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华/江苏农村经济杂志社 陈甜甜 /江苏省农业委员会
吕 挺/江苏省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
穿越长江两岸、黄海之滨、太湖之畔,追寻江苏发展的足迹,总有一种自豪从胸中升腾,总有一股激情在心中荡漾。
江河湖海,物产丰饶,这里蕴藏着6000多年农耕文化的积淀与辉煌;吴韵汉风,人文荟萃,这里承载着8000万鱼米之乡儿女的探索与梦想!
打开辉煌的江苏画卷,农业卷册跃然而出,科技强农,无疑是其中最亮眼的篇章。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地区之一,江苏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大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农业增加值超过4300亿元,粮食总产稳定在700亿斤左右,“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优质高效特色产业集群集聚,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三品一标”产品数量全国领先,涌现了盱眙龙虾、阳澄湖大闸蟹、射阳大米、东台西瓜、阳山水蜜桃、海门山羊、老方葡萄、金坛雀舌、邳州大蒜、灌南食用菌、高邮鸭蛋等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盱眙龙虾品牌价值接近170亿元。
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互联网+”“旅游+”“生态+”“创意+”,加出了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农产品电子商务、创意休闲农业等持续高速增长,南京农业嘉年华成为全国知名的节庆品牌,沭阳农村电商实现花木“买全国、卖全国”,兴化垛田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017年,全省休闲观光农业综合收入突破420亿元,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达364亿元。现代物质装备广泛应用,高标准农田占比达到59%、旱涝保收农田占比超过90%,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均居全国前列;智能装备应用快速增长,规模设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占比达15.6%。
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农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强化农业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功能,用最美乡村扮靓最美江苏。全省畜禽粪便、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1%。农村呈现一片新气象,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培育壮大,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快速发展,2017年农村人均收入1.9万多元,居各省区第二位。智慧、精细、高效、绿色正成为江苏农业的标志性元素,江苏持续打造“科技的翅膀”,农业农村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浪潮中呈现一派欣欣向荣之气。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瞬息万变,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现代装备等在江苏农业上广泛应用,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强劲支撑,2017年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全国“互联网+”现代农业工作会议、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全国首届“双新双创”博览会等一系列大会相继在江苏举办,推动现代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在云端,农业大数据和科技服务云平台为农业经营者提供田间管理的精准解决方案;在田头,一批平台载体为科技创新成果提供生根发芽的沃土,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在农业农村遍地开花。
在江苏,经济大省、科教大省、农业大省优势相互融合,迸发出现代农业新的发展动力,孕育着新的发展动能。科技人才队伍发展壮大,引进和建设一批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的“江苏省科技创新团队”,培育6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构建17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全省拥有涉农本专科院校35所,为科技强农提供了智力保障。成果转化平台多元高效,规划建设的南京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区,是农业部批准的首个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按照“开放、共享、双创”定位,科创、孵化、交易三位一体,全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农业硅谷”;1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部综合评价获“四项第一”。112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65家省级以上农业科技园区、67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416家农村科技服务等一大批成果转化平台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农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十二五”以来,全省集成农业新技术683项,获得国家奖38项,国家专利授权703件;19个水稻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数量占全国总数的1/6;全省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近60%,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耕地质量县域管理系统为全国提供方案。
日出东方,照亮脚下方向。大江浩荡,百舸争流远航。
“带好头、领好向”和“力争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寄予的殷切期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是党中央新时代绘制的“中国梦”“三农梦”的宏伟蓝图。
时代激越如歌。身处率先发展的第一方阵,江苏现代农业建设肩负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全省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的殷殷嘱托,奋力开启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