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雄
摘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博物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对于博物馆来说,是社会经济和科技文化的综合反映,全新的思维方式、科学技术以及审美观念将会使展陈空间设计发生极大的变化,要顺应社会大众的审美观念,为博物馆注入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主要以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为论点,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理论性依据。
关键词: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4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6-0148-02
目前,在博物馆中,展陈空间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发挥着不可比拟的作用和优势。博物馆要想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展陈空间设计这一问题,将当地特点的历史文化元素符号体现出来,融入创新因素,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促进博物馆的健康发展。
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相关论述
(一)内涵分析
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主要是指在博物館展览空间内,借助艺术化和科技化形式,合理组合馆藏文物和标本等,为观众传达知识和信息。它与纯艺术创作有着极大的区别,主要为文化教育、信息传播以及审美欣赏而服务,属于一种实践性活动,有着独特的创作思维和表现手段。所以要与相关的陈列主题相契合,并结合该主题来进行陈列风格的确定,进而通过综合的表现手段来展示展品。
(二)特点分析
历史性与人文性。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作业开展过程中,要将博物馆的历史性和人文性凸显出来。对于历史性来说,主要是指博物馆的馆藏要扮演好对各类历史文化信息的展示和引导性角色。现阶段,我国搜集的文物主要包括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等。一般来说,在可移动文物(各个历史时期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品和手稿等)和不可移动文物(古遗址和壁画等)展陈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基于空间角度来分割博物馆,构建出多层次历史空间和递进式人文空间,可以发挥出对观众的引导作用,观众在参观过程中,可以明确博物馆展览陈列的主线,打造良好的时空感。人类在创造文化过程中,要通过不同类型的文化符号来传递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等,所以在博物馆展览的陈列品中,与众多人文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此,博物馆展陈设计人员要充分呈现出多种因素的变化因素等,比如文物中符号、元素以及形态等,有助于展现出文物所代表的人文内涵。
(三)专业性与科学性
国际博物馆会议的召开可以看出,博物馆不带有盈利性质,属于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公开的永久性机构,是收集、保存以及展览见证人类学习和环境实物的重要场所,也为社会大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与欣赏机会。在博物馆存放的文物中,由于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极容易出现破损和氧化等现象,不利于提升展览效益。对此,博物馆在展陈设计中,要高度重视开展相应的防水、防火、防潮等工作,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博物馆功能性与文物保护等工作,加强与各个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同时,还要遵循文物保护的规律,掌握好展陈的照明、安防以及温湿度等指标参数,不断提高展陈效果和质量,确保各项效益的稳步提升。
二、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一)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与展陈内容不相符合
一些博物馆在建成之后,在整个展陈内容的编排和形象展示在总体构建和分项结构布局中,极容易受到空间条件方面的制约,诸多构想难以有效落实。而且内部空间也对展陈线路的设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安置各类展品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比如展品丰富但空间限制、展品缺乏但内部空间大等,其展陈效果可想而知。
(二)展陈空间改造不合理,导致能源浪费
由于在建筑设计阶段中缺少对展陈空间的高度重视,博物馆展陈设计时,需要重新改造对建筑提供的内部空间。在改造过程中,大面积玻璃幕墙的使用,造成内部光环境与布展并不适应,诸多重复建设浪费了建设资金。
(三)展陈空间存有严重的漏洞,影响公众观展
如果一些建筑遗存的内部空间存有漏洞,有时会出现无法修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到博物馆展陈工作完成后的对外正常运营。影响观众正常观展的原因主要包括观展距离、交通以及公众视觉休息空间等方面,尤其在诸多博物馆免费观展日出现的影响下,一些博物馆很难满足大量的观展人群,其观展效果并不理想,甚至还会威胁到公众和展品的安全。基于此,在博物馆建筑设计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布展到观展的连续过程,将其融入到建筑内部空间设计之中,起到吸引公众的良好效果。
三、案例分析
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该博物馆属于综合性博物馆,主要以展陈字画、明清瓷器等文物和苏州工艺美术品等展品为主,是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的重要展现。建筑设计师将传统造园理论合理应用在了博物馆的空间设计中,让人们充分感受到苏州古典园林独有的气息,诠释了中国传统文化,并获得了较高的荣誉和奖项。
在展陈空间设计中,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以及博物馆花园等,在中心部分的西部展区中,主要展陈字画、明清瓷器以及苏州工艺品等文物,是苏州丰富文化和艺术传统的重要体现。苏州博物馆总平面图如图1所示。
