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美德 践行友善

2018-04-29 00:00:00顾新红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8年3期

【关键词】价值引领;美德;友善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72-04

【作者简介】顾新红,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宾山小学(江苏如东,226400)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品德与社会特级教师。

一、教育背景

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三个倡导”: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当前的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从小便习惯了祖辈、父辈的疼爱,导致在与人相处时或多或少存在着自私、冲动、蛮横等问题。因此,在小学阶段,利用班会课,对学生开展“友善”主题教育,是顺应教育形势、培养良好社会公德、提高个人修养的途径之一。

二、教育目标

1.通过揣摩古汉字的字形,讲述经典故事,诵读古代名言,让学生真切认识到友善是传承千年的传统美德。

2.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对身边的真实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体会友善是社会和谐、生活快乐的必备条件。

3.让学生在情境体验、角色模拟中学习践行友善的行为智慧,在生活中养成友善的良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古代有关友善的名人名言和故事。

教师准备:准备“践行友善作业单”;做好上课用PPT课件。

四、实施过程

(一)观察汉字认友善

师:同学们,课前我们聆听了《龙文》这首歌,感受到了华夏文明的灿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恰似一本意蕴深厚的书。其中,汉字承载着中华文化、文明的发展。请大家看看这几组古代汉字,猜猜是什么字。

(课件依次呈现“日月”“人物”“友善”的小篆体字。)

生1:这是“日”和“月”。

师:是的,日月轮回,你起我落,多么和谐。

生2:这两个字是“人”和“物”。

师:不错。你们看这个“人”是多么的谦恭。在古人心中,牛是个大物,勿加伤害,这就是“物”字。

生3:这两个字好像是“友善”。

师:对的,请同学们仔细看看“友”和“善”这两个字。

(课件出示:在甲骨文中,“友”就如向同一个方向伸出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善”是吉祥、祥和的象征。)

师:你们能通过这两个字的形和意,说说对“友善”的理解吗?

(学生自由举手发言。)

师:是的,我们的祖先充满了智慧,在造字的时候就寄托了期望,传达了情感。的确,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友善”这个话题。

(出示板书:友善)

【设计意图】从一组古体字开始,一方面借助猜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班会课的基调和氛围,让课堂氤氲传统文化的芬芳;另一方面,在猜字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蕴含在汉字中的情感,从而引出“友善”这个话题。

(二)品味经典学友善

师:我们先看几个经典故事和成语,来感受一下传承千年的友善美德。

(出示图片:孔融让梨、六尺巷、将相和)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搜集并阅读了相关故事,谁能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简单讲讲自己的感悟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经典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友善这一美德由来已久,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中华美德故事》。除了故事,还有许多古代名人名言也传扬着友善的美德,你们搜集到哪些有关友善的格言?

(小组之间相互交流、讨论。)

师:老师也搜集到一些,请看课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左传》

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弟子规》

师:大家先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想想它们的意思。

(学生自由交流对名言的理解,教师相机点评。)

师:同学们,“友善之美德”从《三字经》《弟子规》走来,从《论语》《孟子》走来,携着古老的文明,走进新时代的价值体系之中,也走到了我们的生活之中,看——

(课件出示24字核心价值观,其中“友善”两字加粗。)

【设计意图】此环节着重讲述经典故事、诵读经典名言,旨在帮助学生更全面、更深刻地感受“友善”的内涵和意义。

(三)话说生活知友善

师:那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友善的人?经历过哪些友善的事呢?请在小组内自由交流一下。

(学生们先在组内交流,然后每组推荐一人参加全班的交流。)

生1:我是从外地转学来的,英语学得不太好,英语课代表经常利用课间给我补习,我的英语进步很大。

生2:我上次出操时不小心踩到了前面同学的脚,我道歉了,他也原谅了我。

……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原来友善就在我们身边。可如果缺乏了友善,生活又会怎样呢?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放学后,小耿和小刚留下来打扫卫生。小耿的扫帚使劲一扫,碰到了小刚。小刚厉声质问他:“你不长眼睛啊?会不会扫地?”小耿也生气了,回应道:“我又不是故意的!谁让你靠得这么近!”小刚决定以牙还牙,抡起扫帚向小耿甩去,结果扫帚碰到了小耿的眼球,引起了视网膜脱落。家长带着他访遍了各大医院,医生都束手无策。小耿失去了明亮的眼睛,而小刚因此赔偿了几十万元,还要遭受道德与舆论的谴责。其实,小耿也曾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前不久我去看望了他,他不愿意接受视频采访,但他同意让我录下他说的几句话,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播放音频资料。)

师:听完了,你们有什么感受?这个惨剧可以避免吗?

生(齐):可以避免。

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们俩可以怎么做呢?

生1:小耿碰到小刚时可以马上跟他道歉。

生2:小刚听到道歉时要学会原谅。

师:是啊,只要拿出友善的态度,彼此多一分宽容与理解,就不会酿成悲剧。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让传统美德落地生根,回归生活。一方面,从“面”上展开,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遇到过的友善的人和事,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友善让生活变得和谐、快乐;另一方面,从“点”上深掘,引导学生从一个校友的真实悲剧中领悟缺乏友善造成的严重后果。点面结合、正反对比,让学生的认知伴随情感一同提升。

(四)情境体验行友善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传承美德,践行友善,让生活更和谐、美好。现在大家想一想,遇到下列情况,该怎么做呢?

1.林艳因为车祸落下腿部残疾,走路一瘸一拐的,常招来异样的目光,她特别孤独。假如你是林艳的同学,你会怎么做?

