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辉
十多年,我常混的一个论坛流行着一个自创名词“跳槽犯”,意思是指经常跳槽的人。背负这项“罪名”者不仅没有灰头土脸,还格外趾高气扬引以为荣。炒老板的鱿鱼,想想都雄赳赳气昂昂。能经常炒老板,说出去自然很有面子。
当年我就是个重度“跳槽犯”,跳过的槽数都数不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文化类。当过杂志编辑、主编,在影视文化公司当过编导。二是销售类。围绕星级酒店,推销过啤酒、红酒、白酒,洗碗机、西厨设备、隔断、地毯清洗设备……先后或暗中同时供职过的公司接近20个。这样跳来跳去,许多年下来在公司最终却只是一般群众。看看当年和我一样的那些“跳槽犯”,情况大体相似。要说有什么收获?无非落得若干次心情愉悦。老板太刻薄,一纸辞呈,留给他一个骄傲的背影;同事难相处,拂袖而去,咱上哪儿都混得到饭吃,你们敢说走就走吗?除了图一时痛快,另有一点点附加收获,就是挣得了比常人丰厚的人生阅历,对于写作或许有些帮助。
“跳槽犯”积极主动寻求机会,为什么到头来在职场上往往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就像足球场有时某队控球率很高,最后却输得一塌糊涂。原因在于这种高控球率都是横向传球刷出来的數据,球传过来、传过去,并没有向前推进,只是来回倒脚,看着热闹,根本没有一点进球机会。更有些人倒来倒去,倒向了自己球门,非但进不了球,还造成失球丢分。
朋友小刘,名校文科硕士。专业水平怎么样?我们这些外行没法评估,不过生得一张随口就能批发过年话的嘴,因此在一家铁饭碗单位混得风生水起。小刘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不甘于窝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地方。5年前毅然辞职进了一家知名外企,薪水顿时涨了3倍。然而常常感觉吃力,再也不像以前那般游刃有余了。因为能拍会哄之人虽然到哪儿都能和谐人际环境,但外企里主要还是得靠业绩说话。小刘做人100分,做事顶多80分,业绩考评常常不尽如人意,苦撑5年最终被扫地出门。他这才明白寻找适合自己的团队才是最重要的,如今年事已高,再想跳进一个能发挥他“专长”的单位,已经非常困难了。
理性客观地评估自己的综合实力,这是跳槽前最应该做的一件事。春天来了,内心难免有些骚动,加之外界环境影响,很容易勾起跳槽的冲动。但一个脑子清醒的人,不太会相信广告里的夸张描述,诸如原本到处碰壁不得志,随便跳个槽就能当总监……跳槽这事儿,最不必追求次数多,与其为了逞一时之快盲目乱跳,不如动心忍性先做好本职,感觉能提升一大步再出脚,要跳就跳出一个人生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