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摘要:隐性分层教学是教师以学生分层分组为形式而开展的课堂教学模式。本文探討了实行隐性分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介绍了隐性分层教学在大学英语课程中的特点和实施过程以及该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学生自主性、弱化差异性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英语;隐性分层;个体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223-03
一、理论基础
Maslow的需求理论在教学领域的运用认为学生的需求是最重要的。因为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与外语的学习息息相关,并且多种多样的个体特征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教师需要分析学习者不同的认知类型、思维和情感模式,才能找出适合个体的学习方法。《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中指出分层教学的策略与学生的天赋是保持一致的,尊重学生的天赋而进行的教学是个性指导的一种革新,它是教学模式、目标、评价的人性化模式,并且是基于个体差异,为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当前水平和潜在水平。因此,分层教学的提出,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和利益,具有一定的成效,值得在大学英语教学环境下实践并推广。
本文中所指的隐性分层是教师隐秘地按照学生的天赋把他们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的学生具备优秀的学习能力,喜欢接受挑战,主动地要求学习超越课文和教学大纲以外的内容;B层的学生能掌握教师课堂上教授的全部内容,包括课文上的以及相应的外延知识;C层学生只要求抓住书本的内容,就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种分层教学的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负担,实行素质教育,创建活泼、主动的教学环境,最大化地实现课堂的效率。
二、分层的特征
教师仅仅尊重和了解到学生作为灵活个体的特殊性,还不够指导他们进行适合的学习,教师要提升教学质量,首先要对隐性分层教学的特征做个大致的了解。
1.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材。语言学习中的学生是带有具体的目的性和不同的认知模式的学习者,况且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课堂学时是有限的,这就要求高效的课堂训练和管理。因此,教材应该是带有一定目标导向的实践内容,能扩大学生的眼界,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教学中,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教材,才是最直观的因材施教。
2.ABBC分层和分组结合。教师从学生个体差异的角度出发,以小组的形式来管理整个班级的课堂教学。首先对全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然后进行英语水平的分层,再次对全班进行分组,小组成员必须由多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构成。这种教学模式既能兼顾到小范围内学生的个性差异,又可以满足大范围内学习者能力均得到提高的要求,是一种实际有效的课堂教育组织形式。
3.学生的主动性。面对全班分层分组后的所有学生,教师的教学活动围绕着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评价分层三个方面。这些方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分层教材和课程设计直接以需求分析为基础,能激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就必须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必要条件,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隐性不是显性。教师把学生进行分层,分为提高A层、中等B层和基础C层,这一分层是以各组的相似性与组内的不同性为原则的,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和被分层的学生自己知道分层的结果,而对于其他人是保密的。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一方面尊重学生的隐私,另一方面又在组内形成竞争的意识,完全区别于显性的模式。
三、隐性分层教学的实施
1.学习内容分层。大学英语课程在选择教材上使用国家“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规划教材的“新世纪英语系列”。该教材紧扣《课程要求》表述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现教学模式改革,落实分层次教学和分类指导,凸显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理念,配有网络课件和电子教案,为学生提供完整、多元、立体化的学习平台。
16级基础班学生同样使用该套教材,但是ABC三个层次学生对于同一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深度有所差异。基础班大学英语课程使用的是综合教程,每个单元一个主题,每个单元包括Text A和Text B,Text A设有6部分内容,Get started;Listen and Respond;Read and Explore;Optional Classroom Activities;Enhance Your Language Awareness 和Enjoy English。C层学生学习1、3、5三个部分;B层学生主要学习1、2、3、4、5五个部分内容;A层学生学习Text A的全部内容再加上Text B和阅读教程的内容。学习内容分层为“吃不饱”的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通过以课本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主动地培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意识,尤其是英语的学习不是阶段性的,而是延续性的。
2.学习者分层。在把学生分层之前,教师应该通过调查问卷或个人谈心的方式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并认真地听取学生对于自我层次预估的观点,比如:选择提高A层、中等B层或是基础C层。在和学生商谈定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言语,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分层的商谈结果必须被严格地保密,不能泄漏给其他学生。初次分层可以参照学生入学时高考的英语成绩,三个层次的成绩需要拉开一定的距离,才能形成竞争和上升的空间。以参加实验的汽车1601班为例,该班有学生40人,按照该年高考英语分值,A层为90—120分学生10名,B层为75—89分学生20名,C层为50—74分学生10名,按照班级人数分成10组,每组由4名学生组成。分别是ABBC的形式,这样的分组分层既保持组内的层次不同,又保持与其他组之间的组员结构一致,体现水平的差异性和同一性。这种分组结合,A层的学生在组内充当组长,可以组织和带领组员进行教学活动,保证了分层的教学活动能有效地实施。
然而,学生的分层结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进步并鼓励他们。对于明显进步的学生,可以让其进入高一级别层次;对于在较高层次但是觉得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适时地降低层次,符合学生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能力水平是升级或降级的依据。最重要的是,无论升降,一定需要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商量,让学生自愿地在不伤害自信心的基础上做出合适的调整,帮助学生正确地评估自己的水平,达到长效发展的目的。
