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实践问道”文化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2018-05-02 07:53张进何翔辛鑫樊华陈伟建
教育教学论坛 2018年17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张进 何翔 辛鑫 樊华 陈伟建

摘要:文章提出以“实践问道”的教育文化引领,持续打造“课程教育、学科竞赛、创新实训、创业孵化”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推行培养过程“基础与创新、学术与工程、专业与人文”三个并重,促进学生由“理论基础向探究能力、知识学习向融合创新、专业技能向全面素质”三个方面发展,以“三创五能”为核心质量标准,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学校形成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学术创新氛围,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

關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践问道;人才培养;三创五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7-0034-04

一、引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提高培养质量。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电子科技大学作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把创新创业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坚守人才培养核心使命,制定了《电子科技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过多年的探索与改革,提出“实践问道”的教育理念,并持续打造文化引领下“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即以实践引导探究、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推进应用与创新,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学院推行三并重、三发展的目标,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泛信息化时代,以“三创五能”为核心,敢于跨界创新并具有跨界交叉融合、跨领域综合集成能力的人才,培育引领未来学术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学术精英、行业精英和创业精英。

学院坚持文化引领,依托在信息与通信领域的学科特色,聚焦科技创新创业,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探索,专注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形成了“课程教育、学科竞赛、创新实训、创业孵化”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创新驱动、协同育人的精英人才培养机制,推行培养过程“基础与创新、学术与工程、专业与人文”三个并重,促进学生由“理论基础向探究能力、知识学习向融合创新、专业技能向全面素质”三个方面发展;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广大学生中形成了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学术创新氛围,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大大提高。学院的培养经验多次在全国各类教学研讨会上做主题报告分享,同行高校多次来参观学习,对学院的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认可。

二、“实践问道”贯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高校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要紧扣学校的核心使命和发展目标,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并将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一)持续打造“实践问道”的教育文化

通信学院长期以来以培养基础知识厚、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信息与通信领域工程创新人才为目标,通信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工匠精神就是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是我国五千年文明传承和追求的文化:追求卓越,永争第一,专心专注;而创新精神是思想灵动、瑰丽的奇想,破除固有模式和义无反顾的冒险态度。工匠精神是基础,创新精神是发展。学院结合行业需求和自身特点,提出“实践问道”的工程教育理念,以实践引导探究,在实践中追寻真理,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热情,勇于创新,敢于问道。将传承通信文化融入实验中心、课程教学、科创活动、实习实训等各个工程教育环节中,加强人文熏陶,向学生传递工程师的求实精神、卓越追求与社会担当。学院多层面开展文化育人与工程教育的融合,持续打造“形象通信、感知通信、品质通信、和谐通信、荣耀通信”的文化品牌,学生以“荣耀通信年度人物”为榜样,从内心感受和实际行动中表达出“天高任飞扬、我为通信狂”的豪气,表达对通信专业和行业的热爱与认同。

1.形象通信:学院装饰一改原来呆板的介绍,以开放活泼的文化走廊和文化墙营造“实践问道”的创新氛围,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兴趣,做实验不再是枯燥的重复劳动,而是有趣的体验和发现过程。建立通信人对学院形象的认同,进而促进通信人自我完善、树立自信。

2.感知通信:结合互联网技术,营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氛围,通过各类展示活动,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宣传文化,在无形的感知中开启学生的科创热情。

3.品质通信:开展各类创新创业开放周、企业产品博览会、企业实习调研、国内外交流学习等活动,通信论坛、学者论坛已成为学生中的品牌活动,让他们在接触行业技术前沿的同时受到通信魅力的浸染。

4.和谐通信:通过教授开放日、班导师制度、师生座谈会等环节,学生转身可遇大师,营造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并让这种文化传递的载体无处不在。

5.荣耀通信:实践问道,是通信人永不止境的创新精神,每年的荣耀通信年度人物评选,吸引众多通信学子的目光,接近优秀、学习优秀、传承优秀,追求卓越是通信人不变的理想。

(二)制定“三创五能”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学院成立了专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委员会,是对本科教学工作与人才培养进行研究与评估、规划与顶层设计、实施方案审议与批准的指导决策机构;同时还有由企业代表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与咨询委员会,对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实践体系、教学环节、教学方法改革等提供咨询和指导意见,加强校企联合,促进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办学水平。通过实践探索,学院建立健全了以“三创”(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重要指标,以“五能”(研究性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团队组织协作能力、跨文化交往能力)为具体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关键环节的质量标准。学院结合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专业特色和服务面向,全面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开展课程改革,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

(三)构建创新实践环境

学院打造个性化、递进式、立体化的科技与创新实践环境,包括培育层、训练层、催化层和提高层。结合成果展示与实践体验,变被动验证为主动尝试,培养学生“三创五能”的素养。各层组织不同形式的活动,做到人人参与、全面覆盖;层与层之间的活动又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渐进式的发展途径。连通整合校内、政府、企业、金融、校友五路资源,通过创业导师团队的专门指导,为学生分阶段“保驾护航”。学院建设有通信与信息系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省级“智慧物联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和16个校企联合实验室,还有国内高校首个5G技术试验场,建成“1基础3方向+创新”的工程实验平台,覆盖信息感知获取、接入与组网、信息综合处理与应用的完整实验系列,还有接触前沿科技与复杂工程系统的训练。

