前进步伐与节奏,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引起观众的兴趣和参观的欲望。而且临时展览一般专题性很强,可以对某一事件或文化现象进行系统而充分地展示,能够给观众提供大量的、直观的素材,从而使观众获得更为系统而深刻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因此,要正确处理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关系,在举办好基本陈列的同时,加强对临时展览的研究与探索,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观众,要充分地研究社会,研究观众,提高理论水平,办出一大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观众的临时展览,从而实现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五、运用现代化展示手段

现代化展示手段的应用,突出了内容的亮点,拓展和深化了主题,较传统的陈列艺术有很大突破,并且适应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观赏性,受到社會各界的欢迎,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是博物馆发展的大趋势、大方向。目前广泛应用于博物馆展示的多媒体技术主要有多媒体音频技术和多媒体触屏技术。

近年来,数字展示手段也悄然兴起。数字展示是指以三维数字图像为主要内容,通过触摸屏、传感器以及投影等硬件设备进行展示的方法。数字展示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将信息可视化,无论是文字资料,还是设计构想,都可以通过三维数字图像直观地展现出来,使观众以最快的方式获取信息。数字展示可以以多媒体数字设备构成零实物展品的展示。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数字展厅展示的《乾隆南巡图》第一卷,采用数字科技制作了巨型动态版数字展览,动态地再现了画中恢宏壮观的历史情景,从而让观众能够全面、深入地领略这个展品的风采。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后还可以实现观众使用肢体动作,与周边装置或环境互动,并且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参观者关于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

这些现代化展示手段在应用过程中也要科学合理,不能为了现代化而现代化,要处理好实物展品与现代化手段的关系。实物展品应该是主体,现代化展示手段应该作为物的补充,起辅助和烘托作用,不能喧宾夺主。

六、大力发展移动应用

移动应用是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载体的应用。到2013年,手机已成为人们最常用的上网方式,人们已经习惯于随时应用手机来获取信息,在博物馆展厅内频繁使用手机已成为博物馆观众的常态。博物馆“移动应用”的开发显然迎合了现代观众的行为习惯。在过去的几年,博物馆主要将移动应用服务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开发手机应用程序。博物馆开发的手机应用程序是作为博物馆阐释和教育的补充,拓宽观众获取博物馆信息渠道。许多博物馆都开发了手机应用程序,如国家博物馆的展览简讯,可以提供国家博物馆简介、参观须知等实用信息和重要展讯的推送服务,并且可以预览展品图片,并查询到该展品的位置。如故宫博物院的《胤稹美人图》《韩熙载夜宴图》,观众都可以随时随地近距离、全方位地欣赏名画。

第二,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为移动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一经推出,迅速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截至2013年11月,微信注册用户量已经突破6亿,是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讯软件。微信公众平台则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可以实现和特定群体的全方位沟通、互动,提供便捷服务,推介自身。

目前博物馆应用微信公众平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息推送,用户订阅了公众微信号以后,即成为订阅用户,可第一时间收到馆方通过平台推送的信息,如基本陈列信息、临时展览信息、社教活动等。二是自定义回复,可以根据观众的常见问题,如开放时间、门票、交通等,提前设定自动回复的信息,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和观众的沟通效率。三是微信导览,在展品旁设定微信导览编号,观众只需发送相应的展品编号,即可获得该展品的图文及语音信息,进行“自助式”游览。对于观众而言,微信导览节约了时间成本带来了更多的参观自主性,同时提高了信息获取效率。对于博物馆而言,微信导览丰富了博物馆的导览体系,同时节约了成本,扩大了受眾群体。

七、结语

博物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肩负着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以及中华文明传播的重要使命,而展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是博物馆特有的语言,运用高效、现代化的手段,积极提升博物馆展览水平,能令公众更好的理解展览所传递出的信息,拉近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距离,最大化的实现其展陈的社会教育和宣传功能。

猜你喜欢
陈列展览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如何利用多媒体提高陈列展览的质量
基层博物馆陈列展览管理问题及对策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