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登超 李洁
档案工作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农村档案是新农村建设的真实记录和宝贵财富。做好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对促进农村改革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农村全面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摸清全市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情况,淮安市档案局组织人员对涟水县、金湖县、淮阴区和清江浦区的18个乡镇档案工作进行调研,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理清思路,为更好地开展新农村档案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新农村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
从总体情况看,近年来淮安市农村档案工作在推进农村经济建设,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新一轮土地确权和保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档案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凸显。
一是档案助推农村经济建设,促发展。档案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乡镇都建立了系统规范的农村财务档案管理体系,由乡镇农服中心、农经站负责指导管理乡镇、村、组三级重要经济合同协议档案,各乡镇财政所档案工作基本达到了省三星级以上标准,成为档案管理先进系统。这部分档案保障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和农民的合法权益,成为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二是档案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显成效。各县区第一轮、第二轮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较为系统规范,在调处农民土地纠纷,规范农民以转让、转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流转土地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县区以第二轮土地承包档案为基础,积极稳妥地开展新一轮土地确权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农户承包地块位置和四至,给农民吃下“定心丸”,依法保障了农民根本利益。同时为全市准确统计土地面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保证了国家土地安全。
三是档案服务农村民生问题,抓落实。各乡镇按人头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档案,严格规范管理。建立了操作性强的兑付机制,解决了农民养老、就医的后顾之忧,为改善农民生活状况作出了积极贡献。金湖县还建立了农民工培训档案,为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提供保障。档案部门为农民免费查档提供便利,确保涉农档案管得住、查得到、用得方便。
四是档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保稳定。一些乡镇利用室藏档案排查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和积压问题,分析矛盾趋势和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做好矛盾化解和引导工作。在具体调解矛盾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注重利用档案原件与矛盾各方开诚布公地面对问题,通过档案客观地阐述地方发展与政府政策历年来的演变,争取矛盾各方的理解和支持,化解了矛盾,避免了纠纷,维护了农村的和谐稳定。
二、新农村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淮安市的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档案工作现状仍不尽如人意,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需要我们充分认识。
一是农村档案工作意识淡薄。不少行政村由于受到地域、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档案意识不强,无论是乡镇领导还是村干部对档案和档案工作缺乏应有的认识。一些领导认为“抓经济建设才是当务之急,档案工作可以朝后放一放”,因此对农村档案工作漠不关心,不重视,不支持。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档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往往“坐视不理”,没有“下狠招,施猛药”,致使一些“显性”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二是农村档案收集缺失不齐。农村档案收集工作存在许多难点,比如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传达上级部署,还是汇报本村工作情况,大多采用口头形式,并没有文字稿,不易形成档案。又如村务活动中产生的会议记录、工作笔记、文字材料不能及时归档或根本不愿意归档,导致档案收集困难。还有不少行政村档案内容单一,种类不齐,只有年报、合同和一些上级普发的毫无意义的来文,不少档案散失在经办人员手中,没有集中统一管理。少数行政村档案甚至存在数年度的“断档”问题。
三是农村档案工作投入不足。由于一些乡镇、行政村经济实力较弱,档案工作没有专项经费,导致档案用房和装备缺乏,档案和其他办公资料混放一处,保管条件差,且无任何防护措施,管理不科学,利用受限制,档案实体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因为硬件投入不足,现代化档案管理手段更是无从谈起,大部分农村档案还是采取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远远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四是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由于农村档案人员受自身学历和专业知识的制约,不少人面对档案工作,从理论到实践都显得力不从心。还有一些乡镇领导、村干部对档案业务培训不够重视,档案人员既没有机会培训,也没有时间学习,致使工作能力无法提高,不能适应新时期档案工作的要求。加之基层档案人员岗位变动频繁,短时间内对档案工作很难“上手”,严重制约了农村檔案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三、推进新农村档案工作的对策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我们认为做好新农村档案工作,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加以完善。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档案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档案法》《档案法实施办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在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既可以走村入户开展“点对点”的宣传,也可以借力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微信、微博、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宣传内容要紧紧融入当前农村主要工作,找准易于被农民接受的切入点,如扶贫档案等等,宣传农村建档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此外,利用乡村干部培训班、学习班,开展档案法规和业务知识培训,增强其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积极开发农村档案信息资源,把“死档案”变成“活信息”,为农村生产经营、村务管理和村民生产生活服务,使乡村干部和村民认识到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是健全档案网络,完善管理模式。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按照《档案法》第六条第三款:“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指定人员负责保管本机关的档案,并对所属单位的档案工作实施监督和指导”的要求,切实改变农村档案工作“不作为”的被动局面。针对一些行政村不具备档案保管条件的情况,积极探索“村档镇管”新模式,每个村设兼职档案员,主要负责收集档案,并及时整理移交。乡镇统一设立档案室(档案库房),安排专职档案管理人员,集中统一保管档案。各村及村民需查阅利用时,可以直接到乡镇档案室查阅。这样,既减少了档案用房,又节约了档案经费,还使档案保管更加安全。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对乡镇和行政村档案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是注意收集档案,确保齐全完整。没有原始档案,农村档案工作就是“无米之炊,无水之源”。档案的齐全完整是开展村级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村级档案时间跨度大,种类多,范围广,加之乡村干部人事变动频繁,档案收集存在很大难度。为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尽快将过去散存在乡村干部及工作人员手中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收集起来,妥善保管。同时对新产生的档案资料按年度及时整理归档,确保农村档案的齐全完整。此外,各乡镇和行政村要结合自身实际,建立健全档案资料的形成、收集、整理、归档、保管、查阅、利用等制度,使农村档案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四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大资金投入。经济的发展,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目前,我市不少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普遍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档案工作的开展。村级建档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无论是新建档案用房、购买档案装具,还是配备空调、除湿机、电脑等设施设备,均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只有在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实力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投入,才能更好地促进农村档案事业的发展。
五是加强培训指导,提高业务素质。村级建档工作是新农村档案工作的主体。为不断提高村级档案管理水平,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門应加强对农村档案人员的培训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农村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实践能力。培训可以采取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实地观摩等方式,分期分批分片区进行。立竿见影的一种做法是,乡镇在每年初要求各村档案员将本村上年度档案带到乡镇,邀请县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人员,通过“手把手”教的方式,将档案材料集中整理后及时归档。在此过程中,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切实提高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