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黑教版信息技术教材新增了创客造物系列课程。本课选自第三章《创客造物》第12课《数字“直尺”》,以数字“直尺”项目学习为明线,以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为暗线,要求学生在理解超声波测距的原理后,进行硬件结构的搭建,辅以半成品的教具组件,让学生体验创客造物的乐趣。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方式;了解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构成;学会拼装数字“直尺”并能够完成简单的调试。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方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学生快乐拼装“数字”直尺,初步感知创客造物的魅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利用微课和APP获取、鉴别、使用信息的过程,也是主动适应“互联网+”社会信息化发展趋势,培养学生数字化生存能力的过程;通过拼装数字“直尺”的过程,逐步养成敢于“创”,大胆“创”的精神,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超声波测距模块和数码管模块的知识;数字“直尺”的拼装;超声波测距模块的理解;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测距测试。
教学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信息素养,喜欢探究活动,在“互联网+”学习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创客造物,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激情。
我校数字化交互教室内WiFi覆盖,设有希沃平板、电子书包等设施,为学生网络交互学习提供了技术设备上的支撑条件。
1.设计思想
笔者将数字“直尺”学习的项目学习分解为五个子项目,分别是:【学一学】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原理;【认一认】“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硬件;【拼一拼】“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结构搭建;【测一测】“数字”直尺测距离;【说一说】“数字”直尺测距离的应用前景。五个子项目逐一学习,整个过程先让学生探究科学原理,然后布置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完成制定计划、动手实验、调试、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
2.教学环节
(1)走近数字“直尺”
①设疑。问题1:测量书本、自己的腰围、黑板等选择什么样的测量工具?学生回答对应的测量工具。问题2:用什么来测量正在行驶的两辆汽车之间的距离?学生纷纷做出猜想,教师揭示:利用此装置(数字“直尺”)可以实现非接触的测距。
②感知。请两名学生模拟正在行驶的小车,随着两名学生间距的变化,观察数字“直尺”的数码管的变化情况,感知“数字”直尺可以实现非接触的测距。
(2)探秘数字“直尺”
【學一学】数字“直尺”测量系统中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原理。
启发学生思考,蝙蝠视力很差,而且是高度近视,但是在夜间可以轻松地捕食,靠的是什么?学生会想到“超声波”。超声波是什么?有什么功能?超声波测距模块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让学生向咪咕灵犀(APP)发问,2分钟后把搜索到的结果整理回答。
媒体作用:咪咕灵犀的语音识别技术,可以把学生输入的音频转为文字,并在互联网上搜索以播报的形式反馈出来,实现轻松网络搜索。
【认一认】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硬件。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教材,认一认测量系统的各个组成硬件,都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说出主要硬件,即主控板、超声波测距模块、数码管、外壳以及电池的功能。
(3)搭建数字“直尺”
【拼一拼】数字“直尺”测量系统的结构搭建。
测硬件:在进行正式的结构搭建之前,在主控板上试连接各个模块以及接口,确保电路是通路,各模块均可正常工作。请学生回答这一步的必要性。
结构搭建: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搭建,可利用的资源有教材、微课、网络等。采用小组比赛制,要求小组先明确分工,制定计划,讨论组装方案。
规则:将拼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小组活动表(表1)上,帮其解答的小组加分,或者写出有价值的注意事项均可加分,得分多的小组获胜。获胜组参加“幸运”转盘大抽奖。
(4)测试数字“直尺”
【测一测】数字“直尺”测距离。
测试方案:用超声波测距模块探头一侧正对障碍物,移动超声波测距模块,反复靠近,远离障碍物,观察数码管模块数据是否合理。在实验中找出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
问题1:数码管模块显示的数字单位是什么?
问题2:“数字”直尺可以测出的最短距离和最长距离分别是多少?作为结论记录在表2中。
教师查看实验数据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分享学生探究成果。
(5)应用数字“直尺”
【说一说】数字“直尺”测距离的前景。
启发学生思考超声波测距模块在生活、学习、工业等方面的应用以及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6)回首数字“直尺”
教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谈收获,梳理本节课所学。学生谈收获、感悟。最后,教师提示学生平时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成为出色的创客。
本节课学生围绕数字“直尺”这个项目学习,充分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玩中学,在学中做,在做中“创”,整节课学生沉浸在探索研究的乐趣中,体验了与同学合作奋战的那份欢愉和搭建结构带来的成就感。小创客有大梦想,在学生谈应用环节,有的学生说:可以将数字“直尺”安装在爷爷的拐杖上,遇到障碍物前发出声音提示。这也是创客教育的意义所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庆市新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