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蚕丝被行业发展报告2017

2018-05-03 06:17
江苏丝绸 2018年1期
关键词:蚕丝被蚕丝生产

编者按: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组织撰写的《中国蚕丝被行业发展报告2017》于2018年4月11日在上海正式发布,该报告从基础、生产、流通、消费、质量、案例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梳理、阐述、总结,并就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提出数条建议,这是中国丝绸行业终端产品第一份报告,意义重大。本刊经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授权,先予刊出,以飨读者。

蚕丝被,自古有之,但真正形成一个产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是蚕丝被产业的初创时期,90年代蚕丝被生产快速成长,本世纪初又进一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促使蚕丝被产业的形成。2007年以后,蚕丝被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了丝绸终端产品中用丝量较大的一个门类。近几年,全国蚕丝被总产量已趋于平稳,但市场前景继续看好。消费市场趋于理性,更注重品牌和品质。

第一章 基础篇

蚕丝被,自古有之,但真正形成一个产业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是蚕丝被产业的初创时期,90年代蚕丝被生产快速成长,本世纪初又进一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从而促使蚕丝被产业的形成。2007年以后,蚕丝被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已经成为了丝绸终端产品中用丝量较大的一个门类。近几年,全国蚕丝被总产量已趋于平稳,但市场前景继续看好。消费市场趋于理性,更注重品牌和品质。

一、蚕丝被的历史渊源

蚕丝被,顾名思义就是以蚕丝为主要填充物的一类被子。制作上它是将蚕茧等丝纤维材料扯叠成丝绵,然后再将这些丝绵制成被胎,从而形成以丝绵为胎芯的被子。

蚕丝被中的丝绵古代称“纩”。旧时蚕区的乡民们在缫丝季节过后或农闲之时将不能缫丝的下脚茧进行水煮,溶去丝胶使其解舒,然后去蛹,再拉扯成网膜,绷于竹绷上,层层叠加。当达到一定厚度时取下晾干,形成一只只丝绵绵兜。元代王祯在《农书》中记载:南方夏蚕,不中缫丝,惟堪线“纩”。这就是传统手工丝绵的制作。丝绵轻软雪白,适体保暖,白居易有诗句:“吴绵细软桂布密,柔如狐腋白似雪。”如再将这丝绵翻扯成丝绵衣被,它将成为人们过冬御寒的极佳用品。吴江《震泽县志》中有记载:清康熙年间,朝廷采购震泽所产的丝绵,翻扯成丝绵袄,曾送西北戌边给将士御寒之用。

丝绵的制作与翻扯使用历史悠久,技艺在蚕区特别是在太湖流域民间流传甚广。唐宋时期加工制作已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到了明清更是蚕乡农家必不可少的家庭副业。明代诗人周永言在所作的的《吴江竹枝词》中有“清水祠边水似泉,惯将灰洒做丝绵”之句;明代茅坤在《与甥顾儆韦侍郞书》中说:“湖之丝绵衣天下”,可见丝绵的生产在民间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民间的婚庆习俗上,丝绵及有此制成的产品已是婚嫁必备,成为了新婚陪嫁方丰厚富有的一种象征。

植桑养蚕受气候、土地、劳作等条件的影响,每年的蚕茧数量有限,因此制成的丝绵特别是优质的丝绵最早主要作为一种实物税赋之用,到后来又直接将其列入为贡品。历史上记载由:《唐六典》“清源、东阳、信安郡贡绵”;《吴江县志》“北宋祥苻年间,吴江纳绵七千六百斤”;《宋会要辑稿》食货“两浙路上贡丝绵2095345两”;宋高宗时曾特渝余杭清水丝绵列为贡品等等。明清及以后丝绵制作更盛,据《吴江县志》载:嘉靖年间丝绵列入特产项内,并逐渐作为商品,分级帖上红牌、绿牌、黄牌商标,公开上市出售,因而在民间形成了丝绵及制品的生产流通。据《洲泉镇志》载:民国初洲泉人胡雪堂在镇牌楼头开办丝绵店就经营丝绵、绵绸等产品,并畅销沪杭及周边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丝绵生产纳入国家计划管理,通过上级计划调拨原料,组织生产供应市场。特别是被外贸部门收购出口到东北亚、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成为了我国茧丝绸产品出口中又一类大宗创汇的产品。

