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晓林
近几年流行于城市年轻人群中的微景观,主要是用苔藓、蕨类或者多肉等生长习性温和、易种植的植物,搭配各种造景小玩偶、石头、枯木、贝壳等配件,运用美学构成原则,组合在一起的新型桌面盆栽。微景观的主要特点是易于手工拼装种植,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将真实的植物及土壤与人造配件以微观、精致的方式组合、呈现出来。在纷繁喧闹的城市中,工作的压力和局促的居室使城市中的年轻人渴望一个可以承载梦想和心灵休憩的个人空间,微景观正是这样的载体。
据调查,作为最早出现的微景观类型,苔藓造景生态瓶微景观于2012年前后在中国大陆一些爱好者的网站论坛上出现,2013年开始由专业人士打造成适宜简易拼装的微景观商品在网上推行,并发展为苔藓类、蕨类、多肉等多种植物形式的微景观。制作精美的微景观外形美观、细节精致、清新自然,它之所以会风靡一时,是因为微景观采用中国传统盆景及日本“枯山水”的营造模式,模仿山林、田野,甚至是游戏、动画里的场景,将苔藓、蕨类、多肉等常绿植物配以人造小品及其他相关配件,构造成具有现代装饰造型的微景观作品。微景观的生态空间设计将“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其景观设计的主旨理念,把满足“人性回归”的渴望作为微景观设计的重要原则,力求打造环境宜人观赏、景色亲切近人的迷你生态景观。微景观的这些独特优势,刚好满足了都市年轻人的现实审美需求,因此出现伊始,微景观便受到无数年轻爱好者的追捧。
1.1 生态瓶微景观(图1),即把苔藓等植物栽种在小的透明瓶子里的微景观类型。它起源于日本和台湾的瓶子植物,是最早出现的微景观类型。在生态瓶底层铺一层小颗粒轻石,然后铺一层水苔,在水苔上面放种植土,再铺上苔藓,种上背景植物,然后按照自己心里既有的场景和画面,搭配沙石、玩偶等配件,在形态各异的透明玻璃瓶中创造出一个微缩的景观空间。生态瓶还可以垂吊在铁艺支架上,方便从不同角度观赏瓶内的微景观。
1.2 水景植物微景观(图2),即把铜钱草、圆心萍等水生植物养在碗状或盆状容器中的微景观类型。营造水景植物微景观,首先应在碗底放一些细沙,再将水生植物放于容器中,使其漂浮在水面或挺出水面,再放些点缀景观的迷你小船、玩偶、小动物等雕塑小品,生动逼真的水景植物微景观就形成了。如果喜欢小动物,还可以在水中养几条小鱼,使微景观更具生机和乐趣。
1.3 多肉植物微景观(图3),即在造型各异、色彩绚丽的小型花盆中种植一株或几株多肉植物,并在花盆中搭配沙石、玩偶等配件,形成以多肉植物为主体的小型景观空间。多肉植物既有单棵多肉植物,也有组合景观,种植多肉植物的容器更是千变万化。由于多肉植物种类繁多,外型可爱,生长过程需水量少,简单养护即可保证其健康生长,因此,丰富多彩的多肉植物微景观吸引了众多年轻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图1 生态瓶微景观
图2 水景植物微景观
图3 多肉植物微景观
微景观主要由植物、土壤和水体、容器及配件等部分组成。对于喜欢动手的爱好者来说,微景观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其易于手工拼装种植,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创造、建构一个属于自己的“卧游之地”或“童话世界”。
2.1 植物
用于构成微景观的植物主要有苔藓类植物、蕨类植物、多肉植物等。此类植物多属“懒人植物”,即易于种植和打理,这是微景观受年轻人群喜爱的重要原因。
2.1.1 苔藓类植物
中国用苔藓植物中的真藓和青藓类植物作盆景覆盖物已具悠久的历史,且在民众中有广泛的基础。以苔藓类植物为审美对象的习俗传至日本后广受欢迎,如京都地区的苔藓园,已成为当地一大旅游景点。苔藓类植物种类繁多,如白发藓、真藓、凤尾藓、树藓、塔藓、金发藓、走灯藓、灰藓等都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在微景观的构建中使用苔藓类植物是由它多方面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苔藓具有四季常绿、易存活的特征。苔藓植物是一种结构相对简单的多细胞绿色高等植物,体积矮小(一般高度是3到5厘米),结构简单,利于存活。由于苔藓一般生于阴湿环境,对于光照要求不高,散光照射就能满足生长需要,因而比较适合作为室内装饰的植物。同时由于它的吸水、保水功能以及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因而非常适合用于微景观的基础造景。另外,大多数苔藓植物结构简单,对生长环境的变化反应灵敏,被认为是理想的环境污染的指示植物之一。苔藓植物用在室内装饰,一方面可以营造室内绿化的环境,另一方面对室内环境的污染也有检测和改善的功能。
