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班主任工作;突发事件处理;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70-01
体育课后,小陈顶着一额头细密的汗珠,神色慌张地来到办公室,紧张兮兮地对我说:“老师!小娟放在桌肚里的钱丢了!”哦,原来是丢钱了,这点小问题还不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我心里一边盘算着,一边连珠炮般地问小陈几个关键的问题:小娟的钱放哪里了?丢了多少?什么时候丢的?你有怀疑对象吗?小陈一一回答完毕后,我又让他把当事人小娟叫过来,把刚才的话问了一遍,除了丢钱的时间点确认在体育课结束后这段时间里,我并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线索,所说的几个怀疑对象也没有十足把握。看着小陈和小娟两人红通通的脸,我拍拍胸脯告诉他们:“放心吧,最后一节是我的课,一定能帮你把钱找到!”
想起之前在网上看到过的一则教育案例:孩子丢了钱,老师先开班会讲明“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再让所有孩子在纸上写有没有偷钱,最后通过察言观色,成功把钱找到。我决定如法炮制。课上,我也先对全班说明偷钱是可耻的行为,但是老师相信那位偷钱的同学是一时糊涂,愿意给他一次坦白的机会,如果偷了钱请在纸上打√,没偷就打×,老师一定不会公开。
放学后,我胸有成竹地抱着纸条回到办公室里,一张一张打开,一张张画着红色×的纸条分明是在嘲笑我过分的自信。我勉强定了定心神,来到学校监控室调取监控,看看体育课结束以后有哪些孩子在小陈和小娟之前进了教室,最后锁定了几个比较“有嫌疑”的孩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又先打电话给小娟和小陈,确认细节,再语气和缓地旁敲侧击这几个“有嫌疑”的孩子。然而,收获不大,案情到此戛然而止。一股深深的挫败感袭来,这碟“豆芽菜”如鲠在喉。
就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小陈妈妈给我拨了电话,“喂,是徐老师吗?我和小陈爸爸趁孩子不在,偷偷翻了他的书包,发现钱是小陈拿的,真是对不起……”听完小陈妈妈的电话,我愣了半晌,原来是“贼喊捉贼”!现在细细想来,当时小陈慌张的神色,通红的双脸,不正是偷钱后紧张的表现吗?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意识到班主任工作时刻处于变数之中,做班主任工作,千万不能因为夜郎自大,而“偷”了我们一颗谨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