丝绵及其制品由于生产数量少,历史上除了实物税赋或上贡朝廷外,在民间一般也仅是被一些富商贵族、大户人家等少数人所享用。在消费层次上也主要是作为丝绵袄、丝绵裤等一些御寒穿着制品为多。采用剥茧拉扯纯手工传统操作的方式将丝绵直接制作成蚕丝被使用的虽有所说,但数量较少。

二、蚕丝被产业的形成

蚕丝被作为一个产业其形成和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出现个体丝绵加工场,规模大的上百人,小的三四人。男劳力烧茧卖丝绵,女劳力剥茧开丝绵。产品有的被商场代销,有的通过专人上门收购销往外地。随着发展,在丝绵个体加工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各种供销合作联合体,如1985年在浙江桐乡成立的桐乡县丝绵合作社,占地规模达2238.18平方米,就是全国第一家加工丝绵产品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因而这一时期成为了蚕丝被产业的起步和初创时期。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后,到90年代丝绵加工等农村各级村级经济又陆续进入转制,因而私营丝绵加工企业得以快速成长,同时又进一步延伸至蚕丝被生产领域。如浙江桐乡的洲泉被絮厂、江苏震泽的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较早生产经营蚕丝被产品的企业之一。本世纪初丝绵加工企业逐步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因而促使蚕丝被产品的整个产业规模最终成型。2007年以后,蚕丝被产业又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回顾蚕丝被产业的起步发展,可以看到之所以能使蚕丝被这一产品最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产业,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二个方面。一是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特别是市场经济,促使了蚕丝被市场大开放;二是加工技术和专用装备的开发应用,促使了蚕丝被生产规模和产量的大提升。

改革开放后,原有的茧丝绸计划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蚕茧等原材料的计划调拨,同时也不再统一下达计划组织生产和收购,管理权下放地方,生产经营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自主进行。这时丝绵的管理同时也划归了地方,蚕茧原料开始在全国范围流通,国外蚕茧原料进口也逐渐增加。再加上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富余劳力增加,致富潜力释放。因此,在蚕区乡村才有可能涌现出许多以生产丝绵产品为主的各种作坊型加工场。根据《中国纺织》期刊记者在《洲泉镇:崛起中的蚕丝被名镇》报道中所述:“1982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洲泉境内丝绵加工业进入旺盛时期。加工场数以千计,规模大者有职工几百人,小者三四人,家庭加工亦可。丝绵远销日本、美国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1991年洲泉镇创办洲泉被絮厂,生产成品丝绵被,年产值180多万元。”所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丝绵原料生产的不断充裕,丝绵产业链进一步延伸至蚕丝被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已成必然。市场经济推动了市场的开放,也极大地带动了蚕丝被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蚕丝被产量和规模的真正提升是在机制丝绵工艺和装备开发应用之后。因为仅靠传统单纯的手工操作,只能局限在一些家庭小作坊内,产业规模无法形成。蚕丝被要走上规模化、产业化,首先必然要使其工业化。而在工业化过程中,机制丝绵生产技术的开发应用是关键。据有关资料,丝绵的机制技术在80年代初期就已有应用,但这些技术往往都难于适应规模化的产业需求。直到90年代以后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研制开发了SM-90型丝绵机,以及不断改进又推出ZC91型丝绵机等机型后,机制丝绵的加工装备以及机制丝绵的加工工艺才逐步趋于成熟和实用化。《长三角》杂志记者在《“震泽蚕丝被”产业集群异军突起》一文中曾写道:“震泽当地兴办了几家丝绵厂,用机器取代手工剥茧拉丝,蚕丝被逐步步入产业化生产轨道。”所以,是蚕丝被的工业化促使了蚕丝被自身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同时也支撑了整个茧丝绸行业的稳步发展,蚕丝被产品因而成为了近年来进入百姓家庭及进一步消费的新亮点。

