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戏曲小镇:『老戏窝子』 的新腔调

2018-04-28 00:43撰文王盼供图怀宁县文化委员会石牌镇人民政府王凤高何承雪王盼
中华民居 2018年6期
关键词:石牌黄梅戏戏曲

撰文王盼 供图怀宁县文化委员会 石牌镇人民政府 王凤高 何承雪 王盼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这个位于长江边上的千年古镇,滋养了被称为『京剧之父』的徽剧,哺育了全国五大地方剧种之一的黄梅戏。『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京剧鼻祖』程长庚、『美猴王』杨月楼,以及丁永泉、严凤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都生于此或学艺于此。明星璀璨,小镇却低调如斯。如今,作为第二批国家级特色小镇的石牌镇,正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谱写『老戏窝子』的新腔调。

京黄双姝齐艳 百年锣鼓不绝

锣鼓声响,胡琴悠扬;水袖翻转,低吟高叹。生、旦、净、末、丑粉墨登场,唱、念、做、打、形醉人心房……古往今来,无论是在曲高和寡的寂寥岁月,还是在众星捧月的璀璨日子,总有人为戏痴迷,为戏坚守,小镇石牌亦如是。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被誉为千年古镇,是戏曲之乡,是“京剧之父”徽剧以及黄梅戏的发源地,也是京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徽班进京第一人”高朗亭、“京剧鼻祖”程长庚、“美猴王”杨月楼均学艺于此,而后声震梨园。丁永泉、严凤英、王少舫等一大批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均成名于此,继而让黄梅香飘万里。石牌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梨园佳弟子,无石不成班”,这里的“石”指的就是石牌。

石牌又名“石牌口”,旧称“宜塘”,北宋建隆年间见诸史端。她濒长江,枕皖水,坐享水陆交通之利,曾是皖河流域有名的码头。明末清初时,这里就已经是潜山、太湖、望江、宿松诸邑通往安庆的水陆要道和物产集散地。《怀宁县志》记载这里“粟布云集,货贿泉流,为怀宁诸镇之首”。彼时,皖河里船帆如云,镇中商贾交织,店铺、茶馆、酒肆遍布,南腔北调汇集于此,给这里的市井文化增添了浓厚的韵味。每逢节庆和丰收时节,更是一城繁华半城曲,处处是歌舞升平的景象。

清代中叶,在石牌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些唱“乐佛调”的业余班社。后来,“乐佛调”与“昆曲”“秦腔”“青阳腔”“弋阳腔”等逐渐融合,形成了独立的剧种—徽剧,当地人也叫“弹戏”。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贺乾隆皇帝八十大寿,朝廷征召弹戏班进京唱“祝寿戏”,高朗亭领三庆班应召进京。后

第八届中国(安庆) 黄梅戏艺术节“京黄故里” 石牌戏会

『无徽不成镇,无石不成班』 。这里的『徽』指的是以皖南徽州及新安人为主的徽商,『石』指的是怀宁县的石牌镇。来,四喜、春台、和春三个徽班也陆续进京。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作“四大徽班进京”。当时有人对各具特色的四大徽班作了这样的概括:“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徽班进京后,广受欢迎。后来,徽剧与汉调合流,逐渐发展成为京剧,并逐步取代昆曲,占据了戏曲界的统治地位。在清光绪初年沈容圃所绘的《同光名伶十三绝》中,皖西南人就占了4位,除程长庚外,石牌周边的卢胜奎、郝兰田、杨月楼也都荣登其榜。

当“四大徽班”扬名京城时,在他们的老家,另一种曲调—怀腔(黄梅戏的正宗腔系,俗称黄梅戏的“母体”艺术)开始在田间地头、街边小巷悄悄萌芽。那生动婉转、清新质朴的曲调,带着采茶调、花鼓戏的余韵,配着正宗的安庆官话,似被皖河水浸润过那般悦耳动听,扣人心扉。但直至清朝同治和光绪年间,石牌地区才有了正式的唱怀腔的班社。自此以后至清末民初,职业和半职业班社犹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次第建成20多个。这些班社一般在农村和中小集镇中巡回流动演出,人们称之为“戏班子”。与徽剧班社相比,它们的条件和设施都相当落后,常常一张桌子、两把

进京的『四大徽班』各有所长,三庆班以连演整本大戏著称,四喜班擅长演唱昆曲,和春班以武戏取胜,春台班以童伶见长,因此当时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孩子』的说法。椅子摆在空地上便开演,有时行头都是临时向当地老百姓借的衣服。