其次,苔藓的可塑性强。在微景观中应用铺种苔藓,可使所营造的景象古朴自然,更富自然野趣。大面积的苔藓植被可以体现生机盎然的景象,同时可以与其他植物类型形成空间上的高矮搭配,也可以掩盖其他散叶型植物叶下的空隙,达到很好的艺术效果。苔藓植物吸水保水力强,可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或基质湿度,防止土壤硬化板结。因为植被微小细腻,再生性强,所以苔藓植物在微景观造景层次中,既可以用在底层的仿草坪和河道的设计,也可以用于中层的石块覆盖面上,在微景观的各层次造景中应用广泛。由于苔藓植物在微景观造景中合理应用,微景观中的土壤层、隔水层和植被层次分明,可以营造清新自然的森林景象。
2.1.2 蕨类植物
蕨类植物是比苔藓植物略高级的高等植物,靠孢子繁衍后代,生长在阴暗潮湿的林地角落里。它的生长环境和苔藓植物类似,因而在微景观造景中经常和苔藓植物同时出现。常用于微景观造景中的蕨类有翠云草、松叶蕨、凤丫蕨、银粉背蕨、凤尾蕨等等。这些蕨类植物有的线条流畅,有的枝叶肥大浓郁,有的株型小巧别致,是制作微景观的极佳配置植物。
蕨类植物通常和苔藓植物搭配。一是由于它们的生长环境相近,在微景观的维护和保养上方法一致;另一方面是由于蕨类植物也属矮株植物,在空间的把控上正好合适于景观空间的多层次布景,因而在微景观造景中应用广泛。
2.1.3 多肉植物
所谓多肉植物,就是其茎、叶或根(少数种类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分)具有发达的薄壁组织用以贮藏水分,在外形上显得肥厚多汁或带粉的一类植物。多肉植物的生长环境多为干旱气候,每年有很长的时间根部吸收不到水分,仅靠体内贮藏的水分维持生命。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流行种植多肉植物的热潮。多肉植物之所以盛行,是因为多肉植物种植简单,不需要经常浇水施肥,解决了懒人养花的问题;其次,多肉植物品种多样,形态千奇百状,甚为可爱,迎合了年轻人追求个性的需求,也符合年轻人的审美观;此外,多肉植物微景观便于放在办公桌和家庭餐桌上,起到美化空间、提升品味的作用。微景观看似小巧,但每天都传递出一种富有绿色气息的正能量,让观赏者感受到多肉植物生命的魅力。
图4 生态瓶样式
2.2 土壤和水体
土壤和水体是微景观造景的基础工程部分。不同的微景观植物所需的土壤和水体有所不同,土壤和水体可根据造景需要进行布置,并使微景观呈现不同的景致样态。生态瓶微景观对于土壤的布置通常是先在生态瓶底部平铺一层质感均匀的水砂石(也叫轻石)或雨花石,用以隔离水层,然后将干燥的水苔均匀铺植在水砂石或雨花石之上,用水壶喷至微湿后轻轻压实,以起到吸水保湿和防止种植土壤渗入到隔水层中的作用,之后在平整的水苔层上加入种植土。生态瓶微景观的土壤层坡度一般会在15度—45度之间,有的生态瓶会加入石块模拟高山、悬崖等环境,这时候土壤层的布置会根据不同情况设置90度左右的垂度。水景植物微景观和多肉植物微景观土壤层一般较为平整,便于加入水体形成池塘状水景,以及种植多肉植物之用。
2.3 容器及配件
2.3.1 容器
根据微景观类型的不同,容器也有不同种类。生态瓶微景观的容器主要为透明玻璃容器,造型以圆形或瓶状容器为主,在此基础上加以装饰和变化。有的生态瓶在圆形顶部或侧面开口,有的将圆形拉长至椭圆或圆形底部为平底,总之是为满足日常打理和360度全方位观赏的需要(图4)。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的容器以造型各异的花盆为主,容器的材质不同,造型各异。如石质花盆突显微景观的古朴特点;木质花盆则利用木材本身的吸水性和木头腐蚀提供的养料让多肉植物和微景观植物更苍翠;陶瓷和玻璃花盆可塑性强,可满足不同造型和个人喜好。总之,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的容器创意空间较大,观赏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所营造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故事内容,选取不同造型、不同材质的容器。与微景观搭配和谐的容器,可以与微景观的内容和景致融为一起,成为微景观的一部分。
2.3.2 配件