三、蚕丝被的应用特性

蚕丝被产品进入生产与流通,在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内,之所以能迅速地被众多百姓家庭消费所接受,除了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近年来不断地提高之外,蚕丝被产品自身优良的应用特性也是人们消费的主要原因。

综合目前蚕丝被营销中对产品性能的介绍,蚕丝被的应用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轻柔滑爽性

在常用的各种纤维材料中,蚕丝纤维的比重较轻,仅在1.0-1.36之间。用蚕丝纤维扯叠成丝绵再制成被子,又增加了丝绵间的蓬松空间,所以在日常使用的各种被子中蚕丝被的重量相对是比较轻的。另外,蚕丝纤维又细又柔,制成的被子蓬松度又高,更增加了蚕丝被的柔软性。同时,蚕丝纤维细长滑爽,做成的被子极为贴身,因此在蚕丝被的营销宣传中商家常常说道:“蚕丝被贴身滑爽,在冬季可以减少睡觉时因翻身露肩等情况的发生”。所以“轻柔滑爽”往往是人们使用蚕丝被产品后直接得到的第一感觉。

(二)保温排湿性

据研究报道,蚕丝被中所使用的蚕丝纤维是一种多孔性的物质。同时,蚕丝纤维本身又极细,制作成蚕丝被后蓬松度十分明显。蚕丝被产品具有着这种较高的自然空隙和丝容积空隙,可以较大地降低热传导,起到一种保温的效果,所以说蚕丝被具有良好的保暖御寒性。另外,在蚕丝材料的丝蛋白里还含有一种“柔水侧链氨基酸”的物质,这种氨基酸具有吸收汗液和水分的功能,并在适当的使用条件下得到一定地排放。所以在夏季使用蚕丝被时,人体汗液及水分往往会通过水汽化的散发带走被内多余的热量,维持蚕丝被的干爽,从而使人体保持舒适。

(三)亲肤护肤性

《本草纲目》中记载:蚕属火,其性燥,燥能胜风去湿,故主治风湿痹痛、头风、消渴症结、祛风除湿等解毒功效。同时,蚕丝还含有18种氨基酸以及较高比例的蛋白质,与人体机肤属性极为相近,甚至交融有益。所以在蚕丝被产品的一系列商业推介中,以100%蚕丝纤维为填充材料所制成的各种蚕丝被,往往被宣传为能滋养皮肤,防止和延缓皮肤的衰老;有些宣传还认为能有助睡眠,以增进和提高人们的睡眠质量,以及亲肤抗过敏等。

(四)安全耐用性

蚕丝纤维色质白净,光泽度高,是一种绿色天然的纤维材料。用其制作成蚕丝被,在制被过程中又严格执行蚕丝被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和要求,特别是严格贯彻国家对纺织产品(B类)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的强制性措施,使蚕丝被产品的安全性能得到切实的保证。同时,在蚕丝纤维间一般不易产生静电,所以也不易吸附污垢,因而干净耐脏。蚕丝纤维还具有良好的拉伸性,韧性可与同等粗细的钢丝相比,因此蚕丝被一般不易破损,十分耐用。据有关产品宣传介绍:蚕丝被保养得当,使用10年不成问题。

四、蚕丝被行业的发展

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蚕丝被产业真正形成规模效应到目前又经历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在这二十年中,我国的蚕丝被行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几个历史事件点来看,行业发展大致为:

(一)2001年第一部蚕丝被行业标准(FZ/T43016)产生。

(二)2005年浙江省桐乡市被中国丝绸协会命名为“蚕丝被生产基地”。

(三)2007年江苏省震泽镇被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命名为“中国蚕丝被之乡”。

