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梦洁 江伟
【摘要】学生就业的好坏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校需要开展有效实用的实习就业指导对策,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招聘就业文化活动,创建沟通平台,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就业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使学生学习所长,用之所长,充分与社会接轨,同时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关键词】就业 应用型本科 对策 职业能力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是一批具有知识型、技能型的双能型人才。学习积极组织实践性教育,培养面对地方、面对专门型企业、辐射经济发展地区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就业过程中占有一定的优势。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就业中产生的问题
我省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应用型本科毕业生也相应增多,在应用型的大旗下,很多高校培养的学生并不完全是应用型,学生整体的能力还是过于理论化,实践动手能力一般。而且很多高校还是打着应用型的旗号,按照高职高专的模式进行培养,所以学生职业能力一般。学生在沟通、协调、创新这块能力也没有得到完全的锻炼。
二、应用型学生竞争力不高
主要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整个就业市场的认识不明确,学校缺乏对企事业单位的调查,找不明确市场需求的情况,导致就业指导方向迷茫,不知道培养哪些方面的应用型人才。
其次专业课程设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很多高校都是打着应用型本科高校,仅仅是响应国家应用型本科的政策,要么仿照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要么只是挂名,在培养模式上还是与社会人才需求完全脱节。从而导致学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再次,对学生的职业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培养不够,通过对我校的应用型本科学生进行毕业走访发现,学生的这些基本能力还是不突出,严重影響了工作效率。自此也说明,学校对这块能力的培养还是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最后,理论与实践的培养能力还有待加强,实际工作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够。虽说是应用型,但是都是在课堂中,应当开设校企合作课程,提高与企业对接过程。
三、针对应用型高校的对策
第一,加强就业指导,以人才为导向,以就业方向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相关的课程,就业指导课,从学生的综合就业素质进行锻炼,加强学生对就业指导的认识,了解以及深入。制定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学。应用型本科高校是介于研究性大学和高职学校之间的位置,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认识,充分理解应用型的含义。
第二,应用本科应该是以技能型为主,学校应当以技能培养为主要学习培养的目标,同时加强与企业需求技能对接,适当结合。在技能目标培养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目标。从学生的德智体美上升到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实践性,创新性,复合型的人才转变。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注重应用型的特征,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型,实践与企业需求相结合,避免淘汰性的学习。
第三,加强校园文化生活,把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上去,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当提供很好的平台,为培养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活动。大学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认知的一个过程,学生进入大学后,可以利用班级活动,学生会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提高自我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默默付出的能力,并在活动中不断的成长,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思维辩证能力等。也可以举办一些模拟企业面试等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涨,同时加大礼仪培训,各学院各学校之间进行交叉学习,相互促进,在活动中不断的成长,不断的进步。学校也要牢牢记住自己的使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
第四,职业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必须做到学历学位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衔接,才能实现学历和企业岗位的对接。职业资格证书与学生相关的,可以纳入学生学习的一部分,证书可以作为学分的另外一种形式,大学新生报到后,学生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相应的职业特性,引入相关专业的考证,让学生不断成长为多技能型,专业性的职业人才,这样才能很好的与社会需求接轨。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选用双师型教师作为指导老师,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双能型的学生。
第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业教育是充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实现学生想社会过度的过程,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学校可以组织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通过学校积极搭建平台,积极的倡导组织创新创业比赛,促性学生对创新领域的探索,做到以赛促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业,设置创业奖励,为学生创业提供相关的支持和保证。我省获批的很多应用型高校应当,认知探索有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走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阳光大道。
参考文献
[1]张亮,杨海波.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现实途径[J].理论学习,2011,(6).
[2]李正卫,傅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3]张克营等.提高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途径的思考[J].宿州学院学报,2012,(5).
[4]俞菀.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5月25日,第003版.
[5]王琪,高翔.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2011(2).
基金项目:省级项目支持:交通安全教学团队,编号(2016jxtd045),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作者简介:姚梦洁(1978-),女,安徽阜阳人,助教,会计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