杨小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怀腔班社都不被允许在城里演出。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其凭借婉转动听、朗朗上口的曲调,贴近生活、接地气的剧情,受到百姓的欢迎,常常是“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当时有歌谣唱道:“不要家,不要钱,要听黄梅唱七天。”1926年,黄梅戏演员丁永泉冒着风险,组班首次进入安庆市区演出,成为黄梅戏班进城演出之始。后来,黄梅戏走出安徽,走向全国,香飘万里,逐渐地发展成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如今,京剧和黄梅戏已经名扬海内外,当初滋养培育它们的那座皖水边的小镇,历尽繁华后,似乎一切归于静美,不缓不慢、淡定从容地过着生活。

徜徉在古镇中,那窄窄的古巷、古旧的明清老屋、斑驳低矮的砖墙都让人不由得追忆起那段弦歌相伴的岁月。数百座戏曲舞台会聚于此,南腔北调,满城曲艺;数不清的学戏的孩子隐身于这里的大街小巷,日复一日地苦练,期待登台演出的一天;数不尽的伶人从这里出发,带着满身技艺,走向或漂泊坎坷或闪耀璀璨的艺术人生。

当年,程长庚、杨月楼成名后荣归故里,在石牌演出并授艺,轰动全县,更吸引苏、赣、鄂等省的京剧班社闻风而来。严凤英来石牌演出,面对热情的戏迷,她动情地说:“怀宁是我的娘家,我出生在怀宁,艺成在怀宁,所以这次回娘家演出,我感到特别高兴、亲切。”回首遥想,当年的场面是何等令人兴奋,又是何等感人!

时光倥偬,带走了那些且歌且行的日子,还有那些掺杂着泪水和欢笑的岁月。如今,走在石牌老街上,我试图在这一砖一瓦间寻找过往的痕迹。一位阿姨站在门前热情地打招呼,一张口,那方言竟和黄梅戏念白一样的温润婉转,悦耳动人,韵味十足。原来,历史虽远去,但那腔调已然浸润进石牌人的骨子里。戏还在唱……

石牌镇党委书记张智(右三) 为记者讲述老街历史

戏迷票友“过戏瘾”

守祖业走百家 老戏骨的坚持

过去数十年间,中国戏曲的发展跌宕起伏。从石牌走出的京剧和黄梅戏,经历过众星捧月般的追捧,也面临过受众老化和锐减、剧团和班社发展困难、传承形势严峻等问题。特别是随着一些老艺人、老专家的离去,许多剧本失传,无法追忆。

石牌镇党委书记张智告诉我们,当前一些国营剧团运营艰难,而活跃在乡村里的民营剧团却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石牌历史上就是“老戏窝子”,旧时几乎家家户户、男女老少都能唱戏,可谓“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这里的班社多,唱的水平也高,现在更是如此。安徽、浙江、江苏很多地方的红白喜事都会专门到石牌来请戏班。

我们在石牌镇徽班博物馆临展馆见到王才根时,他刚从周边一个村里唱戏回来。70多岁的他精神矍铄,声音洪亮。

石牌的民间班社实行班主负责制,班主也就是今天的民营剧团团长,也是演员。而王才根这位新声黄梅剧团的老团长来头可不简单。有着近百年历史的怀宁新声黄梅剧团,2005年作为安徽省民营剧团的唯一代表,参加了中宣部、原文化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在北京联合召开的“鼓励发展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座谈会”。同年12月,该团被中宣部、原文化部表彰为“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新声黄梅剧团历经了黄梅戏的辉煌时代,也经历了戏曲萧条的年代。王才根从旧社会一直唱到了新时代。如今,他在家乡搭班子唱戏,儿子和儿媳妇则在外地“走穴”演出。

“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戏班挣的是辛苦钱,尤其是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我们是铁打的剧团,流水的‘兵’。没有演出时,大家各回各家忙农业生产、忙家务。有演出了,我们就请演员,搭班子唱。我们主要在农村演出,一年大多数时间都在外面跑。没有戏台,就在村里空地上搭个草台子开唱。特别是冬天,住在村里的空闲房子里半夜常常被冻醒。苦是苦,但我觉得不算什么。我唱了60年戏了,就爱这一行。对我来说,锣鼓一响,尽把福享。对老百姓来说,是锣鼓一响,脚底板痒。没什么苦的。”王才根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黄梅戏这个来自于乡野的戏曲剧种愈加生机勃勃。2015年,怀宁县政府发文公布“怀腔”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7年安徽省政府公布怀腔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府还采用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全县民

传统黄梅戏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六本大戏、七十二本小戏,其中有相当大比例的戏都是悲苦戏。这些剧目给当时生活困苦的老百姓带来精神上的寄托和慰藉。营剧团每年演出两到三场怀腔小戏,并将这几出戏列入“送戏进万村”必演剧目。新声黄梅剧团就是安徽省第一年实施“送戏进万村”活动的中标演出单位之一。