(四)2007年蚕丝被产品被正式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江苏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单位获得了蚕丝被“中国名牌”称号,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蚕丝被企业。

(五)2007年商务部召开了全国蚕丝被品牌营销工作座谈会,这是由政府部门首次召开的一次全国性的蚕丝被专业会议。

(六)2007年行业作过一个估算:全国各地拥有蚕丝被生产企业近千家,年产量在1万条以上规模的有近百家,其中年产量在10万条以上的企业约50家左右;全国年销售蚕丝被在500万条左右;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平均每条消耗已脱胶蚕丝近2千克,相当于年消耗未脱胶的蚕丝1.2万吨,也相当于年消耗鲜茧近10万吨(近200万担鲜茧),占全国蚕茧产量的14%左右;全国蚕丝被的生产企业和蚕丝被的生产数量主要集中在江浙二省,蚕丝被产业的集中度相对较高。

(七)2009年蚕丝被的行业标准经修订又上升为国家标准(GB/T24252)。

(八)2009年中国丝绸协会召开了“中国丝绸协会蚕丝被分会”成立大会。会议对当时蚕丝被行业作了一个评价:一是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蚕丝被年产量已达700万条以上,比2000年翻了5~6倍。二是生产方式已由传统的手工作坊转变为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三是蚕丝被标准得到进一步提升。四是品牌与基地建设相当突出。五是品种不断增加,功能不断完善,产品已经完全涵盖一年四季。六是消费成为时尚,特别是与丝绸家纺相配套,已成为了消费时尚的热点,并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等市场。

(九)2010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等单位命名浙江省桐乡市洲泉镇为“中国蚕丝被名镇”,江苏省吴江市震泽镇为“中国蚕丝被家纺名镇”。

(十)2016年根据有关统计以及蚕丝被业内人士所作的专业分析:蚕丝被的年产量约在1100万条左右,消耗蚕茧(鲜茧)量在12-15万吨之间,约占全国蚕茧年产量的20-25%左右。从此数据进行分析认为,蚕丝被的产量没有出现大增大减,蚕丝被的生产已进入了一个稳定时期。

蚕丝被的生产由于工艺相对简单,行业进入门槛较低,所以在形成产业和规模的过程中是一哄而起。蚕丝被的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市场上蚕丝被产品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等乱象时有发生。蚕丝被在热销的同时,各种投诉也居高不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蚕丝被的质量问题也曾经曝光。良莠不齐的蚕丝被质量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影响到了蚕丝被产品的市场声誉,更为严重地是对整个茧丝绸行业的规划和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危害。根据中国网发布的“2014年蚕丝被产品质量抽查报告”,当年对全国的蚕丝被产品,分别从生产企业、市售、网络以及电视购物等流通途径进行了抽样检查,抽查结果显示蚕丝被的产品合格率仅为57.3%。其中生产企业和大型商场取样的蚕丝被,由于知名品牌多,质量较好,所以合格率相对较高。而网购及电视购物,蚕丝被价格较便宜,合格率也较低,存在的问题不少。

目前蚕丝被已成为了丝绸最终产品中数量较大的一个门类,它所消耗的蚕茧量较大,日常消费也较热,并且产品还在持续热销之中,市场前景继续看好。为了加快推进丝绸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步伐,进一步促进丝绸的最终消费,中国纺织品商业协会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在此选取丝绸终端产品中规模较大的一类品种——蚕丝被作为调查对象,组织编写《中国蚕丝被行业发展报告2017》,借此对蚕丝被行业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为蚕丝被行业的良性发展以及政府部门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同时,报告也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帮助,为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蚕丝被提供有效的指导。

第二章 生产篇

根据调查,蚕丝被生产以年产5万条以下规模的中小企业为主。江浙二省企业的数量达60%以上,产业较为集中。广西地区近年来发展较快,目前企业量达22%。在主要产区的八省市中,2016年蚕丝被的生产量为990万条。其中100%桑蚕丝纤维的被子是主导产品,桑蚕丝/柞蚕丝混合纤维的被子发展也十分迅速。重量1000g左右的被子是主要品种。蚕丝被的生产工艺目前主要分传统手工蚕丝被制作和机制丝绵蚕丝被制作二种。

