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燕
南怀瑾精通儒、释、道等,全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一次,南怀瑾在一所大学演讲,谈到孝道时,很多学生提出了不解。很显然,传统文化中诸如“二十四孝”的故事,在当代显得迂腐,已经不合时宜了。
有学生说了自己的看法:“有些人总是给父母塞钱,却很少回去看望父母,我觉得这不是孝,只有陪伴才是孝。”不过,很快就有人提出反对:“我们老家有一个懒汉,天天陪在父母身边,但一分钱都挣不来,父母有时甚至跟着他饿肚子,这样子算孝吗?”这两个同学的话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到底怎样才是真正的孝呢?
讨论半天,大家的意见都统一不起来。南怀瑾沉吟片刻,说:“孝是一种精神和号召,并不是只有单一的形式,它的表达方式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只认定某种特定形式的孝道,而不会灵活变通,那就是愚孝。何为孝呢?贫穷的父母,钱到为孝;病弱的父母,出力為孝;孤单的父母,相伴为孝;脾气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勤俭持家的父母,勤快为孝;病患的父母,照顾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父母对你的期待,你能实现就是孝。”南怀瑾一番话说完,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编辑/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