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密码本

2018-04-29 00:00:00杨雪瑶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8年3期

【关键词】同伴;偷窃事件;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69-01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上的女生开始流行“密码本”,与其他文具相比,密码本的价格相对昂贵,这一点让不少女生爱而不得。

一天早上,早读还没开始,丝丝满脸焦急地找到我:“杨老师,我的密码本被人偷了!”“别急,仔细想一想,会不会忘在家里了?”我一边安抚一边告诉她:“‘偷’和‘误拿’的程度不同,可能是昨天放学值日生打扫教室误拿了,不一定是故意偷的。”“我昨天放学还在的,今天早上就不见了。”丝丝说。如果是放学后这个时间丢的,那范围就比较小了,“放心,杨老师一定帮你找回来。”我拍着胸脯告诉丝丝。

此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了几个名字:昨天的值日生、昨天放学后晚接的小月、玲玲……我把他们请出了教室,挨个询问。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询问时我特别注意被询问学生的眼神。四位值日生都表示对密码本的事情不知情,昨天在打扫教室的时候也没有误拿,只有小月、玲玲语焉不详。我没有继续纠缠,而是让几个学生回了教室。

中午休息的时候,我假装请玲玲帮我拿一个东西到办公室,因为我知道玲玲平时一向比较听话。在办公室,我问玲玲:“你知道是谁误拿了丝丝的密码本吗?”我紧盯玲玲的眼睛,不放过她一丝细微的犹疑。玲玲很紧张,结结巴巴地连忙辩解道:“不是我……我只是看到了一下,但是没有拿……”“你看到谁拿了?”我紧追不放。“我不知道……我看到小月翻了一下……”新的“线索”出现了。

我马上请来了小月,单刀直入地问她:“丝丝的密码本是不是你拿了?”可能是因为我问得突然,也可能是看到玲玲刚刚从办公室出去,小月很快承认了自己因为好奇而偷拿了丝丝的密码本。我当即批评了她的错误做法,并希望她第二天悄悄还给丝丝,我会帮她保守这个秘密。

我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可是当晚,我接到了玲玲父亲的电话。电话里玲玲父亲情绪激动,上来就问是谁拿了丝丝的密码本,出于保护小月的心理,我没有正面回答,谁知这样的举动更加激起了玲玲父亲的护女之心,他直指我的所作所为伤害了孩子的心,他要求我向孩子道歉。我虽惊惶不已,但也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向玲玲父亲说明,并在电话里向玲玲郑重道歉。

“欲速则不达”是我从这个有些失败的案例中得出的切身体会。教师不关注人,而过分关注事件,一味求效率的“破案”可能会埋下“误会”的祸根,虽然能事后弥补,但终究显得不够漂亮。倘若在玲玲回教室前我能明确告诉她已经洗清了“嫌疑”,或许就不会有后面的文章。归根到底,还是“求胜心”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