一、蚕丝被的生产现状

(一)生产企业状况

蚕丝被生产从纯手工制作发展到丝绵机制手工拉被,整个生产经历了一个初步的工业化过程,它的发展导致了三种生产组织形式企业的形成:

1、传统家庭作坊型的企业

2、由缫丝厂等蚕茧原材料生产转产或产业延伸的企业

3、通过购买丝绵原材料进行生产的企业

目前蚕丝被的生产企业主要就是这三种组织形式的企业。其中传统家庭作坊型的企业是蚕丝被生产中最早形成的企业形式,开始以纯手工操作生产,产量低,规模小,大部分属小型甚至是微小型的企业。但是这部分企业面广量大,在蚕丝被产业形成之初占据着生产企业量中较大的部分。随着蚕丝被生产产业化步伐的加快,在这些企业中也有部分通过开始购买丝绵原材料进行扩大生产以及建立自身品牌等。产业延伸企业主要是一些传统的蚕茧、制丝企业如蚕种场、缫丝厂等,在转型升级和产业延伸中组织生产蚕丝被的企业,这些企业相对专业化水平要高,综合管理能力较强,规模也相对较大,但数量不多。生产企业数量较多的是第三种形式的企业,它主要通过购买丝绵原材料组织生产,这些企业目前几乎占到了整个蚕丝被生产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在这些企业中一部分以生产加工为主,如自主生产、贴牌生产、来料加工、代加工等等,其产值占到了企业总产值的50%以上。还有一部分以品牌营销为主,加工生产为副,其营销产值往往超过了自己纯加工生产的产值,是属于一种营销型的生产企业。无论是生产为主还是营销为主,这类企业基本上都是在蚕丝被产业化发展过程中所新建的一些企业,相对而言它们的资金力量较为浓厚,产业化能力也相对较高,往往以蚕丝被的营销来带动其生产和加工,这种趋势目前还在不断地扩大。

本项目对目前国内蚕丝被主要产区的8个省市的生产企业数量进行了统计调查,它们分别是江苏、山东、陕西、广东、浙江、重庆、辽宁和广西,统计情况如图2-1、图2-2所示。

图2-1 主要产区蚕丝被生产企业数量及比例

图2-2 蚕丝被生产企业区域分布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国内蚕丝被主要产区的八省市中,蚕丝被的生产企业数量为456家。其中江苏为130家,占比28.5%。浙江为148家,占比32.5%。由此可见江浙二省企业数量的相加,占到了蚕丝被生产企业总量的60%以上。所以蚕丝被产业的集群度相对是比较高的,产业基本集中在江浙二省之间。这种情况在蚕丝被产业的起步和初创时期尤为突出,它主要得益于该地区蚕桑丝绸业的发达。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近年来广西地区的蚕桑业迅速发展。从本次的调查情况来看,该地区蚕丝被生产同样发展迅速,蚕丝被的生产企业目前也已达到一定数量,占到了本次调查生产企业总量的21.9%。

调查中项目又将企业的生产规模分成年产蚕丝被数量在5万条以下、5万条至15万条、15万条以上三个层面进行了统计,各地区蚕丝被生产企业的规模情况如图2-3所示。

图2-3 各地区蚕丝被生产企业的规模

由以上企业规模调查可以看到,年产15万条以上蚕丝被的生产企业仅局限于江浙二省,年产5-15万条的企业除了江浙,山东和广西各有一家。所以目前达规模型的蚕丝被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和浙江,江浙二省是我国蚕丝被产品主要生产基地。

