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哲学微课设计个案研究*

2018-05-02 07:25朱育贤郑小军梁秋远魏晓会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8年8期
关键词:哲学学习者师生

朱育贤 ,郑小军 ,梁秋远 ;魏晓会

(1.广西师范学院 教育技术系,广西 南宁 530001;2.广西师范学院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广西 南宁530001;3.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 南宁530001)

哲学是一门研究宇宙的性质、宇宙内万物演化的规律、人在宇宙中的位置等普遍而基本问题的学科。哲学知识一般比较抽象,需要用想象力和空间逻辑能力去理解。因而,哲学微课的设计具有挑战性。那么,目前互联网上有什么优秀的哲学微课可供借鉴?优秀的哲学微课在教学设计方面具有什么共性?基于以上问题,本研究借鉴微课教学设计的评价指标,根据微课的教学呈现过程,对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1]的“哲学社科”类14个微课,从 “微课导入”、“内容呈现”、“教学启发”、“教学总结”、“练习测试”5个维度进行分析研究。

一、研究结果

1.微课导入:情境式对话

微课导入是微课的先导、序曲或铺垫,是微课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2]。从表1内容可以发现14个哲学微课都采取情境式对话导入,从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事情,使观看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拉近了哲学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情境式对话导入是哲学类微课导入的有效方式。

2.内容呈现:设计与技术同行

如何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习者面前,是微课设计的重要关注点,而情境的创设需要选择恰当的数字媒体资源,通过技术渲染情境、再现情境[3]。经研究发现,在设计 上,这14个微课全程围绕着导入提出的问题,将生涩难懂的哲学知识用简单易懂的话描述出来,每一句话都比较精炼,逻辑性强,且结合了许多案例。这些案例中有部分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故事,但大部分是生活中常遇到的事情,例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谎”,在此基础上结合师生对话、设问、举例等方法,微课更具趣味性。同时,每个微课的呈现方式是以音像、卡通动画场景、人物与动画这几类技术构成,镜头转换自然,类似于MG动画(Motion Graphic,图形动画,一种随时间流动而改变图形状态的动画);都使用了符合情景的背景音乐,音效恰到好处,再加上饱含情感的标准普通话配音,避免了不恰当的声音媒体分散学习者注意力的问题。这样的呈现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通过情境可视化,使学习者能集中注意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掌握知识。

表1 14个哲学微课的导入方式

例如,微课《撒谎总是错》主要通过动画人物夏妮、亚历克斯与老师对话、他们的肢体动作以及场景的变化来呈现教学内容。在人物说话时,多次使用长镜头;说话人物的变化以及场景的转换,运用了镜头的推拉摇移,这能使画面充满动感,有利于学习者保持注意力;导入部分结束后,换了较活泼的背景音乐,在教师举的一个事例中,当某人穿了不合身的套装时,微课出现了哈哈大笑的音效声。这样做容易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引导学习者跟着微课的思路进行思考。通过7个例子、13个场景将哲学知识可视化,使学习者在观看有趣动画片的同时,掌握了功利主义、义务论、结果理论及局限、规则理论相关知识,解释了撒谎不一定会错,形成了一定的批判性思维。

3.教学启发:方法多样化

情境教学是教师把情境创设出来,有目的地进行加工,组成有机的学习认知情境来启发学习,让学习者在情境中得到学习策略和方法的锻炼。这14个哲学微课主要运用师生对话、举例、设问、对比这几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启发。师生对话有利于及时解决可能产生的困惑和问题,深化理解;举例使我们更快更好地理解哲学方面的知识;设问能使学习者注意力更集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比帮助学习者发现哲学的规律,使学习者更容易学会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例如微课《动物有权利吗?》使用了师生对话、举例、讲授、设问四种方法进行教学启发,师生对话让学习者能轻松掌握“杰里米理论”;通过讲授与举例,学习者能清楚分辨动物虐待的表现,进而明白有限使用原则和规则原则;通过以下问题:“你认为‘如我们都变成素食主义者,就能解决世界上的饥荒’这个说法正确吗?”进行设问,让学习者最终受到启发:讨论动物有没有权利不重要,重要的是,防止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在情境中使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能轻松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4.教学总结:抛出问题

教学总结是微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习者把零散孤立的知识贯穿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它是整节授课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教学总体思路最明确、最深刻、最集中的阐述,即整节课教学的精华所在。总结不仅仅应用于一节课的结尾,在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独立的教学阶段,都需做出适当的总结。14个微课主要通过问题来总结,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促使学生自主回想本节微课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除此之外,也有通过师生对话和学生来总结。这样做有助于学习者回想到原先的情境,形成自己的方法论。例如《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吗》微课中通过师生对话,总结说明了为什么每个问题不一定都有答案,且鼓励大家要树立目标,成为更好的人,这样既总结了所学内容,又升华了主题。

5.练习测试:开放思维

14个哲学微课均在末尾设计了没有统一答案的开放性练习测试题,让学生的思维在情境中尽情展开,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给微课“闭环”,同时,这种练习方式也符合哲学的学科特点。练习测试作为学习材料,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测试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高低。在教学中,对习题的选择、习题的层次性、习题的生活化、难题的突破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例如排第一的微课《撒谎总是错误的吗?》提供了3个测试题(如图1),让学习者开放思维。

图1 微课《撒谎总是错误的吗?》练习测试

二、情境认知理论及微课设计流程

情境在学习中很重要,学习者在熟悉的情境中比较容易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知识容易产生顺应和同化的效应。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是情景化的,人们所知觉的、所思维的及所做的,是在一个根本上社会化的情境中发展起来的[4]。因此,在微课中,将晦涩难懂的哲学知识融入到学习者熟悉的情境中,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哲学知识。那么,如何设计此类哲学微课呢?在阅读大量文献后,借鉴李文德学者“情境微课敏捷开发流程”[5],在此提出“五步设计情境哲学微课流程”(见图 2)。

图2 五步设计情境哲学微课流程图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活动总是在情境中进行,在情境指导、支持和建构中获取学习知识。学习者学习、获取、运用知识是在情境中进行组织、加工、动态地建构的一种活动。情境认知理论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对 “五分钟课程网”14个哲学微课的设计分析,发现这些微课在“教学导入”、“内容呈现”、“教学启发”、“教学总结”、“练习测试”等环节,都运用了情境认知理论,即情境认知理论贯穿于14个哲学微课的教学全过程。恰当地运用情境认知理论,哲学微课显得更具趣味性,枯燥、抽象的哲学知识更容易理解。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微课设计,对于哲学学科之外的文史科也有一定的推广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五分钟课程网 [DB/OL].http://www.5minutes.com.cn/web/course/TabList.aspx?tid=ea2ee891-88ab-4074-8de7-7d989f1a8c67.

[2]郑小军.例谈微课导入的方法[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0).

[3]刘万辉.微课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57-59.

[4]M.P.德里斯科尔著,王小明等译.学习心理学——面向教学的取向(第三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29-150.

[5]李文德.情境微课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22-24.

猜你喜欢
哲学学习者师生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菱的哲学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