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玲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一种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群众文化志愿也随着这一需求而蓬勃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文化志愿组织的建设现状,提出如何发展文化志愿者组织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志愿者;组织建设;志愿服务
中圖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229-01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自2017年12月1日起,作为首部规范志愿服务领域的行政法规《志愿者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开始实施,《条例》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在国家层面上的立法空白,将有力推动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新一轮的志愿服务活动热潮。文化志愿者组织的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尚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当前政府及各地文化相关部门对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对文化志愿者的作用越来越重视。
二、当前文化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现状
(一)社会对文化志愿者服务活动认知程度普遍不高
文化志愿者对文化传承、推广、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事实情况确出现社会群众对文化志愿者的活动认同度不高的现象。由于我国志愿者组织活动开展较晚以及社会转型期人们对全民性活动的本能的抵触,使得社会公益活动难以深入人心,难以激发起全民的互助意识。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社会往往低估志愿者组织活动的社会意义,而只是简单地将之等同于“学雷锋做好事”。因此,很多人对于志愿服务的理解还停留在“奉献”层面上,而看不到其双向的意义。文化志愿者活动作为整个志愿活动的分支,因而也遭遇了相同的境遇。所以,社会上很多人认为文化志愿者活动经历可有可无,从而缺乏对文化志愿活动的理解、支持以及热情的参与。不仅如此,有些还认为文化志愿活动是哪些有经济和有时间的人做的事情,不但以自己事情太忙无暇顾及为由拒绝参与,即使家中青少年想要参与,也多以学业和工作重要,不能耽误为由而拒绝孩子参与志愿服务。
(二)文化志愿者的招培机制不完善
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会涉及到很多的专业性强的领域,对自身的专业素养有要求外,也要具备一定的交流、沟通、组织等很多方面的技能和素质。针对现在的大部分文化志愿者做的都是简单的辅导,对于比较高的技能与组织要求,他们并不能驾驭。而在现实中相当一部分志愿者组织在志愿者的招募工作过程中不够规范,只看数量而忽略了人员的质量,缺乏对应聘者的详细了解,造成招募的志愿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工作经验、人际交往、工作技能、熟练程度等方面都有所欠缺。
志愿服务并非是短期的服务和活动,它需要志愿者及其组织长期的坚持和不断的付出,这就要求志愿者组织管理机构具有长远的发展目标、服务规划及人员的选拔和发展,以便拥有一支稳定性极强的志愿者队伍。但是在实际的实践中大部分志愿者组织在人员的管理上不容乐观,组织管理较为松散,凝聚力不高,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人员发展和晋升渠道,造成优秀人员的浪费和大量普通人员的流失。
(三)志愿者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
随着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文化志愿者组织及人员也在不断增长,为了更好的进行文化志愿者的管理,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系统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志愿者进行相应的管理考核与评价就显得十分突出和重要。然而,大部分的文化志愿者组织的考核评价方式大都较为单一,主要是至上而下的考核评价方式,带有行政色彩,多以管理人员的主观性考评为主,缺乏多方面、立体式的考核评价制度,无法有效的考核志愿者,且容易引起争议。如有的组织过于看重志愿者的服务次数、服务时间、是否服从组织管理等,而缺少对文化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项目的难易程度、专业化素养、服务对象的反馈等评价标准。
三、文化志愿者组织发展的策略
(一)提高对文化志愿者组织及活动的认知度
