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岗侗寨鼓楼社会农耕体系与婚俗的社会合作价值分析

2018-04-28 14:43王淞
世界家苑 2018年2期
关键词:婚俗农耕

摘 要:黄岗侗族围绕梯田衍生的糯稻文化,其中糯米的循环流动极具典型性。在黄岗侗人的婚俗仪礼中,糯米是必不可少的物品,而糯米的流动承载的也是黄岗侗族人鼓楼家族的互助精神价值观。黄岗人婚俗中糯米的流动,既不是从赠送中获取个人名誉,也不是从中得到回报。在黄岗侗族人的心里,只有“帮助”与“分担”的逻辑,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区内,生存法则使得他们把这个逻辑铭刻于心,将黄岗社会中各个个体嵌合在一起。

关键词:农耕;婚俗;社会合作

一、黄岗婚俗与鼓楼社会认同机理

近几十年来,黄岗人外出寻求经济发展越来越频繁。很多人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纷至踏足广东、深圳,寻求经济利益,寻求好的生活条件。2000年至2016年,越来越多的黄岗侗寨年轻人外出务工,广东、深圳、上海、武汉、湖南、广西,他们不断地吸收和学习外界文化和知识及外界文化的涌入正在改变着这里的一些风俗。但是,黄岗侗寨建寨800余年来,至今还保留着黄岗侗寨自己特有的婚俗。

以前,黄岗侗寨的男孩到了18岁,父母就会开始为其物色合适的女孩,然后找媒人为其说媒。女方家同意这门亲事,晚上就会杀鸭款待媒人。要是没有杀鸭款待媒人,那就意味着没有同意这门婚事。

说媒成功,媒人就会告知男方家。男方父母就会去找村里的鬼师和掐算良辰吉日的师傅,请掐算日子的师傅帮忙算出那一天适合结婚,请鬼师傅算出今年大利方位,家里给新娘子坐的凳子摆在那个方位。鬼师和掐算日子的师傅也不要任何报酬。

如若不是父母包办的婚姻,是男女行歌坐夜或者双方自由恋爱找到的对象,他们等到时间和爱情成熟,就会分别告知自己的父母。这时,这段恋爱可能会失败,因为在旧社会这个地方还是受制于门当户对的枷锁,一般富有的家庭是绝对不允许自己的子、女娶或者嫁给贫穷的家庭的人,只能富娶富,穷娶穷,要是父母知道对方的家境与自己家境不符合,父母便会极力反对,只要一方不同意这门婚事,那么这段恋情就此终结。

结婚这天,新郎的父母要请引路人,引路人必须是儿女双全才可。新郎的父母还要请一些内亲们来帮忙。在黄岗侗寨,有钱的人家和贫穷人家婚宴都有一共同之处就是鸭,而且婚宴必须杀鸭,那么为什么要杀鸭而不是杀鸡?黄岗人认为鸭有一种吉祥寓意的,至于是从何时起亦无从得知。他们认为鸭子的脚掌是蹼状,鸭子在水里面游着寻找食物的时候,鸭蹼很柔和的拨动着水。鸭蹼很柔和的划水寓意着新娘子嫁到别人家就会很温柔、善良、爱家,而鸡的脚是爪状,鸡在寻找食物的时候,会用爪子在地上刨。黄岗人认为是不好的寓意,婚宴上有鸡肉就意味着新娘会给家里带来厄运,家里会一直出不好的事情。所以黄岗侗寨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家的婚宴上必须有鸭子,而从来不杀鸡。

在黄岗侗寨结婚时间都是晚上,而且这一婚俗延续至今结婚当天晚上,引路人也身着盛装准备去新娘家。新娘家人一看到引路人来了,立马摆桌子端菜,招待引路人吃饭、喝酒,新娘的家人们一定会将引路人灌到七分醉。吉时一到,引路人就自己去抱新娘的父母为新娘准备好的大红棉被和席子,用左手的胳肢窝夹住被子和席子,然后走出门去。女方家的哥哥或者弟弟已經准备杉树柴火把并点燃,交给引路人右手拿着。与此同时,新娘的母亲将一个点燃的马灯和一罐腌鱼交给新娘,祝福女儿前路光明,家庭美好。新娘子左脚先跨出门去,黄岗人认为左脚先出门寓意着能有一个好彩头,到了夫家才不会有任何麻烦事情。