(二)生产产品状况

项目对国内蚕丝被主要产区的8个省市2016年蚕丝被的生产数量进行了统计调查,统计情况如图2-4所示。

图2-4 2016年各地区蚕丝被生产量及比例

根据调查统计,目前在国内蚕丝被主要产区的八省市中,2016年蚕丝被的生产数量为990万条。其中江苏为340万条,占比34.31%;浙江为364万条,占比36.8%;广西为195万条,占比19.7%。各地区的生产量与区域生产能力是相符的。

项目对所生产的蚕丝被产品其蚕丝成份比例和重量比例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查。蚕丝成份比例按100%桑蚕丝被、100%柞蚕丝被以及桑蚕丝/柞蚕丝被三个比例区分。重量比例按1000g以下蚕丝被、1000-2000g蚕丝被以及2000g以上蚕丝被三个比例进行区分。统计情况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2016年各地区生产蚕丝被的成分比例

蚕丝被生产中的蚕丝成份比例和蚕丝重量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蚕丝被生产的产品状况。从图2-5可以看到,100%桑蚕丝被目前在各地区的生产中均是主导产品,也是消费者们的首选。而柞蚕原料由于量少,而且产地主要集中在辽宁地区,因此100%柞蚕丝被除辽宁就地取材外,其它地区极少。近年来桑蚕茧原料紧缺,对于生产量较大的江浙地区也逐步在部分生产桑蚕丝/柞蚕丝被。从本次调查中看到该品种的蚕丝被目前的生产量提升得也较快,在江浙二省已达到了蚕丝被生产总量的25%左右,而且还有着进一步增加产量比例的趋势。

图2-6 2016年各地区生产蚕丝被的重量比例

关于蚕丝被的重量比例,从图2-6的调查统计中看到,不同地区对被子的重量要求是不同的,这可能与各地的使用习惯、消费趋势以及营销渠道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总的来说,1000g左右的被子是目前各地蚕丝被生产中的主要产品种类,其量均占到了各地生产总量的5成以上。

二、蚕丝被的技术现状

蚕丝被产品由被套和被胎二部分组成。被套一般是采用购置面料进行加工,而蚕丝被产品的生产主要是指被胎的制作生产。

(一)生产的工艺流程

蚕丝被的被胎生产目前主要由传统手工蚕丝被胎以及机制丝绵被胎二种。

1、传统手工被胎蚕丝被的生产工艺流程:

选茧——煮茧——剥茧——开绵——脱水晾干——检验——剪兜——拉丝胎——翻被套——定位——成品检验

2、机制丝绵被胎蚕丝被的生产工艺流程:

蚕茧烘干——选茧——剥茧衣——制绵片——脱胶——清洗——柔软——烘干——检验——拉丝胎——翻被套——定位(定针、绗缝)——成品检验

(二)生产的工艺技术

1、传统手工蚕丝被的生产工艺技术

选茧——主要是去除薄壳茧、庛茧等不合格的蚕茧。

煮茧——将选取的茧子用沸水进行煮茧。被煮茧子一般是放入专用的布袋中,系紧袋口入水煮制。水中要放入一定比例的碱,主要以软化溶解部分丝胶和去除杂质,提高丝身的洁白度。煮茧完成后再用清水冲洗和浸泡。

剥茧——把茧子剥开,去除其中的杂质。操作一般是在清水中,从茧子上找一豁口将其剥开,并翻转开抻,成网套于手上,同时剥去茧内的蚕蛹、蚕砂等杂质。连续操作数枚茧子后,再将该网翻转抻开,形成蚕丝网用于下道开绵。

开绵——是将蚕丝网做成蚕丝绵兜的过程。为了保持开绵后的蚕丝具有良好的韧性,开绵一般在水中进行。操作时固定一竹制的圆弓,将蚕丝网用力抻开,套在这半圆形的竹弓上,连续数片,形成丝绵兜,然后取下,拧成丝团。

