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早期世界观的转变

2018-05-01 20:48张宏江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无政府主义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摘 要】 本文论述了青年毛泽东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分析了他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践行,阐释了其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因素和思想转变的标志。阐述了毛泽东从“无政府主义”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

【关键词】 毛泽东;无政府主义;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接受的早期教育是儒学,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喜欢哲学、历史和文学,非常关注国家时事和社会改造,思想上受到杨昌济湘儒传统文化和严复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导致这个时期毛泽东在思想上更倾向于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改良主义思想。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怀着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夙愿,同时也在不断的寻找机会去接触人民群众,接触社会实际,企望通过思想改造来救国救民,在对各种纷然杂陈的社会理论进行了反复的比较鉴别和实践运动后,毛泽东的世界观和政治立场有了重大转变,从无政府主义者转变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一、毛泽东无政府主义思想的产生

1918年8月,为了组织湖南青年先进分子留法勤工俭学,毛泽东来到北京,与蔡和森一起从事赴法勤工俭学的准备工作。这个时期俄国的十月革命爆发了,在中国社会引发新文化运动新阶段的思潮,而北京属于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各种思想的传播和斗争尤为激烈。经由启蒙恩师杨昌济的介绍,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担任助理管理员,北京大学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始源地,当时校长蔡元培一直遵循的是思想学术自由的原则,各种思想、理论、学术在北京大学中斗艳争奇,如马克思主义、实用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在这段时期,毛泽东大量阅读书籍,并且主动接近“新文化运动的领袖”和“先进的学生”,与他们讨论政治和文化,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而热烈拥护新文化运动,游弋于近代那些最有影响力的社会思潮中,正是“新文化运动”激发了毛泽东参与政治的热情,改变了以前对于封建社会的看法。“无政府主义”因其激进的思想、手段深深吸引了毛泽东的注意。

在五四时期,无政府主义思想在中国占领着相当大的主导力量,是当时社会十分流行的政治思想,影响广泛。“无国家、无政府、拒绝权威”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主张,深深地迷惑了五四时期的大部分积极青年,早期的一部分共产党人,都曾受到蛊惑,毛泽东也深受影响,认为无政府主义同马克思主义相比,有着更广、更深远的意义,对于“没有命令、没有权利、没有服从、没有制裁”的带有民主化气息的无政府主义思想主张,引起了毛泽东反帝反封建的共鸣。

二、毛泽东对无政府主义思想的践行

1919年7月14日,毛泽东在长沙创刊——《湘江评论》,在其宣言中讲到了如何打倒的方法,毛泽东认为强权者滥用强权是旧社会旧思想在传染和遗害他们,他们是不幸的、是不自觉的误谬,“暴力革命”和武力反抗不但无济于事而且会使得社会更加动荡不安,毛泽东企图利用宣传来改变执政者的思想意识和执政理念。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可见这个时期,毛泽东对无政府主义已经深信不疑了,企图用温和的“忠告运动”、“呼声革命”的政治活动方式来唤起民众的决心和强权者的良心,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解救国家,但《湘江评论》只出到第五期,便被湖南督军张敬尧派兵查封,呼声革命的方法还没有展开就以失败告终。

毛泽东首先在湖南创办了文化书社,准备利用杂志传播新思想,号召湖南修改宪法。1920年11月赵恒惕逐走谭延闿独揽湖南军政大权,自治运动宣告彻底失败。“无政府主义革命”的方式行不通,毛泽东的幻想破灭了。毛泽东对于湖南人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湖南人没有理想,没有远计,湖南政治运动已经绝无希望了,只有另辟蹊径。他认真总结呼声革命、驱张运动和自治运动的经验教训, 思考新的道路;对于无政府主义也产生了疑惑,对于无政府主义适不适合中国实际情况也开始了反思。多次的经验教训促使毛泽东开始反思“无政府主义”的可行性,对于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三、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推动因素

陈独秀、李大钊和蔡和森等人对促使毛泽东思想转变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的时候就结识了陈独秀,与陈独秀也进行了谈话,陈独秀对社会问题的精辟见解深刻地影响了毛泽东。毛泽东第二次到北京时,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更加广泛了,他阅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译本, 读到了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20年3月,毛澤东从北京返回湖南的路上,途经上海时, 与陈独秀谈论了有关马克思主义思想及其心得, 并且与陈独秀商谈“湖南改造同盟”计划,但是这个时候毛泽东并没有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思想者。毛泽东多次在采访中谈到在上海和陈独秀的谈话,陈独秀精辟的分析和深邃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毛泽东对于中国崛起的看法,让毛泽东更加清楚认识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潜力。

毛泽东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很多关于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对于马克思主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他还和蔡和森保持着书信联系,经常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1920年8月,蔡和森在信中认为在中国实行“无政府主义”几乎没有可能,因为有两个阶级的存在并且矛盾不可调和,利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和理论是唯一出路。9月16日,其再次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主要讨论成立共产党的问题, 他联系国际共产运动的发展史, 进一步与毛泽东讨论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问题,同时给毛泽东介绍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正是在仔细阅读这些信件的基础上, 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越来越清晰。

湖南自治运动失败后,毛泽东对于以前读到过但不了解的三本共产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史》《阶级斗争》与同陈独秀的讨论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其结合中国国情,边学习研究,边思考中国社会实际问题,并且对社会学说思想进行分析和比较,在对社会实践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同时,他毫不迟疑地摒弃了“无政府主义”思想,转而坚定了马克思主义。

四、毛泽东思想转变的标志

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明确表示,西方的议会保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无政府主义”根本不可行、不现实,美好的共产主义遥不可及,社会民主主义是目前唯一可行的有效途径。这表明毛泽东已经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随后几个月,毛泽东和李达、张国焘等人在长沙秘密组建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在上海正式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随后的一系列讲话、活动都说明毛泽东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追随者。思想应当与时俱进,毛泽东思想的转变对其后期的发展以及整个中国的发展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刘洪秋、曾晖.论青年毛泽东中西融合的文化观[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68-70.

[2] 陈玉平.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对毛泽东世界观形成所产生的影响[J].大庆社会科学,2007.5.116-119.

[3] 肖贵清.陈独秀政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2004.

[4] 简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与无政府主义[J].学术研究,2006.12.106-109.

[5] 刘焱.毛泽东的早期思想与中西文化合璧[D].复旦大学,马列学院,2000.

【作者简介】

张宏江(1980.06-),陕西安塞人,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毛泽东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无政府主义毛泽东马克思主义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录毛泽东词一首(草书)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网络空间无政府主义思潮审视
《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
青年周恩来无政府主义思想的嬗变
论我国无政府主义者的表现及加以肯定的行为
吴自立“闹事”与毛泽东复信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