新郎家里除了母亲留在屋内接新娘之外,新郎家的其他所有人都要出屋来回避新娘进门。母亲会将家里所有凳子都翻过来摆放,唯独留一张鬼师摆放的且只有新娘坐的凳子,板凳所摆放的位置是鬼师算好的大利方位。新郎的母亲来接过棉被、席子和火把,把火把放到屋内灶台的地方,然后再把被子和席子抱到新郎和新娘的新床上。然后才是新娘子左脚先跨进门槛,左脚先进屋寓意着在夫家不会吵架或者发生不吉利的事情,新娘子就会寻找屋内自己坐的凳子,就径直走过去,慢慢坐下,然后就不能再动。黄岗人认为新娘进屋坐下之后就能动,这是对这份爱情和婚姻的坚定,若是动了就是这段婚姻恐会发生破裂,所以凡是新娘结婚走到了夫家坐下之后是绝对不能动的。

等到新娘子坐下之后,家里的其他人才能进屋来,然后立即将桌子就摆在新娘面前,准备吃晚饭。

结婚第二天,新娘要早起,挑着家里的水桶出去井里挑一桶水回来,倒在水缸里,然后拿着糯谷出去舂米,寓意着新娘开始分担家务。

回门:接下来,新娘就用新郎家的饭篓在米缸里盛一篓糯米,独自回到娘家去换米。等到了娘家,新娘首先要在门槛前撒一把糯米,这样做是驱鬼辟邪,然后才能进娘家的门,将糯米倒进娘家的米缸中,再从娘家的米缸中盛一篓娘家的糯米,这个过程就是换米。这个仪式过程寓意着女儿嫁去别人家成为别人家的人,吃别人家的饭。新娘回门不仅是换米,而且还要将自己在家时的劳动工具也一起拿到新郎家去,为这个家庭付出。新郎和新娘结婚的前后,新郎家不会给新娘家任何聘礼,而新娘嫁到新郎家,娘家也没有给任何陪嫁。黄岗人说这叫“没有任何账可以算,都是一家人”。

二、黄岗侗寨婚礼仪式的社会交往与坚守

黄岗婚礼当天,家户心里清楚,和办喜宴的家庭是什么关系,自己按照血亲、姻亲、邻居、朋友的顺序来送礼,通过送礼维系着彼此之间互助的纽带。主家会安排好专门记账的罗汉,记下每一户送来的礼,等到别人也需要时,自己再帮助他送礼回去。按照与主家亲疏远近的不同,帮助的程度不同,自己家族内部赠送的生糯米不能低于二十斤,而且还要帮忙煮糯米饭一起送过去,而鼓楼内或者其他家庭,一般赠送五至十斤不等。但一般的家庭就不再赠送熟糯米饭。

黄岗人送礼,以糯米、糯米饭为例,将整个社区嵌合在一起。在送糯米和糯米饭的环节,又有层次关系,送礼者依据和主家是否有亲关系,来送生糯米,有关系则送糯米,无关系一般也就不怎么送,用现金来代替“礼”。而家族内更亲的人,不止是送生糯米,而还要送熟的糯米饭,替主家分担婚宴一事。他们相对一般的好友送礼要更多一些,糯、糯米饭、糯米酒都要相对对出一些,帮助自己的亲人办喜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自豪。主家则用账薄记下谁家送的什么物品,等到需要时再去帮助别家。

三、婚礼中糯米流动的社会勾连价值分析

糯米的循环流动呈现出生态农业文化与社会共同体的结合,围绕侗家鼓楼文化,尤其是在家族之间,糯米在其中衍生出不同的价值形态。婚礼中糯米的循环流动是糯米的另一种消费型。黄岗侗寨社会关系网络主要以姻亲和血亲构成,姻亲关系网主要辐射地为本寨各组、小黄、贵迷、矛贡、高增,湖南、广东等地,远近不一,但是外嫁的极为少数,远嫁的姑娘据统计为36人,绝大部分还是在本寨内通婚。其血亲关系网基本都居住在村寨内,虽近年来外出务工这激增,但户口迁出者鲜。黄岗侗寨婚姻的结合,不仅仅是两家人之间的结合,是两个家族之间关系的搭建,是鼓楼之间的关联,是黄岗侗人社会结构的增建,其中糯米的流动起到串联的作用。

在婚俗中,糯米在鼓楼与鼓楼之间,糯米在家庭与家庭之间的流动,连接着侗寨中的每一个个体和每一座鼓楼,使得整个寨子团聚更加紧密。糯米的流动成为黄岗侗寨每家每户每年的计划,将独立的一个个独立的家庭紧密联系在一起,承担着社区内部的每一分责任,依托糯米的流动成为侗寨社区的社会连接以及社会合作的整合机制。

作者简介

王淞(1992-),男,汉族,四川达州人,贵州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遗产

(作者单位:贵州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婚俗农耕
安多藏区原生态文化研究——以夏河婚俗为例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农耕感怀
农耕园里收获多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山西昔阳的现代婚俗研究
罗源畲族婚俗研究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影像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