3.目标分层。相同的需求和学生参差不齐的学习能力之间的矛盾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题。教学的目标需要与学生的能力目标相符,才能让学生不觉得费力并且有一定的兴趣。师生关系、目标、大纲和课本需要慎重,相符的目标是语言学习成效的保证,不切实际的需求会影响学习动机的形成。灵活的教学目标也许因人而异,基本教学目标针对所有学生,中级的目标适用于中等层级的学生,先进的目标适用于高层级的学生。同时目标应设在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从而使学生“跳一跳”,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有责任去研究不同层级学生的特点,并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和专业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用于知识的实践。
4.教学过程分层。在实行分层教学期间,个体差异、各种的策略的使用和选择合适的教学任务一样重要。在培养和教育学生时,教师的目标是让不同英语标准的学生都取得一定的进步,开发他们的潜能,发扬他们的优点。因此,分层教学过程如下图所示:
(1)自学——主要安排给A层学生,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待到讲学部分来解决。成功有效的自学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提前熟悉所要学的内容,清楚自己的疑问及薄弱点,因而在上课时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听课。
(2)导学——与自学阶段同时进行,指的是大部分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学习,主要是B层和C层学生。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材的要求,向学生提供具有难度梯度的不同层次的具体指导内容,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学习。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隐性的意义在于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层次,对于学生的指导上,不能强制性地规定某个任务,而是对选择出现偏差的学生加以引导。
(3)讲学——教师讲,学生学。学生在自学和导学部分发现的问题可以拿到这个阶段来解决,教师设想出一些学习的要求和条件,监控学习的过程,确保有效学习和及时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往往会扮演传统的理解者和组织者的角色,为了确保教和学的有效性,上课的过程中,要遵循让学困生优先参与,中等生积极参与,学优生带头参与的原则,使不同层次学生都获得进步。
(4)讨论——是分层教学的关键部分,所有学生交换想法并互相帮助。讨论的方式有两种:第一,是对于每个组的四位同学提出相同的讨论问题;第二,教师允许学生自由挑选教师事先准备的问题,同组的问题可以不重复。讨论为学生实践目标语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也促进了积极的课堂氛围的形成,可以让学生学得更多。自然地建立起和諧的学习环境,学生主动地和积极地互动,而不是机械地被动地交流。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互帮互助,最终他们的主动性得到提升,潜力也得到发展。尤其是讨论环节,有效地创造了一个口语锻炼的良好氛围。在小组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利用这段时间及时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C层学生,了解并指导其学习情况。对于他们不是很清楚的知识或掌握不是很好的难点,给予个别指导,使其不会因为听不懂而产生厌学的情绪;对于中等学生,教师应向其额外介绍一些扩充知识和思维方法,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A层学生,应向他们提出一些在其最近发展区的较难的思考题,以锻炼其思维能力,使他们能深入学习。
5.评价分层。评价分层在隐性分层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对教学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且它是决定下一步教和学走向的基础,这是决不能忽略的关键步骤。举例来说,如果学生取得了很大或一点进步的时候,教师毫不犹豫地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因为努力的学习态度和强烈的动机最终会促成成功。而且,它能够最好地对分层教学的测试进行调整,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测试A、测试B和测试C。相同的测试也可以用于评估学生的学习结果,但是相同的分数呈现的却是不同的结果。举例来说,对于A层的学生,100分的试卷考了80分可以说是很低的成绩,但是对于C层的学生来说,是很不错的成绩。教师对于学生的信任和鼓励能够对于个体能力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这就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指的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期望,最终可以影响到那个人,致使最初的预言实现。
学生最终获得评价是由两个方面组成,即学生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20%,可以通过组长评分和组员互评来实现;教师评价占期末总评成绩的80%,分别由出勤、作业、课堂表现、测验和期末测试五部分来体现。教师评价时,对于C层生要鼓励性地评价,使学生增强信心,不断前进;对于B层生采用客观性的评价方式,实事求是;对于A层生,采用竞争性的评价,将他们与同层次学生作比较,相互间取长补短。
四、结论
在当今国际化交流日益密切发展的趋势下,运用隐性分层培养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构建适合高校英语教学的模式是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现就该教学方法在本院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该思路。
参考文献:
[1]Aoki,N.Affect and the role of teach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er autonomy [A].In Arnold,J(eds.).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C].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142-154.
[2]Department of Higher Education.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Z].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7.
[3]Garton,S.Learner initiative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J].ELT Journal,2002,(1):47-55.
[4]Nunan,D.Closing the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instruction[J].TESOL Quarterly,1995,(1):133-159.
[5]冯军霞.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咸宁学院学报,2010,(8):141-142.
[6]李洪勇,张根健,杜忠孝.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4):28-30.
[7]甘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30):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