微景观中的配件是指为搭配植物主体营造微景观整体氛围所需的人造建筑、动植物、人偶等配件(图5)。此类小巧精致的配件往往能起到确定主题、增添情趣甚至画龙点睛的作用。通常此类建筑、人偶、动植物等配件,以事先加工好的树脂、铁丝、泡沫配件为主,也有海星等可长期放置的天然配件。微景观爱好者可根据个人喜好以及所营造景观的视觉效果和故事内容选取所需配件,打造自己心仪的微景观。
虽然微景观的源起可追溯至中国盆景艺术和中国园林艺术,以及日本的微缩式园林景观——“枯山水”,但在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兴起的微景观,是在上述艺术形式和理念影响下,将自然与想象世界相结合的一种景观微缩与再造,具有不同以往的时代性特征和设计美学理念。可从以下方面分析其设计美学观:
3.1 景观构成的整体性
图5 微景观配件
图6 木质微景观容器
微景观设计构成的重要原则是在突出“微”字的前提下把握其整体性原则,即无论何种类型的微景观,都要根据其特点和个人喜好,先确立构成风格或故事场景,然后以此指导整个微景观的布局和构成。空间的布局上要处理好每个单体之间,以及单体与整体、单体与配件之间的主次、疏密、高低、远近、争让、露藏、动静等关系。
如生态瓶微景观有别于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它的展示空间是三维的玻璃生态瓶。因为瓶身材质的透明性,要求其从一开始的土壤层布局就要把握整体性原则。土壤层须保持一定的倾斜,要根据自然界山、水、石的基本特征,选择微景观中的代替物,如可以用白色或蓝色的细沙代替流水。同时要依照构成风格或故事场景选择植物及配件,植物的搭配上需有阶梯的层次感,植物的种植要依循从后往前、从高到矮的种植原则。蕨类植物尽量贴近玻璃壁,蕨类植物种植好后,用手将苔藓分成合适的尺寸,然后用镊子夹住苔藓放入瓶内合适的位置,将苔藓轻轻压实,使其充分与土壤接触。种植好后要根据整体布局对植物进行修剪,之后给微景观喷水,直到隔水层有一半积水即可,积水量不能超过隔水层。苔鲜、蕨类、砂石之间的空间及数量比例要恰当,使得各个部分密切关联,构成统一协调又生动有趣的整体。
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类似山水盆景、树桩盆景等盆景的设计构成原则,因为容器基本是石质、陶瓷、木质等不透明器皿,所以不需考虑土壤层的观赏性,景观构成的重点在于植物形态、植物间以及植物与配件、水体之间的主次和前后关系。如种植植物之前应按照事先定好的微景观主题选择适宜的容器,木质容器的古朴(图6)、石质容器的厚重、陶质容器的雅致、瓷质容器的素净,都可以奠定微景观的整体基调。选定合适的容器并确定好微景观主体植物位置之后,再进行地面、水体、景观小品等微缩空间中其他景观元素的构造,应在比例上把握近大远小、低大高小的透视原则,从整体出发,有层次地构建微景观。
3.2 重点突出的趣味性
微景观之所以能够在年轻人群中迅速走红并广受追捧,很大程度上缘于微景观可以根据主观审美喜好,建构充满趣味的场景。这种趣味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图7:具有童话色彩的生态瓶微景观
图8:熊童子
图9:陶瓷微景观容器
3.2.1 微景观主题的趣味性
微景观主题的确定与营造,多取决于主体植物之外的微景观配件。微景观中配件的设置,多选取动画、故事中的人物、动物形象及场景,年轻爱好者可根据自己喜爱的童话故事、卡通人物及场景,自由搭配出自己心仪的微景观乐园(图7)。目前为微景观提供的配件以广受年轻人喜爱的中外动漫、卡通形象及造型可爱的动植物形象为主。每一个微景观都是一个童话世界,每选择一个主题场景,也是对记忆中美好画面的一次重温。爱好者通过自己双手的建构,使脑海中的卡通人物在网纹草、青苔、彩砂石的掩映下变得鲜活起来。微景观给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自我建构视觉空间的场域,使他们能够按自己所喜欢的动画场景建构微景观,从而实现“大人心中还停留在小孩时期的部分”,因而也使微景观成为现代年轻人的“卧游之地”。对于趣味性十足的主题微景观的喜爱,成为年轻人将回忆与幻想进行映射的绝好载体,在此过程中所形成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活动,是一个颇为复杂的主客观密切互动的过程。微景观中由植物和相关配件搭建的场景富有情节性,使得培养微景观的过程比养植其他植物有着更多的乐趣。
3.2.2 微景观植物的趣味性
