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洪湖市双湖村村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2018-05-01 19:01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430205
大众文艺 2018年6期
关键词:村口村落景观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430205)

随着城镇化的逐步完成,乡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新的增长点,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和城市的相互促进,城市人口旅游带来的商机也成为乡村建设的契机。考虑到我国庞大的版图面积和丰富多样的地质地貌,存在极为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这种地域文化既是符合当地的地理气候情况、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也是在低生产力历史下发展出的融合于与地域经济社会的特色优势。地域文化是顺应村庄所在的自然环境而发展的,并受村庄所在社会经济网络的影响,这个变化是一个逐步的过程,这造就了它的灵活。在经济增长相对匮乏的地区,生产力发展的缓慢某种程度上使生产方式和地域性结合更为紧密,而生产方式直接影响了地域文化的塑造、空间形态的生成,这更成为村庄旅游经济发展的优势。在这样的情况下,结合地域文化的理论对农村公共空间进行探究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同时村口公共景观更因其独特的地理文化特征而在这个研究中具有突出点。

一、村口公共空间的内涵

1.村口的概念

村口在字面意义上就是指的村庄的入口。它既是作为物流人流必经之处的存在,也是连接和过渡村落内外的空间。村口是传达村落特质的重要节点,这体现在它既是村落景观的开始,其布局也暗含村落的地理文化特质,其空间的“可识别性”更是尤为重要。在很多时候它往往兼做路口和水口。它对于村落而言,是独特而不可缺少的。

2.村口公共空间的作用

(1)视觉上的界定与标识作用

村口既标识了内部空间,也界定了内外空间的区别。村口把村庄和周边自然环境明显地区别开。村口是乡村风貌旅游观景序列的第一章节,在还没有进入村庄前就能被人所识别,造成的第一印象会直接导致游客的观感甚至进入与否的意愿。举例而言,宏村村口的荷花池几乎成为该村落的的标志性名片,大理喜洲村口的三株大榕树也赋予了村落以独特特质。村口也是整个大地景观中村落斑块和自然基质的分界点,它将自然空间的自然要素导入村庄的民居环境中,自然要素和人工构筑两者的图底转换由其进行界定的。

(2)交通上的梳理和导向作用

村口是村庄对外交通的枢纽,是村庄内外车流人流的交汇口,农村公路借村口将外界的交通网络和村内的农村道路结合。在生产力发展不充足的过去,为满足最基本的通行要求,村落往往设置卵石路面或石板路面。而在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使村庄内外的车行人行合理分流,也可能会在村口开辟一定面积的空地用于服务村庄外来客的临时停车需求。

(3)游憩功能上的聚集作用

村口的地理位置往往赋予了其成为村庄良好休闲场所的潜质。村口往往坐落在村落中视野最开阔的地域的一端, 同时古树、荷塘等自然环境也为其提供了较好的微气候条件。在有的地方,村民自发建设的方便驻留的亭廊在强化观景特征外也能为村民提供集会的场所。

3.当今村口公共空间景观建设的现状

体验经济的发展则将现代化生活以旅游的形式引入了乡村,新农村建设更带来了资金的支持。但这些都如同一把双刃剑:如果对发展与保护的认识不当,会不可逆转地破坏现存的村落景观,而村口公共空间作为改造的重点更是重灾之区。一些村落村口拆除古建筑,修建远超于实际需求宽度的马路,既破坏了原有的公共空间尺度,也改变了村口原有的景观风貌。更甚有因新建的村口建筑盲目追求豪华,形式上一味追求效仿其他的村落,而不从实际出发,由此造成村庄本来具有的识别性被破坏,从而“千村一面”。在实际项目中,频繁出现诸多过度设计的情况。就此,笔者认为村口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应该注重在延续场地基本情况下的再创造。在价值观上,应该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下的公共空间的“再生”,而非为了标新立异的“重新设计”。

二、基于地域文化视角的双湖村村口公共空间设计

1.双湖村概况

场地位于荆州市洪湖市府场镇双湖村,是一个典型的江汉平原的水乡小镇。场地内有农村公路的丁字交叉口以及垸子的闸口(如图1)。

图1 现状照片

2.地域文化在村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上的体现

(1)利用保留的设计手法保护生态文化

保留的方法是遵循村口场地的位置信息,尊重场地该空间所承载的故事文化,在不改变其尺度整体风貌的情况下进行适当的新景观嵌入,嵌入的景观也在材料和风格上与原有场地生态文化不冲突并具有一定的延续性。与此同时,更应该对村庄周边的自然环境予以重视和保护,沿革控制村庄建设用地的无序蔓延,在村口方向更应该留下足够的观景空间。 在把握以上共性的同时更应该把握具体村庄的特性:水边、山麓、半山腰,这样不同的地理区位和长久以来发展的聚落智慧给予了不同村庄完全不同的生态文化。 除此之外,在建设时也要注意村口景观各要素都要与主题定位相适应,行道树、花卉、水生植物、道路铺装、水工结构这些和自然密切结合的要素在设计上都要与村落拟定的自然风貌定位保持一致。

本设计中利用江汉平原乡村的水系特征,在水边种植乡土挺水植物净化水源,并塑造一定的季相变化,在河两岸种植杨柳等乡土树种来强化水系的视觉效果。想借此对江汉平原水网的植物景观进行一定程度的延续。

(2)运用再现、提炼等方法塑造地域人文

从整体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打造构筑物的和谐统一是从事文化建筑设计的何镜堂院士的重要理论思想。村庄的自然地貌、气候条件和村庄的建筑文化传统是地域独特性的一体两面。 秉承人类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在改善村庄物质环境的同时,使村庄牢牢扎根于当地, 延续和发展当地文脉,突出村庄独有特色。 地域文化是一个综合体,自然环境、建筑结构、民风民俗都是它的组成部分。

本设计中以从农村公路主路来的行人为观察点,对村庄村民住宅的两面、水工建筑的山墙面、电信杆等设施、水边的驳岸进行一体化考虑,通过增设古典风趣的景观小亭、具有农村特征和趣味的壁画塑造和谐的具有“鱼米之乡”趣味的村庄风貌。既吸引往来的路人,也服务于本村的居民。以期通过人流的聚集,鼓励公共活动的自发性增长,“再生”村口公共空间。

图2 效果图(作者自绘)

图3 设计平面图(作者自绘)

三、结语

村口公共空间景观是整个村落景观的展示窗口,其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是其魅力的来源,这种魅力离不开村落本身千百年文化积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村口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在如今的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经济建设上是必要的:不可盲目保护,开发是村庄发展必须的;不可盲目破坏,盲目建设和空间尺度、自然环境的大改造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不负责任。而塑造顺应文脉、富有人气的公共空间是村口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应有的价值取向。

参考文献:

[1]陈琍,马道云,姚光钰. 徽州水口园林艺术浅析[J].安徽建筑,1998(06):114.

[2]徐清. 论乡村旅游开发中的景观危机[J].中国园林,2007(06):83-87.

[3]王泽发. 乡村旅游区村口设计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3):398-401.

[4]史俊伟. 传统村镇入口景观的心理诉求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

[5]赵威,赵筱旭,李翅.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J]. 规划师,2016,(S2):243-247.

[6]赵智,邹桂武. 皖南典型古村落村口景观初探[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4,(02):37-42.

猜你喜欢
村口村落景观
村口那座山
村口的老人
景观别墅
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
村口的老人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油画《村落》
“共享村落”:乡村新的入住方式
“共享村落”:拿什么让人魂牵梦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