三、践行文化引领下“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学院坚持“实践问道”的文化引领,以实践促创新,创新促创业,逐步形成了“课程教育、学科竞赛、创新实训、创业孵化”四层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创新创业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有机构成,绝不能割裂开来。建立在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是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生成的深层根基。学校学院精心设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个性化教育模块。

1.促进通识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成立通识教育委员会,加强通识教育的顶层研究与设计,全校建设了30门左右的核心通识课程,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致力“新四会”(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建设40门次《人类文明经典赏析》课程,提升学生人文基础素养,培养专业写作与口头表达能力。建设了一批以学科竞赛训练转化的通识课程,成为竞赛入门的普适性教育,例如,由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训练转化而来的《电子设计制作与基础》、《电子设计实践》、《电子工程设计之微处理器最小系统设计》等课程。同时还建设了《创业管理》、《创业过程模拟与实训》、《风险投资与创业融资》等通识课程,为学生创业实践助力。

2.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需要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基本素养,启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学院打造从专业认知与探索到专业能力培养到职业规划教育的完整鏈条,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选择与发展,学生有超过60%继续深造,将近40%选择就业创业。首先要打好专业基础,在技术扎实的前提下鼓励有能力有冲劲有条件的学生创新创业;其次在专业课程中,着重提高课程挑战性,激发学生志趣,鼓励学生创新,培养意识;同时开放学校所有课程和专业,探索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自主掌握学习进程、自由选择专业和发展方向的个性化培养模式。

3.设计创新创业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嵌入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从源头上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脉络。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计划”,构建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学术研究型、创业探索型、创业实战型3大类课程。推进或新建新生研讨课、探究式小班教学课程、学科前沿课程等学术研究型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学术思维、创新精神、前沿视野和综合实践能力;推进《创新思维与方法》、《行业环境解析》、《商业模式创新》等创业探索型课程,激发学生动力,帮助学生迈出创业第一步;推进《技术与创业管理》、《问题驱动的创新与创业》、《“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从0到1的最佳实践》等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和就业密切相关的创业实战型课程建设,同时引入百森商学院等世界顶级商学院的创新创业类课程,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为学生创业实践提供指导。

(二)课内课外结合的学科竞赛体系

学科竞赛是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以竞赛的方式考查学生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院设计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的竞赛训练体系,除了将竞赛基础训练建设为课程外,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设竞赛培训体系,提供资源和政策支持,保持稳定的专业教师教练队伍,保证竞赛的持续性和效果提升。校级的“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互联网+竞赛”,院级的“嵌入式竞赛”、“活学活用竞赛”、“京信杯”等,已经成为学生竞相追逐的舞台。同时还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央高校业务费项目”、“通信学院持续培养计划”、“P2P计划”等,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组织、交流、合作与集成能力。

(三)校企联合的实习实训体系

通信学院加强与行业创新领先企业合作,与飞思卡尔、德州仪器、四川虹微等著名公司建设教育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ARM、ALTERA、TI、中电集团等多家企业建立了16个联合实验室,与华为、金溢、广东移动、爱立信、微软等企业联合成立了企业人俱乐部。企业带来先进的硬件设备、行业动态与优秀的企业导师,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开展华为编程大赛、“金溢杯”骇客马拉松等科创竞赛。通过校企联动,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机会,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理念与经历。

(四)基于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的创业孵化链

构建基于实践探索、技术创新的“创新创业一体化孵化链条”,建设了电子科技大学(一校)与成都高新区高校成果转化产业带(一带)融合发展的创新创业示范区,打造以“互联网+”为核心,集教育实训、孵化转化、加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与国家大学科技园、成都研究院、企业和政府园区共建“一体化孵化”通道,实现从预孵化到孵化,再到项目落地全过程贯通,构建学校搭台、学生唱戏、教师参与、师生互益的创业大格局,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条件和支持。

四、建立“三并重三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一)推行学生“三并重三发展”的教育策略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学生的“三个并重”——基础与创新并重、学术与工程并重、专业与人文并重,促进学生由“理论基础向探究能力、知识学习向融合创新、专业技能向全面素质”三方面发展,全面成长成才。

(二)探索多类型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学院积极探索人才特区等各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秉承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为驱动,推进探究式小班研讨、翻转课程、挑战模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学习效果良好。

五、基于創新创业文化教育的人才培养成果

学院持续展开“实践问道”文化引领下,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工程创新素质有所提高,毕业生质量不断提升,深受社会各界认可和赞誉。近年来,学生获得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国际奖过百人次、全国EDA设计大赛团体金奖等国家奖超过600人次,发表科技论文过百篇。本科毕业生录研率持续增长超过60%,出国深造近15%,包括哥伦比亚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等名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95%以上,深受用人单位青睐,大量签约行业知名公司。

学生创业团队不断涌现,稳步成长,2011级学生团队黑盒子开发的“炫轮”项目,获得第八届成都青年创业大赛一等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银奖、四川省金奖,并获得易一天使和老鹰基金投资,受到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经济半小时”的采访报道。2013级学生团队开发的Airlock智能门锁项目在首届中国西部创星大赛获铜奖,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四川省金奖,并获得天使投资成立公司,目前产品已成型并即将投入生产。

参考文献:

[1]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北京,2015.

[2]刘艳,闫国栋,孟威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J].中国大学教学,2014,(11):35-37.

[3]张进,周宁.提高学生专业认同度设计专业大类课程体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6,(4):75-78.

[4]李志义.创新创业教育之我见[J].中国大学教学,2014,(4):5-7.

[5]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6-49.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