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高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的问题及对策

2018-04-28 14:43郭梅忠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育

郭梅忠

摘 要: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学活动安排的基本依据,也是集中体现改革思路的重要文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先进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围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线,剖析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问题并给出对策。

关键词: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国际公认的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的主导模式之一,在德国等制造业强国得到了普遍推广。现代学徒制把职业院校与产业企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协同合作培育产业适用、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之所以重视和推动现代学徒制,是因为它可以使职业教育少走弯路,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突破性,和企业发展有非常高的切合点,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现代学徒制归根到底是一个校企合作的问题,校企共赢是现代学徒制能够有效运转的基础保障。从职业的角度看,现代学徒制有利于发挥企业办学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教学活动安排的基本依据,也是集中体现改革思路的重要文件。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先进性、针对性、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为主线,剖析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质性问题并给出对策。

1 前期调研

企业调研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针对开展现代学徒制的诸多问题,如区域产业需求、学徒岗位数量、学徒学习意愿、企业现实技术水平、技术发展趋势、合作企业选择、教师教学能力、资金保障能力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等,以准备进入学徒制的学习者、合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和发展规划人员以及为重点对象,开展全面细致的调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的可实施性如何,往往取决于在调研工作中的细致程度。

具体调研目标如下:

(1)企业人才现状与需求分析及企业对从业职业资格的要求;

(2)为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确定和目标定位提供依据;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从业岗位和工作任务定位;

(4)分析确定从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对应职业能力,以此为依据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标准等提供材料支持。

调研方法:

(1)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最好的方式是看招聘启示,一个企业的硬性需求都写在招聘启示中。所以首先可以上网查询企业的招聘要求,了解企业、行业所需的前沿知识。

(2)企业实地调研,调研期间调研组实地考察相关企业,获得第一手资料。

(3)毕业生走访调研,调研组设计《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深入毕业生工作单位开展实践调查活动,积累专业调研原始资料,同时与学生开展座谈,了解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反馈意见。

(4)召开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邀请周边行业专家到学校进行座谈,指导专业建设,同时多形式、多渠道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

(5)企业问卷调查,调研组对企业设计《专业人才需求调查问卷》进行调研。

2 职业岗位标准

2.1 职业岗位面向

通过调研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分初级岗位和晋升岗位两部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面向可分为:

初级岗位:电气点检员、电气维修工、机械维修工

晋升岗位:电气工程师、设备工程师

2.2 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是由企业操作加工人员、技师和工程师、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等实践专家预测确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5-10年间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描述通常包括典型工作任务概述、工作对象、使用工具、工作组织与要求等方面。

2.3 岗位能力标准

根据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分解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以此重构专业所要求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检验员岗位能力标准如下:

3 课程体系

现代学徒制要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在制定课程体系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要求,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教学体系。

3.1 课程体系设计思路

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围绕岗位能力的培养和人的全面发展两条主线构建“通识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选修课程”的课程体系。通识必修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保养、故障诊断等核心职业能力;选修课程主要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

3.2 专业核心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班未来在企业所从事的典型岗位工作过程,通过召开典型工作任務和职业能力分析会,校企共同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为:《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PLC控制系统应用与维护》、《变频器的应用与维护》、《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电气设备巡检》、《金工实训(车工)》、《钳工工艺及实训》

这6门专业核心课程参照高级维修电工等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机电设备的故障诊断、器件选型更换、维修保养、安装接线和调试等生产任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以及相关项目化的教材。

4 教学时间安排

第一学年,地点: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在学校以学习理论以及基本的技能为主,在企业以“企业体验”为主。

第二学年,开始以“项目实训”和“轮岗实训”的形式进行,采用一个月在学校,一个月在企业的轮换模式。在学校期间学习文化课以及专业理论课,以让学生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企业期间学习专业实训课,以强化技能为主,并学习一些与企业相适应的技能实训,并为第三阶段的顶岗实习做准备。

第三学年,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在师傅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

5 教学模式与方法

现代学徒制“三要素”——岗位、学员、师傅,在现代学徒制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既要在学校接受老师的教学,同时还要到企业接受师傅的实践教学,因此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在学校,应该尽可能相互融合,使学生容易接受。目前在国内积极推行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现代学徒制班的教学中,反应良好。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大都采用了”项目教学法”,其步骤包括任务导入、任务实施、点评总结等环节。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灵活引入各类适当的教学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其主要特点包括:

对于内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的内容,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对于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锻炼学生沟通与交流的能力;对于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

灵活的项目教学法,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高职教学理念,在教学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

6 教学保障

6.1 师资队伍

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提高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制定兼职教师定期培训计划,采用双带头人制度,培养、聘任1名校内专任教师和1名企业专家共同作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履行专业带头人职责。

6.2 实践教学保障

现代学徒制班应立足原有实践教学设施,以减少企业教学负担、减少企业教学对正常生产活动的影响为原则构建实践教学设备,以能够满足学生职业能力训练、技能鉴定、项目开发、技能大赛、承接企业培训等基本功能为标准。

7 教学评价与质量监控标准

学院权威性监督机构是学术委员会。院长对质量监控工作负总责,分管副院长协助院长,领导教务处、学工处、人事处和督导组等职能部门做好质量监控工作的规划、部署、监督、协调等具体工作。教务处、教学督导组及学术委员会代表学院在教学质量監控过程中承担宏观组织、管理、协调和监控职责。

系是实施质量管理的实体。按照学院的统一安排,具体负责专业和课程建设、各主要教学环节、教学常规管理等各监控目标中所涉及的所有监控环节的监控实施,落实各项监控措施。

学生是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定的最终层面,是教学质量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由各班级教学质量信息员组成。由学生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执行委员会负责对教师、教学部门工作的测评以及学生考勤、教师上课考勤等。

参考文献

[1]程一凡,李邦彦.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市场,2015(10)

[2]王志文,刘迪.机电行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J].山东工业技术,2016(5).

[3]淘小恒.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8).

(作者单位: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

猜你喜欢
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观进行全过程培育的研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