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深度融合

2018-05-02 10:15刘彦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人大附中个性化数字化

刘彦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映射到教育领域,我以为就是人民对更加优质的、未来的、幸福的教育需求。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成立于2009年,是海淀区做大教育、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发展、让优质资源向海淀北部地区辐射大背景下的产物。建校之初,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刘彭芝给予了定位:西山学校是人大附中教育改革的实验田,西山学校要做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

在这一定位提出后的8年时间,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当然也敢于失败,就成了西山学校文化DNA。

未来学习的教学改革探索

作为人大附中的未来学校,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未来学校?未来教育从哪里做起?这些思考凝练成了两个层面:一是提供信息技术与课程无缝隙全面整合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技术高效使用的着眼点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老师提供高效能、创新的教与学的方法。

学校是学生的学校,课程也应该是学生的课程。基于学校的定位,我们进行了顶层设计:学校的愿景是创建幸福的、不一样的未来学校;学校的使命是培养具有21世纪技能的人才。我们用“尊重不一样、发现不一样、接纳不一样、成全不一样”的态度来对待学生,接纳真实的、生机盎然的学生生态面貌。

为了打开学生的天赋密码,在整体课程规划上,无论是建设目标、建设原则、整体思路,还是框架结构和课程评价,都紧紧围绕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现在学生的幸福就在于他们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我们把教育改革的切入点放在了课堂的教学改革上。

结合国际国内教育教学发展趋势,2010年年底,学校开展以“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为内容的教学改革探索,校园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笔记本电脑、iPad等移动学习设备成为教师和学生的教育和学习终端。由此成为中国第一所开展“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公办完全中学。

借助一系列教育软件和工具、社群媒体网站等学习平台,“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物理空间和时间限制,这样的课程实施打破了过去课堂上一个老师面对几十个孩子,无法及时进行个性化学习查询和信息反馈的困境。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师生、生生之间全情参与、高效互动、实时反馈的学习生态,帮助学生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审辩式思维、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媒体素养、创造能力等21世纪技能。

数字化学习实现覆盖所有学科

经过5年探索实践,“1对1未来学习班”的学生在信息素养、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素养发展突出,在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等多方面的优势和竞争力也逐渐呈现。2015年9月,在全年级、全学科推进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让更多的学生成为改革的受益者。截至目前,学校初、高中共六个年级已经全部实现了1对1数字化学习,实现了所有学科的全覆盖。由于这样的学习有着个性化、可移动性、情境泛在性的显著优势,课堂教学模式悄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之变化,学生逐渐成为了课堂的主导者、主动的学习者。

我们坚信,“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不仅让每位学生的天赋发光,也让教师的潜能得到挖掘,创造力持续绽放。但同时,教育改革对于师生家长来说,也充满全新挑战,因为它不仅仅是教学方式的变革,更重要的是对学习本质的深刻反思。为了应对挑战,凝聚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力量,学校从团队建设、方案制定、环境建设、教生培训、家长体验式工作坊等多个维度一起着手,有力推动这一重大教学改革不断完善。

规划在先,核心团队方案引领。由校长引领校务会成员共同研讨确定“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执行负责人及核心团队成员。成员包括一级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通过团队章程明确每人分工,确保所有学科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实践能力被充分调动,也便于各版块任务的过程性督导和最终考核。

自主开发教育教学平台和软件

搭建平台,创设良好软硬件环境,建设好未来学校的心脏。基于“未来学校”的定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前瞻性地规划了全校信息化环境。伴随“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的全面开展,信息中心也不断加强、完善软硬件建设的支持、指导和服务,以满足教育教学活动对网络环境的更高要求。此外,信息中心不断收集一线教师的教学需求和成果,将逐渐积累的常用软件进行分类汇总,提供给师生。所有教学所需软件,由信息中心工程师统一为师生提供安装、升级服务和使用培训。

开启了自主开发教育教学平台和软件之路,高中是中美课程合作项目。学生面临出国就读的挑战,对信息媒体素养的要求很高,借助计算机学科外教专业力量,基于学生培养目标和需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项目自主设计开发出HUB、QUIZ等教学平台。HUB平台优化资源共享、个性化沟通、测验检测的功能,操作简便,实现学生学习内容的个性化、师生交流的个性化、学生进度的个性化、学生界面的个性化;QUIZ平台供教师在线设计个性化试题并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反馈与指导。2016年9月起在高中进行推广使用,目前已覆盖14个学科、涉及学科教师26人次。

实施培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教师素养是“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每学年初由核心团队牵头,联合教师发展处、发展规划处、信息中心共同制定教师专业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包括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程领导力、信息媒体素养以及教学基本功等三大板块。通过开展系统化、阶梯性、菜单式的培训,助力广大教师提升“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的意识和实施能力。

为了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课堂的的深度融合,学校根据信息技术教师的不同专长和学生信息素养提升的阶段需求,信息中心教师将初中三年课程内容进行了重新设计,分为信息素养(初一)、媒体素养(初一初二综合实践课)和编程素养(初二)三大版块。

“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成果积淀

我们于 2015年开始进行国家课程的三级规划,即:“一级课程”规划完成三年整体规划,“二级课程”规划完成学年段教学计划表,“三级课程”规划完成每学时教学设计。此规划特别强调了信息技术与学习配备在教学中的应用,经过同步进行的课程规划和“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教学实践,教师的信息媒体技术素养和教学专业素养得到迅速提升。

围绕学校和学生发展多个角度,形成了课题、论文、案例并驾齐驱的科研局面,全面提升教师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成效。目前为止,学校已经形成包括教学、教师培训、学生培训、“1对1教学探索@西山国际峰会”等在內的一整套实践方案。

2011年我校获得“苹果杰出教育项目学校(Apple Distinguished Program School)”认证,是中国第一所被认证为苹果杰出教育项目学校的公办完全中学。目前已经连续四次八年获得此项认证(2011-2018)。站在这样的高位上,学校一直致力于与全球探索未来学习的同仁进行交流,搭建相互学习的平台,在世界范围内发声。在“1对1数字化未来学习”项目的推进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成果,也在不断反思。面对“未来学习”这一复杂博大的课题,作为一所地处海淀北部的公办学校,我们也面临许多挑战: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地区,学生来源复杂,对于探索具有超越性的教育教学改革,难度极大。

作者单位:人大附中西山学校

猜你喜欢
人大附中个性化数字化
我们班里的奇遇记
我做了一次“小陀螺”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化制胜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