张智介绍,在全县范围内,石牌镇的黄梅戏民营剧团数量最多。逢年过节时,石牌戏曲演出的氛围之热烈在全县也排在前列。由原文化部、安徽省政府举办的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至2018年已成功举办了八届。2017年,这个艺术节在石牌设立分会场,成功开展了“京黄故里”石牌戏会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与安庆城区的艺术节主会场遥相呼应,让石牌的广大群众也共享到艺术盛会的成果。

“现在,我们去一些村庄,村民们还是按照旧例杀猪、摆宴席迎接我们。老百姓这么爱听我们唱戏,我们就要继续唱下去。这不单单是挣钱的问题了,这是我们的福气。”王才根颇有点自豪地对我们说。

石牌人本就对黄梅戏钟情,老艺人更是如此。唱戏不只为生活,更为心里的那份喜爱。

王才根

新声黄梅剧团演出现场

老百姓看戏看得如痴如醉

绝技名扬天下 盔帽半出石牌

在石牌老街两边古旧的店铺内,有这座小镇上千年的文化和生活。

制作盔帽的师傅戴着眼镜仔细地上色;糕点作坊里的顶雪贡糕白如山顶之雪,酥松可口,香甜怡人;笼屉店内的小伙子正在劈开一根根粗大的毛竹……还有造型生动的剪纸、色形斑斓的挑花、工艺精致的绣花,每一件都是石牌历史和文化的结晶。这些民间工艺历史悠久,生动质朴,饱含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提起石牌的传统手工艺,首屈一指的当属盔帽制作。盔帽,又叫“盔头”,是传统戏曲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通称。石牌盔帽制作技艺是伴随着石牌戏曲的兴盛发展起来的。当年,“四大徽班进京”让徽剧名震京城,石牌也随之名声大振,班社云集。盔帽制作技艺正是在这个时期被手艺人从苏州带到了石牌,并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重要行业。繁盛时期,石牌的前街、后街、上街上有数十家制作盔帽的店铺。这些店铺里的盔帽样式繁多、华美精致,吸引了江苏、浙江、湖北等地许多班社慕名前来订制。

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但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产云秋在皖江一带戏曲圈里却是无人不知。他从13岁做学徒开始,在戏曲盔帽制作这条路上已经坚持走了60年。

老先生虽已经是古稀之年,但气色红润,满面笑容,双眼炯炯有神。他的工作室内陈列着各型各色的盔帽。金片、银片、翠羽、珠子、绒球点缀其上,华美异常。皇帝戴的九龙冠威严尊贵、皇后戴的凤冠满布珠翠、吕布戴的紫金冠俊朗贵气、项羽戴的霸王盔气度不凡……说起这些盔帽,产云秋滔滔不绝,如数家珍。

谈到盔帽的制作,产云秋神情专注的说:“这可是一个耐心活儿,更是一个需要较高文化修养的活儿。正如戏曲文化博大精深,讲究繁多,戏曲盔帽的制作工艺也十分复杂,刻纸、粘贴、加网子、压制成型、淋粉、上漆、贴箔、点翠等,最简单的盔帽也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耗时两三天才能完成,复杂的多达数十道工序,耗时十天到半个月才能做好。盔帽品种多达100多种。根据角色的身份、地位、行当、年龄的不同,盔帽的样式也不一样。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名门闺秀、贩夫走卒、庶民百姓都有特定的盔帽,不可胡乱佩戴。每种盔帽在细节处又有不同的讲究。盔帽制作涉及历史、文化、美术、设计等方面的知识,得动脑,光是手巧,也干不好这个活。”

2017年9月份,产云秋带着他的作品亮相第十二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2018年5月,他又带着石牌戏曲盔帽非遗技艺亮相第十四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越来越多的省内外剧团前来找他制作盔帽,他接到的订单也越来越多。

产云秋和他制作的的凤冠

产云秋每周给小学生授课两次

产云秋制作的戏曲盔帽精致华美,种类繁多,受到戏曲界名家青睐。

繁盛时期,石牌的前街、后街、上街上有数十家制作盔帽的店铺。这些店铺里的盔帽样式繁多、华美精致,吸引了江苏、浙江、湖北等地许多班社慕名前来订制。

“干我们这行,不是不挣钱,也不是没活干,而是能干好的人太少。年轻人大多对传统手艺不感兴趣,我们这个行当也不是一两年就能出师的,所以能坚持下来的人少之又少。”产云秋说。他一直都渴望收几个有文化素养的、能静下心学手艺的徒弟,把戏曲盔帽制作传统工艺传承下去。

