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学习

2018-05-02 07:49赵飞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真实世界前瞻性学习策略

赵飞

摘要:本文从学习目的以及从历史的角度看时代背景与策略选择的逻辑入手,探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本文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在科技背景下,儿童的学习策略选择就是在真实世界里学习。

关键词:真实世界;前瞻性;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5-0208-02

一、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时代背景与学习策略选择

我们一般认为,学习是为未来做准备,就像动物界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练习捕食和逃生一样。单细胞生物从出生那刻起就已经开始谋生了,它们的谋生技能靠遗传基因。而越是高等动物,青少年时期或者叫成年准备期越长。未来是现在学习的指挥棒,未来需要什么,我们现在就准备学习什么。

封建时代,人们学习是为了考取功名,因为“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为了达到目的,人们苦读四书五经,摇头晃脑之状,虽是陶醉,但是不明就里。清朝诗人黄景仁在《杂感》中的诗句“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被读书人广为传诵,这虽是读书人自感不得志,但也反映了科举制度下,所学知识陈旧无用,现实中无法发挥作用。

工厂时代,机器流水线上需要大量有技术的劳动力。儿童所学的知识都是被“专家”筛选过的、提炼过的“工具化知识”。知识被客观化,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这样的学校教育割裂了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学校成为非世俗领域,而世俗世界则成为非教育领域。”康德认为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目的,而永远不能只视为手段。因此,儿童应该是教育的目的。教育自始至终都应以儿童为目的,这就否定了教育常常将儿童视为工具的旧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之下,孩子们受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的影响,习惯用刻板的知识去应对变化的世界,而从小就具有的利用各种感官去认知世界的能力逐步弱化了。来自中国台湾的环保专家李伟文感叹:“如果孩子们从没有被自然感动过,长大后会如何看待其他生命?如果孩子们从未有接近土地的体验,长大后会如何对待我们的自然环境?如果这些没根的孩子长大,开始主导未来,我们又会走向何处?”

二、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教育的前瞻性与现实性

教育首先要立足于现实。教育与现实密不可分。教育更为了人类生活能够更好地提升,既要联系历史、立足现实,又要面向未来。生活与教育相互包含、渗透着对方的因素或属性,二者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教育中渗透着生活的因素,为生活的发展指明方向。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对积极生命意义的引导,它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必定是通过作用于人的整个生命进程而全面观照人的身心和谐、完善发展。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智能的机器人比人工好用。运用3D打印技术和传感器,每个人都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制作任何物品。AlphaGo(谷歌机器人)已经战胜了围棋界的高手;自动化技术已经消灭了许多职业,未来可能取代更多的职业。随着人工智能和生物技术的发展,未来在人大脑植入生物芯片,每个人的大脑都会变成电脑一样的百科全书。未来纯知识学习已经没有意义。

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很有远见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把现代科技对教育的要求做了系统的阐述,提出了“终身学习”。紧接着,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ESCO)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指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报告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包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其核心就是学会生存。很久以来,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一种刻板的智能、固定的情境、一定的生存、一定的特殊行业或特定的职业做好准备。人们认为可以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和技术。但是现在不同了,人们需要终身学习,而学习的内容不是现在存在的知识,而是未来生存所必需的“好奇心,想象力,批判思维,团队合作”等素质和能力。

三、何为真实的世界?——学习的起点和终点

法国思想家卢梭提出要让孩子在真实世界里学习。他认为人类应该服从自然的永恒的法则,听任儿童的身心的自由发展,让他们在真实的生活和实践中,通过感官的感受去获得他所需要的知识。卢梭在《爱弥儿》像讲故事一样,虚构了一个贵族子弟爱弥儿,并按照自然教育的理念,在爱弥儿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教会孩子怎么认知自然和与自然相处。在卢梭看来真实的世界就是大自然。

与中国颇有渊源的杜威(John Dewey)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就教育本质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即“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他反对把外面强加的目的作为儿童生长的目的。杜威还认为,学校应该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而且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相结合。在杜威看来,真实的世界,就是世俗的社会。

在我们的社会里,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但没有帮助人们更好地认知真实的世界,反而更加割裂了人与自然世界的联结。美国理查德·洛夫在《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指出,由于电视、电脑、电子游戏的诱惑,孩子们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这样的孩子一旦到了真实的自然里,就会变得无所适从,只想回到“有电源插头”的屋里。理查德·洛夫综合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指出与自然的直接接触是一个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而儿童与自然的割裂与肥胖症、注意力缺陷、抑郁症等上升有一定的关系。

四、如何在真实的世界里学习?——学习策略的选择

首先帮助孩子拉近生活与自然的距离,重新建立孩子们与自然的联结。多走向户外,拥抱自然,探索自然,让孩子们尊重生命,享受自然。在自然中体验勇敢,勇敢挑战,迎向健康。著名的多元智能专家加德纳就将自然探索或博物学家的智能纳入多元智能中。这种自然探索的智能包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敏锐的观察能力,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能了解各种食物的细微差别,对物体进行辨析和分类的能力。显然,在大自然中,这种自然探索的智能对其他智能比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自省智能都有更好的促进和发展作用。美国比较重视学生的户外学习,有大量的户外运动教育协会或组织,包括美国体验教育协会、美国荒野教育学会、历奇教育、户外伦理无痕运动中心、美国童军协会、美国营地教育协会等,推动着户外教育的开展。目前,国内也具有较多的户外组织和条件,学校也开始开展游学和研学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在理念、内容和形式上与真实的体验教育还有较大的差距。

其次,让孩子自主学习。18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学医从解剖开始,学农从种植开始,学哲学从辩论开始,一切知识源于实践。在美国有一种“车库文化”,这种地下文化是自由而随性的,美国历史上许多知名的科技企业都在车库里诞生。美国车库不仅空间大而且里面工具种类繁多。我们要为孩子创造独立学习的条件和空间,让他们从生活中找到灵感(或问题),并为之寻找知识和材料,通过探索来进行学习。在课堂上,可采取“PBL”,它设计真实性任务,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最后,真实的学习一定要让孩子学会反省和运用。早在两千年前,大教育家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中提到“最好的思维方式叫作反省思维。这种思维乃是对问题进行反复的、严肃的、持续不断的深思”。知识和技能的发生一定与大脑的运行机制有关。外界的信息进入到人的大脑,大脑会进行加工和处理,然后再输出。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是有过往经历和经验的人,也是有情感的人。大脑在处理中会与经验知识进行对比,同时会受到情感的影响,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帮助他们从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遵循孩子们的情感的要求,对知识或信息进行反省。此外,一切知识和技能只有再次回到实践中才能判断正确与否。因此,反省和运用是学习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蒋雅俊.儿童是目的:教育的伦理基础[J].南京師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4).

[2]孟建伟.教育与生活——关于“教育回归生活”的哲学思考[J].教育研究,2012,(03).

猜你喜欢
真实世界前瞻性学习策略
多替拉韦联合拉米夫定简化方案治疗初治HIV感染者真实世界研究
参麦宁肺方治疗223例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真实世界研究
形式正义的前瞻性要求:麦考密克的后果推理
3D-ASL在TIA预后的前瞻性评价中的价值研究
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纽带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经腹腔镜Nissen与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GERD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虚拟现实:另一个真实世界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