脱水晾干——将绵兜丝团进行脱水,含水量一般控制在40%左右。然后推平成兜,用线串起,挂在竹杆上通风晾干。

检验——主要是称重,控制后续制被的重量。

剪兜——将绵兜套在一起用剪刀剪开,形成绵片。

拉丝胎——在专用的操作台上,首先由四人站在四边,将绵片均匀用力外拉,使绵片中的蚕丝充分地延伸,全幅纵横交叉分布形成网状,中间不能露出空洞。然后将拉好的蚕丝网片放在操作台上,到边到角,使其每边的尺寸大于蚕丝被规格尺寸20cm。蚕丝网片层层覆盖,并保持其厚薄均匀。覆盖完成后,每边向上回折20cm,并将回折部分往丝胎中心方向轻轻拉散,捻紧丝头。要求丝胎四角方正,厚薄均匀。

翻被套、定位、成品检验——将翻制后的丝胎套入胎套中,并在被子上均匀地确定数点,用针线缝合固定,从而使被胎在使用中不至于跑位而影响使用。最后进行成品的检验。

2、机制丝绵蚕丝被的生产工艺技术

蚕茧烘干——烘干的目的是杀死蚕蛹,防止变蛾变霉,一般需要烘干两次,每次2小时左右。为了保证蚕丝的品质,烘房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度左右。

选茧——与传统手工制被生产工艺相同。

剥茧衣——蚕茧外层茧衣丝质细且丝缕杂乱无章,通过剥茧机上的剥茧带去除蚕茧外层的茧衣。

制绵片——采用丝绵机把一定量的茧子由表往里层层剥离,蚕丝通过缠绕制成绵片,同时蚕丝与蚕蛹进行分离。这时拉制出来的丝绵片具有一定宽度、一定长度。制绵中为了有利蚕丝剥离缠绕,水温一般控制在70度左右;为了蚕茧剥离均匀,滚动抽丝中需不断搅拌蚕茧,并随时将丝蛹分离,挑出杂质。抽丝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左右,从而使丝片保持均匀。

脱胶——主要是去除丝片上的丝胶,蒸煮温度一般控制在100度左右,蒸煮时间控制在1小时左右,蒸煮后用凉水降温清洗,去掉残留在表面的杂质和丝胶。

清洗——目的是去除丝片上的杂质。清洗时需将丝片装入网兜进行保护,防止清洗时搅散丝片。清洗时间可控制在3-5分钟,然后捞出甩干。

柔软——主要是增加丝片的丝光和手感。

烘干——把煮好的丝片均匀地铺在晾杆上送进烘房烘干,温度一般控制在70度左右,烘干时间为3小时左右。

检验——检查和控制绵片的质量。

拉丝胎——将丝绵片拉松、扯薄,并剪至规定长度(70cm-80cm),然后四人站四边均匀用力向外拉伸,使绵片充分延伸,纵横分布全幅成网状,中间不得露出空洞。再将拉好的绵片放在作业台上,到边,到角,使得每边的尺寸大于蚕丝被尺寸规格20cm。每个蚕丝绵片均匀覆盖。覆盖完后,每边向上折20cm,并将折上部分往丝胎中心方向轻轻拉散,使丝胎厚薄基本均匀,四角方正。

翻被套、定位(定针、绗缝)、成品检验——将翻制后的丝胎套入胎套中,由绗缝机进行绗缝固定,从而使被胎在使用中不至于跑位而影响作用。最后进行成品的检验。

三、蚕丝被新技术新产品

近年来蚕丝被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也有一定的发展,根据企业所提供的资料,蚕丝被的新技术新产品列举如下:

(一)慈云蚕丝被新技术

江苏苏州慈云蚕丝制品有限公司开发的中草药抑菌蚕丝被是从中草药中提取抑菌成份,在蚕丝丝绵层处理而制成的天然抑菌被。被子既有良好的抑制霉菌细菌功效,同时对人体无毒害刺激,大大改善了阴湿环境和保藏中的安全,增强了产品健康使用性能。可透视蚕丝被是采用三侧系拉链上、下层固定新工艺,使被子可全方位打开,清晰了解填充物品质,从而放心购置使用。以上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二项,实用新型专利多项。

