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能视角下课程考核模式的构建
——以“传感器原理”为例

2018-05-02 07:17杨家桂许晓丽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考核内容多元智能多元化

杨家桂,武 凌,许晓丽

(安徽财经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系,安徽 蚌埠233030)

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决问题并有所创造的能力,并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和“智能本位评价”理念。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能力构成[1],因此,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考核也应多元化,注重对不同学生不同智能的培养和挖掘[2]。

一、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课程考核是教学过程中必要的一环。虽然近几年,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推进,人才评价标准的完善,课程考核方式也在不断进行变革[3],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者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但是,平时成绩所占比例低,使得学生不重视平时的考核,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最后的期末考试上,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4]。另外,平时考核大多只是简单的提问或写小论文,学生照书回答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缺乏对问题的判断和深入思考,更缺乏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5],存在着形式化、走过场,反映在学期末给出的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上,无法真正体现课程考核的价值。

二、“传感器原理”多元化考核模式的构建

“传感器原理”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物联网工程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测量电路、应用等知识,并能正确地选用传感器解决相应的工程问题,该课程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笔者试图结合教学实践,从考核内容、方式、评价标准等方面构建该课程的考核模式。

(一)多元化考核内容的设计

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评价要为培养解决实际问题或创造出产品的能力服务,要真实有效地反映这种能力[5]。“传感器原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考核时,应包含有两大方面的内容:基本知识内容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理论知识主要靠记忆和理解,这是确定性的内容,如先验知识、各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特性、使用方法等;实践能力是综合智能的体现,包括分析、解决问题、创新、动手、态度、协调合作等能力。教师在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课程的具体考核方式,并根据上课内容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课后准备,便于定时或随机考核。教师将考核的内容和考核的方式制成考核表,让学生知情,以敦促学生主动学习。这里以该课程第三章“应变式传感器”为例,建立考核量表,如表1和表2所示。两个表分别给出了知识点和实践能力考核的具体内容,包括各个考核内涵和观测点,这些考核内容完全能反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理解情况,听课认真程度,课后复习与否,表达能力,同时也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动手实践、创新思维、写作、表达以及团队协作等能力。

表1 知识要点考核表

表2 实践能力考核表

(二)多元化考核方式运用

在表1、表2中针对应变式传感器一章的各项考核内容,给出相应的考核方式。知识点的考核主要以随堂提问或小组讨论、补充,教师引导等方式进行,考核过程中教师根据每位同学的准备、回答、表述等情况,在记录表3中给出相应的成绩或评价。表1、表2中只列出粗略的考核方式,实际的考核方式还需要根据具体考核内容作适当的调整。如关于先验知识,因为有不少传感器基本原理是以前所学的物理学或其他课程的直接应用,可以让学生提前查资料预习,课堂上请同学以自己准备的方式来讲解,在期末成绩评定时可以给自愿讲解的同学加分,作为鼓励。有些知识点如应变片式传感器的误差及其补偿方法,可采用小组式学习,再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点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能让学生从多角度来展示自己。

能力的考核中应用设计或系统设计以3~4人为一组,确定组长,选定题目、分配任务,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设计任务。这种考核不再是大家相互拷贝交一篇文档就完事,而是小组之间相互展示,相互评价,要求每位同学展示自己的准备过程、与他人合作的内容、最终的结果,再由组长做总结。最后以科技论文式的设计报告或实物系统以及相互评价的结果提交给教师。

(三)多元化评价主体的构成

一直以来对学生所学课程的考核都是由教师单独完成的,类似于一种从属关系,这种“一言堂”的考核评价与多元智能理论是相悖的[2],考核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在实际操作时,可根据具体的考核内容,选用不同组合的考核主体。如能力考核部分,关于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设计,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更了解,相互评价也更真实可靠;在小组间展示时,小组成员参与相互评价;同时自己也可以对自己进行评价,再加上教师的评价,这种多个评价主体的参与,完全改变了过去教师对学生提交的设计报告给出一个考核分数的状态。其他如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申请创新创业项目、加入教师的科研团队等方式,由其他部门,或指导老师等给出相应的评价。这种多主体参与的考核评价,能更全面、多层次地衡量学生的发展情况,也有助于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升自己。

(四)多元化考核标准的构建

设计了丰富的考核内容、多元化考核方式后,要真正地实行,还需要有可操作的多元化考核细则和标准。根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对每项内容的评判标准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出来,就如表1和表2中所示的考核内容和观测点,对知识要点和实践能力各项内容分别制定了考核细则和标准[6],从而有了执行的依据。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对照表格进行认真检查、评定,并在表3中记录下学生完成情况即给出合适的分数或评价。

(五)课程考核结果的量化

在课前教师根据课程不同章节内容,参考表1和表2制订出每章要考核的内容。在过程考核中,为了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实现考核评价的目标,要保证对每个学生3次以上的考核。学生最后的总成绩由平时(P)和期末(Q)构成,平时成绩由知识要点(P1占50%)和实践能力(P2占50%)构成。假设对每个学生的知识要点考核n次,每次分数为Xi;作业抽查m次,每次分数为Yi;考勤k次,每次分数为Zi,则析进行v次,每次成绩为Ai;应用设计进行u次,每为 P=P1×50%+P2×50%;最后总成绩为:Total=P×W1+Q×W2+S。

这里W1、W2为平时和期末成绩所占权重,一般可取 60%、40%,或 50%、50%,S为奖励加分。这种考核评价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整个学习的过程,也能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做出全面的评价。

(六)课程考核反馈

课程教学考核中,教师在课前就准备好记录学生考核情况的记录表,如表3所示。这种表格可能不止一张,可根据每次考核的内容,考核的对象,具体进行填写和制作。

表3 考核记录表

教师对照表1和表2所示的具体考核内容,进行认真的检查、评定,一方面记录每次考核成绩,另一方面也形成一种信息反馈,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以及自己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主张的是 “人皆为可育之才”,这就要求教师要抛弃以往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标准,建立更符合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改善教风学风,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这也对教师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要有奉献精神,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多元智能[M].沈致隆,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闫莉.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学生评价研究[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3]于慧,丛艳丽,张迪.高校《纲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几点思考[J].学理论,2014(6):208-209.

[4]苏何玲,周先丽,刘青波,等.基于人才评价原理的课程学习评价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6):559-562.

[5]祁园园.多元智能评价观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8(8):156-157.

[6]孟庆祥,黄世玉,李丹.多元智能条件下实验课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J],集美大学学报,2013(10):107-111.

猜你喜欢
考核内容多元智能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中医外科学教学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