文化志愿者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认同及大力支持。然而,想要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还有很多工作要做。首先,要提升文化志愿者及其组织本身对文化志愿活动的认知和态度,明确文化志愿活动的目的和内涵,真正的将文化志愿者活动作为一项长远发展的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事业,而不是一时一地的短期工作。要明确文化志愿活动是一种双向活动,不是对服务对象的一种简单的服务和给予,而是要看成一种双方的收获,即在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本身也获得了某种需求和自身能力的提升。例如,为切实落实各项文化惠民工程,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文化成果。厚街镇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广泛开展“百场培训、千场演出、万场电影”等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切实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品位。同时,厚街镇加快推进文化“五个有”全覆盖、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24小时自助图书借阅全覆盖等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大大提升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为基层文化注入新活力。其次,要强化文化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意识和规范化管理。志愿者组织是为志愿者向服务对象进行志愿服务活动而搭建的平台,是为志愿者更好的服务社会大众的媒介。因此,其主要工作是为志愿者和服务对象进行服务,并在服务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规范化管理。而不能把自身看成是高高在上的管理机构,把组织文化志愿活动看成是被动的工作。而要在整个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的配合、完善的组织以及进行公正的评价和激励。最后,政府应该不断深入的提升包括文化志愿者在内的整个志愿者群体的地位、知名度,并利用各种媒体和社交网络等强化宣传志愿者服务活动,同时给予大力支持,倡导社会群众积极支持和投身志愿者服务活动,并给予志愿者一定的优惠和激励。
(二)完善志愿者的招培机制
志愿者的招募、培训与退出机制,对于志愿者准入制度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直接决定了志愿者自身的素质、文化、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对志愿者组织的管理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影响。首先,将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引入到文化志愿者的招募中,虽然志愿者招募不同于企业的正式职工的招聘,但是企业中先进的人力资源招聘模式对于志愿者的招募和筛选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其次,要对文化志愿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与引导,将那些愿意服务志愿活动、能够进行无障碍协调配合且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员甄选出来,以此保证文化志愿者队伍的优良性。最后,建立完善的文化志愿者培训制度与考试制度,对通过招募和心理测试甄选出来的文化志愿者进正规而严格的培训,对志愿者进行全国统一的注册管理,要求志愿者必须通过国家注册考试并持证进行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厚街文化志愿者已达到887人,年均开展活动近百场,文化志愿者下基层培训年均286场次,惠及群众近十万人,形成了长效性的品牌,受到社会大众的一致好评。
(三)建立完善的文化志愿者保障与激励机制
和所有的志愿者活动一样,文化志愿者活动的良好开展离不开完善的志愿者保障制度,因为完善的志愿者保障制度将会对社会中的文化志愿者活动的开展提供不可缺少的支持。保障制度的内容涉及到对文化志愿者的人身安全、法律援助、政策保护、资金保障以及立法支持等多个环节。只有在完善的保障制度下,志愿者活动才能无后顾之忧的不断深化开展。如在人身安全方面给志愿者提供意外保险,在志愿者进行服务活动时给予在秩序维护方面必要的警力保护等。
完善的志愿者激励机制对于志愿者从事志愿活动具有良好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当然对于志愿者的激励措施的制定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研究表明只有自主性的激励同满意度和组织所期望的结果相联系,相反,控制性的激励只会得到无效的结果。因此,如果想获得积极性的结果,必须促进自主性激励。例如,厚街镇自文化志愿者服务队建立以来,每年都会对表现突出的优秀文化志愿者给予奖励表扬,全市每年都有星级文化志愿者评选,优秀文化志愿者评选等等。
(四)建立完善文化志愿者考核评价制度
建立完善的、综合的文化志愿者考核评价机制对于奖励、选拔优秀的文化志愿者和激发文化志愿者的工作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文化志愿者的考核评价不能止于单向度的考核评价方式,考核评价应从管理者、志愿者本人、志愿者同事、受服务对象等多方面展开,对志愿者的服务质量、服务效果、服务难度、专业化程度和责任心等进行客观、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同时,针对志愿者服务工作中的要点和服务内容设计合理的、量化的、科学的考核评价表,将志愿者的工作内容、服务时间、服务次数、协调配合、是否服从组织管理以及在服务中各方对其在工作质量、效果和工作难度系数等各个方面的评价都作为考核的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志愿服务的发展已经成为衡量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推动文化繁荣的有力保证。各级文化部门应切实地抓好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性发展,为群众提供为丰富多彩的服务,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