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拍立得”

2018-04-29 00:00:00宋雪琴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18年3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教育智慧;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3-0068-01

学校组织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子心带了一个特别可爱的拍立得相机,同学们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活动结束,真当大家准备返程的时候,子心突然跑来对我说:“老师,我的相机不见了!”

“你最后看到相机是在哪里?什么时候?”“有谁向你借过相机玩吗?”子心一向做事比较粗心,于是我仔细地对她进行了询问。子心说,相机一直是自己在玩,其间只有小晨借过相机,但还给她了。我询问小晨,她承认借过相机,但后来也还给了子心。两个人的说法一致,那唯一的可能就是子心一时大意,不小心掉在哪里了。于是,我发动大家返回活动的地点寻找,可是我们什么也没找到。

东西确实不见了。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我再不愿意承认有人偷偷拿了别人的东西,也不得不面对了。我马上召集所有人都回到大巴车上,让大家互相检查书包。这时,坐在小晨边上的男生小夏小声地说:“老师,我也不知道这个相机怎么会在我的书包里?”相机居然出现在了毫不相干的小夏的书包里,这实在让人费解。我知道,小夏是个非常老实的小男孩,他绝对不会对这个女孩子气十足的相机产生想法,而且平时小夏和子心也没什么交集。可以看得出来,小夏对于自己书包里出现了相机也很疑惑。为了不给小夏造成困扰,我连忙从小夏手中接过相机还给了子心,并大声责备她做事粗心大意,肯定是玩的时候随手乱扔,最后混到小夏包里了。粗心的子心吐了吐舌头,还转头对小夏说了声“谢谢”,班上的其他学生也都松了一口气。但我知道,事情绝对不是这么简单的,看来班上有个别孩子的行为出现了问题。

回程途中,我整理了一下思路:子心比较粗心,东西经常丢;小夏是个特别老实的人,而且当时的表现可以看出不是他拿的;而小晨,之前她的同桌就经常反映,她会拿别人的陶泥、文具。很有可能是她喜欢这个相机,偷放在书包里,见要检查书包,于是随手塞到了同座的小夏书包里。

回到学校,我找了几个理由,把几个学生留了下来,其中就包括子心、小晨和小夏,并把他们安排在不同的地方。我先教育子心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要总是丢三落四;接着又仔细询问了小夏事情经过,再一次确定自己的想法,告诉他老师和同学相信他,希望他不要有心理负担;最后,我找的是小晨,我告诉她老师不知道相机为什么会出现在小夏的包里,希望小晨能告诉我答案。果然事情正如我的猜测,小晨承认了是自己趁子心不注意的时候偷拿的相机,也是自己把相机放到小夏的包里的。我非常严肃地批评了小晨,告诉她这件事情的性质是非常严重的,偷拿别人的东西,欺骗老师,“栽赃”同学,长此以往,最终的结果将不堪设想。当然,为了保护小晨,维护她的自尊心,我答应她暂时不告诉她的父母。但是,我并没有就此打住,因为我感觉学生这种经常性的问题行为肯定有心理方面的某些原因,于是,我求助心理老师,并推选小晨做学校心理健康室的志愿者,希望能不着痕迹地给她一些专业的帮助,毕竟她还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