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榜玲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在高中阶段开展美术欣赏教学课程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不仅是教育形势所趋,也是学生们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审美能力的培养为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而努力,也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文主要讲述了审美能力的概述以及在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过程如何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相关措施分析。
关键词: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培养;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213-01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提出和实施的逐步推进,素质教育是教改的重点。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中被引起重视的一点。因此,在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展时,对于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培养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引导学生们逐渐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基础。
二、对于培养审美能力的相关概述
1.审美能力的概念。所谓的审美能力是指对于周遭美的事物的鉴别、感受,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逐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从人的主观出发去认识客观存在的美,去感受美的魅力,从而去实现其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还能为学生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关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技能不再是教学中追求的唯一目标,而发展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则成为重中之重。审美能力属于综合素质培养中的一个分支。只有学生们能够对周遭事物有一个基本的鉴赏、辨识能力,才能逐步正确形成相关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和每一位学生都进行良好的沟通,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对待美的认识的不同差异,然后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案,从而促进学生们去进行学习、去深入感受。其次,教师还要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美的魅力,去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去逐步形成自己内在的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念。
三、关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措施分析
1.通过作品背景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对作品的背景进行介绍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品背景为学生们展现的是当时作品创作的社会,是作者当时的境遇和感受。通过熟悉作品的背景,在美术欣赏课上学生们能够对作品有着更直观的感受和认识,从而不断理解作品的深层次内容,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例如在课堂上讲述传统工艺中的陶器的过程中,通过视频和图片以及所查到的背景资料,学生们在感叹古代工匠的鬼斧神工之时,也可以不断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逐步学会鉴赏美的事物。
2.通过鼓励学生们发挥想象力来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所看到的事物不断进行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的目标。例如在对青铜器一课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不断鼓励学生们对司母戊鼎上的花纹进行想象,想象花纹的内涵和它内在的故事情节,同时在课堂上说出自己的想法。古代的事物上所雕刻的花纹一般都具有神秘的色彩,因此,通过鼓励学生们去对神秘事物进行想象,按自己的感受去描述不同的画卷。这不仅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促使着学生们去花费时间挖掘其内在真实的故事,还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想象力得到显著的体现,从而不断达到培养学生们审美能力的教学目标。
3.通过设定一定的情景逐步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枯燥乏味的讲解不仅不能引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甚至会适得其反,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课程来为学生们创设不同的情景。同样以青铜器教学课程为例,青铜器发展鼎盛的时期是夏、商、周至战国早期,主要应用在宗教祭祀方面。
在深入学习过程中,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模拟为鼎盛时期,让学生们能够亲身感受当时的那种社会氛围,感受青铜器锻造的过程,花纹雕刻的过程,从而逐步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带入情景式的学习不仅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们学习的注意力,还使得学生们有了相对的亲身感受,“真实”地踏入那个时代,去感受那个时代的魅力,从而不断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四、结语
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审美能力的培养逐步成为了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一個重点。在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改变传统枯燥的教学,这样才能不断地引起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培养审美能力的目标。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才能实现学生们创新能力的扩展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建立。老师的责任重大,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努力做到最好,为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尽一份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