2.在食堂吃午饭时,陈阳拿勺子去舀汤,结果没拿稳,汤泼在了你的衣服上。你怎么办?

3.课间两同学为小事争吵而打了起来,撞翻了小松的课桌,文具、书本洒了一地。假如你是小松,你会如何处理?

师:请每组选择一两个情境进行讨论,也可分角色演一演。

(学生们分组活动。)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其他同学要认真观看哦,因为这也是一种友善的表现。

生1:假如我是林艳的同学,我会陪她说话,和她一起做游戏、看书。她自卑时,我就鼓励她、安慰她。

师:你对同学的尊重、安慰、亲近彰显了你的善良之心,可以说善心是践行友善的基础。

(出示板书:善良之心)

(两学生上台表演案例2)

师:刚刚在你们的表演中我发现你的衣服都被泼脏了,你怎么不找他算账,也还他一勺子汤啊?

生2:我如果也还他一勺子汤,他再给我一勺子汤,我们就会打起来,肯定会影响同学关系,我这叫退一步海阔天空。

师:你懂得宽容和谅解,这是同学间应该有的态度。

(出示板书:友好之态)

(两学生表演案例3)

师:你看,你的书本文具都洒了一地,怎么还不生气啊?

生3:虽然他把我的书弄了一地,但只要他和我一起将书捡起来,以后走路小心就是啦。

师:对,别人不够友善时,你的提醒和劝阻都是真诚的友善之举。

(出示板书:真诚之举)

师:同学们,友善不是一味地宽恕和纵容,友善也是有原则的。相信有了真诚的行为,友善会更加美好。

【设计意图】认知和情感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这一环节,旨在通过生活情境的再现,引导学生在表演、体验和思辨中,深化情感体验,学习行为智慧,明白践行友善其实就是在人与人相处时要始终秉持善良之心、友好之态、真诚之举的道理。

(五)走向社会扬友善

师(指板书):同学们,善良之心、友好之态、真诚之举让校园生活更和谐、更温馨。其实不仅是校园,社会大家庭也需要友善美德的装点、温润。请看一则公益宣传片,找找宣传片里的友善之言、友善之举。

(课件播放友善公益广告。)

生1:那些列车服务员总是一脸微笑,这是友善。

师:嗯,微笑是友好之态。

生2:那个运动员,对自己的对手也能够尊重、友好。

师:尊重对手是一种真诚之举。

生3:我看到人类与海豚亲近、友好。

师:是的,对动物也要有善良之心,因为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

……

师:看着这些温暖的画面,大家对友善肯定有了更深的感受。有人说,友善如诗,让生活充满温情;有人说,友善如歌,拨动快乐的心弦。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你是否足够友善?是否已将传统美德付诸行动了呢?让我们来反思一下自己——

我歧视、嘲笑过他人吗?

当同学心情不好时,我会主动去安慰他吗?

我给别人取过绰号吗?

我和别人发生过争执吗?

我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吗?

别人取得成绩,我会嫉妒吗?

我善待动物和植物了吗?

师:同学们,你们能结合具体的事来说说今后该怎么做吗?

(学生自由交流、讨论。)

师:言为心声,相信此时此刻这友善之美不只是停留在你们的唇齿之间,更存在于你们的心中。相信从今天起,你们会秉持善良之心、友好之态、真诚之行续写传统美德的新篇章,让这华夏文明的美丽深深镌刻在我们的心中。同学们,今天的班会课快要结束了,短短一节课,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友善,感受到了传统美德的魅力,学会了与人友善相处。世界很大,一辈子很长,让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字(课件出示“日”“月”“人”“物”“友”“善”六个小篆字),只要我们“日日月月”、时时刻刻去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个“物”,心存友善、心手相牵,践行友善之美德,我们的这个大家庭一定会更加美好。最后,老师发给大家一张“传承美德 践行友善”的作业单(见下图),请你们认真阅读,然后在上面签上自己的姓名。签名很简单,但这份生活作业单不容易,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心怀友善,健康成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在公益广告中感受友善更丰富、更多元的社会内涵,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观照内心,在生活中时刻践行友善。

五、活动反思

这是我为南通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年会准备的一节班会示范观摩课,要求既凸显“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宗旨,又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因此我试图呈现一节氤氲传统文化气息的班会课,在班会课上实现师生的精神穿越和生命成长。

课堂不只是知识的传播场,更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地方。整节班会课,我努力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氛围。内容上,我采用辨认古汉字、讲述经典故事、诵读古代名言等环节,力求全面探究传统文化中的“友善”;形式上,无论是课件的制作,还是音乐的选择、板书的设计,我都努力让传统文化的气息萦绕其中。整节班会课,古韵声声,古风弥漫,试图让全体师生感觉到:传统文化中的“友善”离我们其实并不远,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当然,课堂不只是师生对话的场所,还是儿童道德生命拔节生长的沃土。班会课上,无论是大环节,还是小细节,我都用心给予生命一份独特的营养。传统文化的大餐也好,生活体验的品位也好,甚至连“日月、人物、友善”几个古体字的选择,都寄托着我的希望:只要我们“日日月月”,时时刻刻去善待身边的每个“人”、每个“物”,心存友善、心手相牵,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一定会更加美好。

不过,设计虽是精心的,但学生们在此节班会课中究竟收获多少,是否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友善,这需要我在后期跟踪观察,开展“友善”系列班会。总之,班会课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生长价值,都值得我们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