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创新 聚力服务“三农”

2018-04-28 02:44陈伯清徐海亮淮阴工学院
江苏农村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淮阴工学院三农

陈伯清 徐海亮 /淮阴工学院

近五年来,淮阴工学院重点围绕淮安市“4+1”现代农业特色产业,以淮稻淮麦、淮安红椒、草莓、优质黄桃、富硒梨等农产品绿色生产技术为重点,开展新品种引进、标准化种植、土壤障碍绿色防控与修复等方面的研究、示范与推广,累计推广面积达25000公顷,增加农业产值20多亿元。在农学、园艺、园林、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等专业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融合、校内外协同、校企资源共享”的校企合作服务“三农”模式。

扎实开展“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

淮阴工学院2006年提出了“产学研结合,以科研促教学,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学校成为本地区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思路。同年启动了“百名教授进企业、百名博士进百企”活动 ,组织一百名教授、一百名博士与企业结对,选派教授、博士担任科技乡镇长、企业副总、科技顾问、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咨询、法律咨询、决策咨询,与企业联合开展科技攻关、人才培养。近五年来,每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300余项,联合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00余项,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近万人,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余项。获淮安市“百名教授进百企”优秀合作项目一等奖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一批。其中,涉农专业与结对的农业企业共同申报的成果获淮安市百名教授进百企优秀合作项目一等奖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淮阴工学院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农业科技推广奖3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国家丰收奖1项。

积极实施挂县强农工程助推县域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是江苏省新时期推进农科教深度融合的重大决策,有效地促进了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淮阴工学院和淮安区政府结对挂钩,按照“品种+技术+基地”的套餐式服务模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重点培育科技示范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示范户的引领作用,加快推动示范基地建设步伐。该工程注重培育“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村和主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入户,先后在5个镇(村)开展了水稻、小麦的生态种植和科学管理、草莓生态种植、蔬菜水果立体种植等方面的技术示范推广以及新品种引进等工作。在葛庄、卫东、杨桥3个村分别建设稻麦专业合作社基地1500亩、200亩和1500亩,在渔滨村建设草莓种植基地200亩,在成灌村建设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

在葛庄、卫东、杨桥3个村示范种植淮稻5号水稻品种,推广了秸秆还田新技术、水稻病虫害全程防控技术、小麦田间管理和杂草化除技术;向复兴镇农民赠送优质新品种无病毒草莓苗30000株和示范丰产栽培新技术;在成灌村推广了茄果类、瓜果类蔬菜嫁接育苗新技术,推行了设施蔬菜规范化高效立体种植模式,推荐并试种了蔬菜新品种20多个,缓解了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降低农药使用量,降低了药物残留,提高了蔬菜水果品质。已建立5个特色产业示范村、5个村级服务站、3个稻麦专业合作社基地、1个草莓种植示范基地、1个蔬菜示范基地。基地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入户普及率达到96%以上,对接县域主导产业规模扩大12%以上,卫东、杨桥、葛庄示范村农户稻麦分别增效12.0%、13.5%和11.5%,蔬菜和草莓产业示范户户均增效15.0%和16.0%以上,科技示范村内从事特色产业农户种植规模占全村同产业的52%,有力促进了淮安区稻麦及蔬菜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民共同增收。

与盱眙县农委结对挂钩,成立科技推广团队,联合江苏省三河农场,在三河农场科技示范园建立草莓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并在宝应湖农场、复兴镇渔滨村和三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建立示范点,服务本地区草莓产业。该基地于2016年获批江苏现代农业(草莓)产业技术体系盱眙推广示范基地。基地以淮阴工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为技术依托,实现“观培展宣推五推动”、构建了“科研实验基地+核心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周边”的推广模式,形成农业科技推广团队专家驻点服务、成果转化指导、栽培技术咨询、技术培训、关键问题解决和项目实施企业示范带动、现场观摩、辐射带动的推广工作机制。经过校企共同打造,盱眙“三舒牌”草莓已成为“江苏省著名品牌”,产品供不应求。

与盱眙县科技局和龙虾协会结对挂钩,组建盱眙龙虾加工科技推广团队,建立国家龙虾产业链,与企业合作申报江苏省科技厅苏北专项10多项,为盱眙龙虾的稻虾养殖、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提供智力支撑。此外,还与涟水县合作组建高沟捆蹄、果酒科技团队,积极参与科技服务、咨询和合作开发新产品。

大力开展服务“三农”大学生志愿者活动

淮阴工学院大学生服务“三农”志愿工作,关注农业、农村、农民实际需求,充分整合学校教学、科研、人才资源,对接国家、省、市农业科技园、农民创业园(创业示范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农民专业大户,依托教师的研究课题、项目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三农”服务。

近五年,全校共组建了科技文化“三下乡”队伍187支,校重点团队75支,省重点团队31支,国家级团队5支。涉及在校大学生3000余名。“三下乡”内容涉及科技支农、教育关爱、政策宣传、助贫帮困等方面。服务区域覆盖淮安全市及周边大市村镇,辐射到全国有关贫困地区。

工程学院的生命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保护母亲河——秸秆回收再利用”志愿服务团队、“关爱新农村建设共建文明新风尚”志愿服务团队和“科技兴农驻我心生科学子践真知”挂县强农志愿服务团队等均获得团省委的表彰。其中,计算机工程学院的“两省三安行”志愿团队、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的“科技兴农驻我心生科学子践真知”挂县强农志愿服务团队等获得共青团中央科技文化“三下乡”优秀团队荣誉称号。生命科学院“挂县强农志愿服务团”还被淮安电视台“砥砺奋进五年”专栏作为重点专题新闻报道。

农业进入发展新时代,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涉农本科高校必须担当起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到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滚滚洪流中去,组织师生进一步走进农村、贴近农民,为贯彻落实“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号召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淮阴工学院三农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征稿简则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淮阴:母爱之都
淮阴:活跃着一支“老兵”调解队伍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A Syllabus designed for business English
The rationale for Business English Syllabus
背水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