种植植物本身是一件颇具趣味性的事,用自己的关怀和培育换来植物的茁壮成长,心里定会产生欢愉和慰藉。如果所种植的植物很可爱、讨喜,那就更增添了种植的乐趣。微景观中的多肉植物就是这种惹人喜爱的植物类型,如“鹿角海棠”形状颇似梅花鹿的鹿角,另一种叫做“熊童子(也称熊掌)”(图8)的,形状像极了熊掌的模样,其他“星美人”“黑法师”“麒麟掌”“乙女心”等等种类也是各具特色,因而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流行起培养多肉植物的热潮。爱好者因交流种植多肉植物经验而使得大家常聚在一起,不仅有益于拉近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制造和谐气氛,更使年轻人具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蓬勃的朝气。同时,培养多肉植物可以针对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对年轻人的控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3.2.3 微景观容器的趣味性
如上所述,微景观容器丰富多样,材质类别众多,造型亦极富变化。微景观容器造型除满足不同种类微景观造景之需以外,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与装饰皆为满足消费者审美需要,即或配合微景观主题,或增加微景观的趣味性。尤其是水景植物和多肉植物微景观,因其容器的不透明性,容器本身的装饰性就更显重要。如图中这一类陶瓷微景观容器(图9),于容器本身模拟天然石材的不规则形状的同时,容器外还装饰蝴蝶、蜗牛、知了、青蛙、金鱼等天趣之物,配以适宜的植物,有效增加了微景观整体的趣味性。
3.3 人景互动的开放性
大城市中的年轻人来,无论办公场所或居住场所大都面积不大,无法栽种体量较大的盆栽植物。微景观体量较小,适合放置于办公桌或家庭的桌台之上,可起到在封闭的办公和居家空间中美化环境、放松心情的作用。微景观爱好者可随时停下来欣赏桌上精致的景观,也易于被带入这个微型景观世界。其中既可以有大片草原、森林、河流,还可以有可爱的人物、小动物、小房子等,给人无限遐想空间,不禁产生愉悦之情。不仅如此,爱好者还可以随时动手改造眼前的微景观,帮动植物换水,将长大的植物分株等,互动过程自然带来无限乐趣。从更深层次分析,微景观既是对现实自然的模拟,又是按照自我想象的虚幻建构,因而它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既有美的本质性,又很容易发现其人为建构的操作性遗痕。因此,开放性的微景观建构是人景互动过程中从具象朝向抽象的升华过程。在此过程中的主观感受和客体之美难分难解。因其脱胎于传统又有别于传统,微景观本身带给观赏者的审美体验既新鲜又独特,既“古老”又现代;既有对宁静淡远之古风的留恋,又有对儿童纯真质朴之世界的向往,更有对自身精神状态和生命形态的人性化观照。微景观爱好者之所以要建构在日常经验之外的虚拟空间,是为满足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感受,寻找现实世界难以寻觅的一份宁静。可以说在建构微景观、与其亲密互动的同时,也开启了一片专属于自我的心灵栖息之所,一座私享秘密花园。微景观因而能够成为爱好者的精神寄托和心灵归宿。
在和平、富足但同时又激烈竞争的现代社会,压力巨大、信息泛滥而导致焦虑不安情绪普遍存在,微景观为饱受其苦的年轻人提供了无限宽阔的现实与非现实相结合的营造空间,满足了年轻人在客观世界无法达到、难以获得的充满幻想和追梦的渴求,将真实世界中的植物与想象的世界或童话世界相结合,建构出亦真亦幻、虚实相间的视觉空间。微景观是让人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在城市喧嚣之中,对自身进行审美观照和身心放松的视觉空间。对于年轻人而言,现实世界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和很多压抑、束缚,但在自己所营造的微景观世界里,却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为这个微景观世界的主角甚至主宰,从中满足内心深处的渴望,获得现实世界难以获得的成就感或存在感。由此,微观世界中的虚拟场景便成为人们的希望得以激发的一种机制。这也正是微景观广受年轻人欢迎的最大原因。总体而言,微景观丰富了当代社会的文化与艺术生活,它将进一步促成当代人审美意识和内心观照的多样性。但微景观仍处于新生事物的起步阶段,还未引起艺术界和学术界的重视,在艺术和学术上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它可能会对中国民众的文化艺术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