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国平
时值上海昆剧团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要说的话很多,扼要谈两点,一是上昆情缘,二是上昆精神。
上昆情缘
我对上昆还是很熟悉的。四十年来,上昆传承发展,出人出戏,培养观众,成就斐然。仅就上昆表演人才这一个方面来说,从昆大班到昆五班,五班三代,行当齐全,文武兼备,人才济济,在全国七大昆剧院团中无疑是首屈一指的。上昆与中国剧协很有缘分,有11人12次荣获过中国戏剧梅花奖,令我刮目相看。我多次听前辈刘厚生先生谈及上昆佳话,第四届梅花奖评奖,上昆一次就有5人获奖,堪称空前绝后。
我与上昆也是有缘分的。20世纪80年代,我还在扬州读研究生时,老师专门请了扬州昆曲名家谢真茀先生教唱昆曲。昆曲流传六百年,扬州昆曲是其中重要的一支。可惜当年不够用功,没有唱好。当年我收藏的昆曲磁带主要就是上昆名家的,特别是俞振飞、蔡正仁、计镇华等老师的。前几年我们在上海办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有一次我带学员到上昆参观学习,在上昆小剧场看演出,还有幸观赏到了张铭荣老师念扬州白的《势僧》。2003年我到中国剧协工作以来,与上昆交往很多。随着国家对评奖工作的改革,梅花奖改为两年一评,获奖人数也大大压缩,而上昆却一枝独秀,谷好好、张军、黎安、吴双、沈昳丽等先后获奖,充分表明了上昆青年人才的实力。十余年前,我率梅花奖艺术团去法国、德国演出精华版昆剧《白蛇传》,由七位梅花奖得主担纲演出,上昆就有两位,蔡正仁老师(饰法海)和谷好好(饰小青),这两位正是上昆前任和现任团长。近十几年来,上昆出人出戏,特别是以谷好好为代表的一批青年才俊的健康成长,扛起了昆剧的大旗,我很高兴。
上昆精神
上昆这些年来,始终秉持着“传承不忘创新,创新不忘传统”这一宗旨,出人出戏,创造辉煌。四十年来,上昆不仅拥有了一大批代代相传的经典作品,为上海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在全国的领先优势贡献了积极力量,而且积极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工作,近年来“临川四梦”和全本《长生殿》的轰动,正是“双创”的硕果。这些经典名篇的成功推出,不仅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荣誉,而且培养了观众,为剧种的复兴与繁荣点燃了生命力。
显然,上昆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首先是有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担当精神,其次是“传承不忘创新、创新不忘传统”的创作宗旨,第三是打开市场、培养观众的有效传播。这三点正构成了可贵的“上昆精神”,并赋予“上昆精神”以丰富的内涵。
上昆人是一批有理想有信念的昆剧艺术家,对于昆剧艺术有着自觉传承的文化担当,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昆曲作为世界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对于‘文化自信所承载的历史使命更具深意”,“回眸这四十年,对昆曲艺术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对事业的无怨无悔,让上昆人心怀赤诚之心,不畏艰险,坚守传统,方才迎来今天的枝繁叶茂。与中国改革开放同岁,沐浴在传统文化最美好的新时代,上昆何其幸运!”
去年恰逢汤显祖和莎士比亚这两位东西方戏剧大师逝世四百周年,上海昆剧团经过长达一年的筹备,以汤显祖“临川四梦”完整版世界巡演的大团风范,以老中青五班三代同台的最强阵容,全面展示了汤显祖的伟大成就。五班三代、传承有序,这是上昆靓丽的风景,也是上昆的骄傲,更是体现了上昆自觉传承昆曲艺术的胆识和成果。
上昆有着自己的艺术理念,有着“传承不忘创新、创新不忘传统”的创作宗旨,这在时尚、现代的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似乎是有点“另类”。其实,他们有着清醒的创作理念和宗旨,对于以昆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艺术的本质特征有着自己的独到把握。
总结新世纪以来我国戏曲艺术创作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主要就体现在传承和创新、本土艺术与外来艺术的关系上处理得如何。这些年来我一直强调,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戏曲是累积传承型的舞台艺术,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审美风范,与外来的话剧、歌剧、舞剧等是不一样的。当今戏曲传承与创新的现状,最大的问题是自我迷失,丢弃传统,崇洋媚外,盲目创新。
我们再来看上昆。他们的“临川四梦”,首先是对原著精神和大师风范的整体把握。昆曲艺术作为积淀了中国戏曲美学精神的古老剧种,传承什么、如何传承是关键所在。其次是返本开新,传承精髓。上昆“临川四梦”的完整呈现,并不是汤显祖时代原本的简单复活,也不是折子戏的简单迭加,而是注重原著精神的整体把握和当代审美的新的创造,传承的正是大师的艺术旨趣和美学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戏曲的审美风范。对于在传承中保护、传承中发展,返本开新、传承精髓上,新时期以来上昆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重视传承,尊重传统,但并不保守,同样重视发展和创新。记得当年蔡正仁老师讲到四本《长生殿》时就说过昆剧要时尚但不要时髦的话,是很有道理的。经典在当代的再现和重新流行,也离不开与新时代同步、与新时尚结合,与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口味相契合。当然了,我们讲昆曲的时尚,并不是说就可以不尊重传统,可以随意“时尚”,奢侈“创新”。恰恰相反,“时尚”是以尊重前人、敬畏传统、善待遗产、谨慎创新为前提的。第三,在传承创新中,凸显以表演为中心的审美风范。“临川四梦”的每一台剧目,尊重和传承昆剧优秀的表演传统,并化为剧中形象的塑造,青年演员表现出色,老一辈艺术家的表演更是炉火纯青、出神入化。因此有节制地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包括极为简约的舞美灯光,均既尊重了昆曲以表演为中心的审美风范,也为艺术家们充分展示表演才华提供了充裕的舞台空间,而对于青年演员来说,也是一次传承水平的檢阅。
至于上昆善于打开市场、培养观众,做好昆剧在当代的有效传播,这方面的经验同样值得认真总结。上昆在传承发展上有点子、有办法,培养了一大批铁杆“昆虫”。上昆版“临川四梦”不仅在广州、深圳、香港、北京等地成功演出,而且开展了既定的世界巡演计划,在国际舞台进行了积极的传播。
让我们祝福并期待上昆以成立四十年为新的起点,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