今年,产云秋一口气收了15个小徒弟。这些十来岁的小朋友每周两次到产云秋的工作室上课,跟着他学习传统戏曲盔帽的制作技艺。这是当地政府为了保护非遗项目,发扬传统技艺,让非遗项目后继有人采取的新方式。

“我讲课不收学费。有小孩子跟我学是我的福气,也是我们这个行当的新希望,我高兴都来不及。既然政府推选我为非遗传承人,我就一定要把这门技艺好好地传承下去,这也是我的心愿。”产云秋郑重地说。

戏曲特色精品酒店设计图

中国地方戏曲演艺中心设计图

戏曲达沃斯论坛永久会址设计图

徽班博物馆设计图

千年古镇复兴 戏曲小镇有戏

石牌一直以来都是戏曲文化交融、碰撞的文化创新高地,更孕育了京剧和黄梅戏两大剧种。2017年石牌镇先后获得“全国特色小镇”“安徽省特色小镇”称号。石牌戏曲特色小镇建设被提上日程,这对于低调多年、许久未站在聚光灯下的石牌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张智书记介绍,石牌戏曲特色小镇总体定位为“诗意漫生活、戏曲达沃斯”。未来将全力把石牌打造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对话世界艺术的交往平台、中国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平台、中国戏曲相关工作者的创业创新平台、世界戏曲爱好者和旅游者的朝圣与研习体验平台,将石牌打造成一个“现象级”戏曲创新的小镇、一个“世界级”戏曲对话的小镇、一个“殿堂级”戏曲体验的小镇。

据了解,石牌镇将围绕“镇区湖区双核建设,新区老区联动发展”的总体思路,在石牌镇打造面积达1.18平方公里的麻塘湖文化创意休闲区和1平方公里的庆州河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区。其中,麻塘湖文化创意休闲区将依托麻塘湖优质的生态环境,建设戏曲论坛交流中心、戏曲博览展交基地、戏曲演艺制作基地、戏曲梅花艺术基地四大分区,共20多个项目,重点建设徽班博物馆、京黄大剧院、特色酒店(国际会议中心)、东方戏曲大观园、中国地方戏曲演艺中心、戏曲达沃斯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庆州河戏曲文化传承创新区将依托石牌镇历史街区及空间形态,重点开发庆洲河两岸用地,打造古镇戏曲实景游憩核、戏曲创新创业孵化园、戏曲创意商贸服务园、戏曲教育研习体验园四大片区,共40个项目,强化古镇戏曲文化体验功能,复兴千年古镇繁华盛景。

石牌镇还制定了《石牌历史街区发展与保护规划》,对3.8公顷古街及民宅进行恢复性保护,并对6处戏服、戏剧盔帽、道具作坊制定了保护方案,搜集整理戏曲文化相关资料600部(套)。同时,也将着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综合环境整治、镇区绿化提升、美丽乡村建设、道路畅通、水利改造提升等重点项目。实施城乡环卫保洁一体化工程,全面开展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和改厕“三大革命”,初步建立污水处理、城乡环卫、执法联勤等城镇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改善镇区人居环境。

张智书记介绍,《石牌镇总体规划(2017—2035)》《石牌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总体规划》 已通过省级专家评审。目前,“小镇客厅”建设、老街区庆洲河整治、水系疏通、保护区临街商铺立面改造、徽班博物馆建设以及皖河大道升级改造等配套设施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戏曲小镇好啊,建成后,我一定要去新舞台上唱上一段儿!”提及石牌特色戏曲小镇建设,王才根高兴地说,“到时候欢迎大家来石牌听戏!”

产云秋老师的盔帽制作作为戏曲产业的一部分,未来必将在这个特色小镇中找到一席之地,得到更大的发展。“真希望那天早点到来。”产老师满怀期冀地说。

石牌有戏!一个深具戏曲文化底蕴、充满创新动力和产业活力的戏曲文化特色小镇正在徐徐呈现……

未来,将全力把石牌打造成为中国戏曲文化对话世界艺术的交往平台、中国戏曲文化传承发展的实验平台、中国戏曲相关工作者的创业创新平台、世界戏曲爱好者和旅游者的朝圣与研习体验平台。

猜你喜欢
石牌黄梅戏戏曲
新编黄梅戏《鸭儿嫂》舞美设计
黄梅戏《白蛇传》选段
戏曲从哪里来
黄梅戏《中国梦》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黄梅戏《祝福》
试论广西金秀瑶族石牌习俗保护现状以及保护计划
“石牌文化”:瑶族政治生态记忆的文化表征
——“广西大瑶山瑶族文化记忆研究”系列论文之七
My family members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