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过程评价的分析

2018-05-02 07:53岑雅影王碧怡蔡美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育改革医学院校心理健康

岑雅影 王碧怡 蔡美燕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环境日新月异,所以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就变得多样化。尤其是医学院校的学生,他们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还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而当代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和就业难度的增加,使得医学院校学生经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关键词:医学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68-02

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成为了许多医学院校的重点课程之一。然而,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够成熟,逐步完善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一、医学院校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一)环境因素所引发的心理问题

1.学校环境的变迁。从高中升入大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脱离家长保护从而走向独立生活的阶段。一个新生走入陌生的校园,离开了父母和朋友,将会面临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都需要他们依靠自己来解决。

2.学习条件的变化。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相对比较高,也就是说医学院校的大学生在高中时基本上都是班里的优秀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是伴着表扬和赞许而前行的,所以自我感觉良好。然而步入了医学院校的大门后,他们会发现在新的群体当中曾经优秀的自己并不能在班级中拔得头筹,所以其中有一些学生就会变得不自信,情绪低落,学习的主动性也大大削减。

3.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学生虽然都在一起学习和生活,但是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也是不尽相同的,特别是经济条件差但又爱慕虚荣的学生,在看到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在生活上比较优越时,难免会产生心理问题,比如自卑或忧虑等。

(二)自我因素产生的心理问题

1.理想和现实自我矛盾。在步入大学之前,学生都会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一个美好的设想,但是进入大学之后,这种不切实际的设想往往会被现实所打败,因此,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的差距就会使大学生产生消极逃避的心态,严重阻碍了自我理想的实现,甚至使他们放纵自己,消极颓废。

2.自我發展过程中的不适应。有一些学生能够清晰地认识自我,所以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合理的安排课余活动,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标,但是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缺乏了解,在学习、生活和社团活动等之间难以进行权衡和选择,常常造成了顾此失彼的现象,没有能够达到自己的预期,这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使他们焦虑和矛盾。

3.与交际有关的心理问题。大学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交际圈,当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他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尝试人际交往,为将来走入社会做准备。在这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难免会产生摩擦,如果处理不好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焦虑和苦闷,使人际关系紧张。有人说恋爱是大学的一门必修课,谈恋爱其实也是一种交际行为,大学中很容易出现因为感情受挫而郁郁寡欢的现象,更有甚者因为失恋做出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的行为,心里所受的创伤更是不言而喻。

二、当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评价

(一)教育理念

近年来,各高校对于教育理念都展开过十分激烈的讨论,但是大多数教育理念都是教育工作者多年来教育经验的积累,很少能够真正完善出一套系统的教育理念。对于教学目标的制定也显得过于短浅,没有将眼光放到长远。对于高校的心理教育来说,很多学校对于这门课程的设置存在争议,对这门课程所起到的作用产生怀疑,甚至产生严重误解。

(二)教育模式

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模式,有学者把它们总结为三类:治疗型、保健型和提高型。教育工作者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的构建,却忽略了支撑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这就导致了在心理健康教学模式的研究过程中仅仅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现象,想要实现创新,却总是一味地跟风,缺少应有的特色,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暂时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并不能得到长远的发展。研究出来的教学模式只能适用于普通的心理健康教育,却不能有针对性地适用于各个领域的学生,比如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专业的辅导。

(三)教育领域

根据调查后发现,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只关注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课程,但仅仅把它作为选修课。目前,我国对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科学的教育框架。教育工作者,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一领域还处于探索的阶段,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所以高校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还没有达到心理学家的专业要求。

(四)教育途径

对于一些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医学院校来说,虽然这已经是一种进步,但是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还没有正确的把握,所采用的教材也各有不同,有一些教师只会在课堂上照着课本来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深奥难懂,并不能针对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导致了学习内容和生活应用的脱节。

三、新时期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机制构建的研究与探讨

(一)教育理念

从心理学的发展趋势以及多年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是单一的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更应该逐渐转变为面向学生、老师和家长以及整个社会的、系统的心理学服务。做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要明确教育理念,新世纪的心理教育工作应该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比如学校应该专门设立心理咨询机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心理教育,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当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二)教育模式

我国医学院校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主要有矫治性和发展性两种取向。虽然从理论上大多数的教育学者都认为发展性教育模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但是从实际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医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都是以矫治为主、发展为辅。心理教育工作者往往只能够针对学生当下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解决和矫治,而很难为学生长远的心理健康发展做进一步的考虑。矫治和发展,以后必将成为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两大发展主流,这两个主流并不互相矛盾,而是相辅相成。

(三)教育领域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随着社会的需求而拓宽,根据社会各个时期的不同需要,心理学科的基本任务和作用也应该进行系统的调整,心理学的教育领域也应该拓宽到学习咨询、生涯咨询、生活咨询、人格咨询等领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育途径

医学院校仅仅对学生进行课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利用学校的各种社团、社会服务和校园生活等途径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校园文体活动等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医学院校学生所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是较为普遍的,而且较其他院校学生来说,其心理压力往往更大,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也多种多样。医学院校在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医疗技术的同时,要格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激烈竞争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倩,张燕.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过程评价的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8):29-30.

[2]秦雪.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教育改革医学院校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的应用研究
浅谈大学教改中创新型的物理试验问题
动物医学专业面向官方兽医与执业兽医教育改革的探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