每个主题展厅都是一个矩形,并且在经过几个展厅之后,还会出现较大的八面体空间,大小和形状不一的几何空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较为单一的空间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整个展陈区域中,其组成要素主要包括矩形和八边形空间等,且安排了较为细长的过道,如图2所示,这些过道可以给观众在参观每个小空间间隙后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并具有导向性作用。
此外,在西部的主展陈厅中,还设置了极具特色的室内水幕墙和荷花池,如图3所示,水在苏州文化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象征灵气,荷花也预示着“出淤泥而不染”的圣洁品质。水幕墙的动感性比较强,可以供观众停驻和观赏,还可以对室内空间温度进行有效调节,保持空气清新。
四、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的方法
(一)展现出博物馆的主题
在对博物馆文物进行陈列展示过程中,要对陈列的主题进行充分考虑,直观反映出各种收藏品,并将博物馆的建筑与陈列内容相互结合在一起。而博物馆陈列的准确定位,是历史文化思想的重要宣传手段,促进群众鉴赏能力的提升。例如:苏州博物馆主要采用分主题将厅馆分成了十个不同主题的厅馆,每个厅馆极具特色和优势,主题比较突出。
(二)筹建部门要提供展陈文本
在博物馆展陈工作中,造成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博物馆筹建部门没有深入分析自身的馆情和特点,没有为建筑师提供详细的展陈文本,一定程度上造成建筑设计提供的内部空间与今后的展陈内容对应不上。因此,博物馆筹建部门要结合馆藏实际,对基本陈列、精品陈列空间中的展品类型和数量进行確定,为后续布展工作与观展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比如:对于苏州博物馆来说,该筹建部门始终坚持为展陈服务的原则,在建筑设计招标之前,合理筹划博物馆各个展陈项目的构思,并基于公众视角,对展陈线路和公众视觉休息空间进行精心设计,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展陈设计依据。
(三)加强新兴技术手段的应用
多媒体属于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汇集了文字、语言以及图像等,并融合了计算机、电视机以及录像机等技术,使以往传统博物馆信息传达的展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了博物馆与观者之间的联系,有助于观者想象力的有效发挥。例如:在苏州博物馆中,有一面展示墙通过浮雕打造出了桑叶效果,再通过灯光、声音以及电力技术的密切配合,给观赏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感受,彷佛身处其中,充分体现出苏州当地的高超的纺织技术。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LED显示技术的应用,其展陈效果也比较可观,LED显示技术对于亮度可以自动进行调节,呈像极其清晰,用途极其广泛。比如山西博物馆合理将LED显示技术应用在了展陈设计中,创造了360。的LED显示屏,可以对最新煤炭行业发展信息进行实时更新,充分掌握煤炭行业动态,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四)把握好视觉传达设计和场景陈列设计
1.视觉传达设计。在博物馆展览陈列设计时,要注重视觉传播功能的发挥,重点包括展品形式、博物馆标记以及博物馆的徽章等。通过视觉传达设计,可以加深观者的记忆。首先,在版式设计中,需要合理安排展陈文本中与展品相关的内容,比如图片和文字等,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版面上,充分表达展品的信息。其次,在标识设计中,通过博物馆的标识引导系统,可以引导观者了解整个博物馆的空间结构,并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合理分类标识系统中的信息,表达出不同层次的信息。
2.场景陈列设计。场景陈列,具有着较强的直观性和艺术性,但需要浪费较多的资金成本,所以要设计和制作博物馆中极其代表性的内容。要加强复原场景陈列方式的应用,将遗存或考古现场存留下来作为展品,带给观者仿佛身处其中的情境,结合历史事件的原貌来进行展示和布置。也可以应用景观陈列方式,将历史事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展示出来。
(五)实物展示与虚拟现实结合在一起
实物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展陈的前提条件,实物承载着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文明,涵盖着诸多历史信息,充分体现出了博物馆价值。实物展示是展陈大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历史阶段的藏品借助年代的编排,将每个展示空间形态设计。比如鸦片战争,中国各个阶层人民奋起抗争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通过实物展示,是历史面貌的真实反映,使众多观众有所感悟。
对于虚拟现实来说,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来生成形象生动的虚拟事物,观众通过专用的输入输出设备,有效衔接出了虚拟世界的事物,彷佛身处其中。例如:在北京天文馆新馆中,设计师利用图片与视频相结合手法的应用,结合颜色、声音以及大小等元素来构建虚幻的视觉空间,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视觉感受,艺术效果非常理想。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展陈空间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博物馆的影响是比较大,博物馆是人类自然和人文文化遗产保存和展览的机构,在国家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不可估量。因此,在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中,要将博物馆的主题充分展现出来,筹建部门要提供可行的展陈文本,这对于后续展陈空间设计来说是十分关键的,并且要顺应大势所趋,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入创新因素,把握好展陈设计的重点要素,注重细节,最大程度地满足观者的心理需求,进而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