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晓霞
摘 要: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科,在新课程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以及核心素养进行锻炼和培养。针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给予相关教育同仁以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在小学阶段,语文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基础学科,其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水平,同时还可以对学生开展素质与道德教育,促使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美与意境美,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中获得情感与素质的提升。因此,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探索全新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奠定基础。
一、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
小学生年龄较小,在枯燥的课堂气氛下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和学习,进而完成课堂任务。在语文教材中,包含很有有趣的内容,教师通过深入挖掘可以将文章中潜在的趣味性展示给学生,同时,教师还要以培养核心素养为基础,在讲述生词、生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透过文字体会文章的文化内涵与思想情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认知规律开展教学设计,以趣味性内容为催化剂,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究。
二、建立学生自学机制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鼓励小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且组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分析和阅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自主学习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同时,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教学艺术对学生开展有效引导,促使学生对文章的修辞手法以及写作意图进行独立思考,在巩固课堂已学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教师还要注重知识的有效迁移,在适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透过文章的表面理解其深意,并且通过思考以及想象等方式理解文章含义。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课堂更加富有目的性和明确性,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对文章进行把握和分析,掌握文章的重点句子和重点段落,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三、拓展学生语文思维
当代小学生的个性更加明显,已经拥有自己的个性化思维,但是由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智力水平以及生活环境存在差异,其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和能力拓展其语文思维,保证学生在自身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开展思考和学习,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从以往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思考转变。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知识的累积,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获得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语文自信心,在良好而端正的態度下取得进步与发展[1]。
例如在学习《咏柳》这首古诗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古诗所描述的情境,引导学生联想柳枝的各种优美姿态,然后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来,在锻炼学生语文思维、想象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完成知识与能力的共同锻炼。
四、将教学与生活充分融合
语文科学具有较强的生活性和实践性,文章都是在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再加工和再创造,因此,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教学与生活充分融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及感悟生活,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感受和理解文章,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世界,使其快速掌握文章的情感与主旨。
五、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新时期下,信息技术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实现了深入而广泛的应用,因此,教师也要在语文课堂中积极引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欢乐而愉快的氛围下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同时,在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促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提供给学生生动而直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性理解和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2]。
例如在学习《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草地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或者图片,加深对文章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文章、理解文章以及感悟文章,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为其未来的发展夯实语文基础。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基于核心素养培养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7,18(9):37-38.
[2]梁修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路径思考: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分析[J].课外语文,2017(22):114.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