(二)“南方丝巢”桑蚕丝被

广西嘉联丝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了“适应可裁剪丝绵片蚕丝脱胶工艺”、“蚕丝膨化处理工艺”、“蚕丝绵抗菌整理工艺”、“蚕丝绵芳香整理工艺”、“蚕丝绵负离子远红外整理工艺”技术,生产的蚕丝被产品具有良好的膨松度、吸湿透气、压缩弹性、抗菌等功能。同时辅以全幅立体网叠巢型交叉新工艺,使丝胎结构互为帮衬,具有更好的耐用性。以及采用丝胎全幅拆开专利设计,直观分辨蚕丝被等级真伪。

(三)植物萃取及丝胶控制技术

由浙江钱皇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植物秘练丝绵法专利技术,是在煮茧解舒过程中,以“植物萃取”的纯天然助剂取代传统化学助剂,有效提高了蚕茧解舒效率,制成的丝绵制品更具良好的安全性。同时在煮茧过程中加入检测试剂,实现了煮茧过程对丝绵丝胶含量的动态检测,从而有效控制了丝绵脱胶率,使丝胶得以更温和、均匀的保留。蚕丝被产品不仅不易板结、异味,还具有淡淡植物清香,有效助益睡眠。

(四)“润喜”蚕丝被

由重庆润禧丝绸有限公司开发的“润喜”蚕丝被特点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率≥90%,对皮肤无刺激,同时具有抗静电功能,水洗后不发黄、不板结。同时还对生产原料、使用季节、实用功能进行了加工技术、检测评价等实验研究,进一步开发了使用条吐、茧衣、黄斑茧、蛹衬等原料生产的可水洗,并具有抑菌、灭菌功能的蚕丝被及丝绵延伸产品。

(五)苏蚕生物能量蚕丝被

江苏苏州市多利伦蚕丝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生物能量蚕丝被,是采用了一种特有的生物能量芯片并植入被中,使芯片分别与人体的喉咙、心脏和肚脐等位置相对应,通过芯片吸收人体的微循环信息以及进行加倍放大,及时地反向作用在人体上,从而迅速地促进身体内的血液循环,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人体保健功能进行了有效的结合。该技术于2015年分别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两项。

(六)一种全透视可拆蚕丝被

由江苏苏州市山水丝绸有限公司研发的一种全透视可拆蚕丝被,在被上设计采用了二条超长拉链,使被可四边全部打开。同时在丝绵层内进行手工定位,边缘缝制固定,使蚕丝被既可360度打开查验,又不易变形移位,增加了蚕丝被填充物的直观查验和胎套的可洗性,解决了市场上蚕丝被不可查验或者局部查验的不足,以及解被芯不可洗,套体又无法与被芯拆开,必须套被套使用的麻烦。该技术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七)可水洗蚕丝被

由浙江蚕缘家纺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一种可水洗蚕丝被,主要是通过对蚕丝纤维表面丝胶的特殊处理,解决了普通蚕丝遇水后板结、发硬和回弹性降低等问题,从而使制作的蚕丝被水洗后仍然保持着良好的蓬松性、舒适性以及产品外观品质。该技术的研发大大提升了蚕丝被产品的使用特性,特别是产品使用中的保洁性、便捷性,促使蚕丝被产品的应用普及。该技术于2012年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八)冷水丝蚕丝被

由广东省湛江半岛丝绸制品有限公司研发的冷水丝蚕丝被,采用了30℃以下低温水制丝生产工艺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蚕茧抽丝脱胶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该技术不需添加各种柔软润滑剂,丝质仍然保持优良特性,同时活蛹无蛹油二次污染,蚕丝品质更好。用该丝制成蚕丝被,产品更蓬松透气,更柔韧舒适,更耐用,使用寿命更长,阳光直晒不板结。技术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一项。(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蚕丝被蚕丝生产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用旧的生产新的!
蚕丝被消费需求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浅谈蚕丝被的检测技术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链接:蚕丝被清洁与保养
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