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兴文
小时候,杨东恩家里兄弟姐妹多,虽住在宁波市里,但家里很穷,在青黄不接的日子,全家人解决温饱都成问题。尽管如此,父母还是想方设法让几个孩子读书。
小学二年级开学的时候,杨东恩揣着父亲给的2.5元学费,随同小伙伴兴高采烈地去学校报名。当时杨东恩只有9岁,特别喜欢玩乐,在前往学校的途中,他与小朋友东奔西跑的,玩得很开心。等杨东恩到达学校报名时,他伸手从口袋中掏钱,发现2.5元学费已经不翼而飞,在途中玩耍时,不知把钱掉在哪个地方。听说杨东恩的学费丢了,老师不想让他失学,只好帮助他垫付了学费。这让杨东恩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看到社会的美与善,善良的种子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成长。
到二年级下学期开学时,杨东恩没有学费,只得在家里待着。发现他没有去报名,老师及时到他家中了解情况,原来是他家经济拮据,实在交不起学费。老师把杨东恩的家庭情况向学校反映,学校果断免去了他的学费,让他能读到六年级。
小学毕业后,杨东恩到处打工,竭力挣钱补贴家用。四处奔波几年后,杨东恩进入宁波市兴宁区环卫所上班,他的工作是最苦最累的,每天只要到凌晨4点,就要起来扛着扫帚,到阴冷的街头清扫马路,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要照常干活。
清潔工收入一般,杨东恩平时需要省吃俭用。凌晨出门的时候,他要带着中午吃的饭菜,中午加热充饥。他喝水用的杯子,原先是装泥螺的罐子,在他使用多年后,玻璃杯外面已经有不少划痕,他还是舍不得丢掉。上下班,杨东恩从不坐车,就靠双脚走。
但不管干活多么辛苦,杨东恩始终铭记小学老师帮助垫付2.5元的恩情,觉得自己应该报答老师。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即使普通环卫工人的收入,也在慢慢提高。家庭条件变好了,杨东恩认为到了回报老师的时候,打算找到那位老师。
但时间太久了,杨东恩已经无法联系到帮助自己的那个老师,只能把对老师的厚爱,延伸到对社会的关爱,用他的微薄收入帮助别人,以回报社会的方式,作为对老师最好的报答。杨东恩带着存了5年的积蓄2万元,到宁波市江东区慈善总会,从袋子里取出厚厚的两沓人民币,告诉工作人员他想捐款。“和以前相比之下,现在的生活好了很多,我可以用节约下来的钱,帮助比我困难的人。”在江东区慈善总会,杨东恩说出自己捐款的动机,小时候得到老师帮助,现在他想报答社会。最初工作人员不知道杨东恩的身份,稍后听说他是收入较低的环卫工人,大家都深受感动。
捐款时,杨东恩没有提出任何要求。收到他的2万元捐款后,江东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左思右想,应该怎样的更好利用他的捐款。在慎重考虑后,江东区慈善总会用杨东恩的捐款,成立杨东恩慈善基金,以便让他的善款帮助更多的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杨东恩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捐款之后,他继续勤俭节约,尽可能地省钱。努力积蓄两年后,杨东恩带着2.1万元,进入鄞州区慈善总会,从袋子中掏出钱要求捐款,2.1万元代表他的心意,目的是感谢小学老师帮助他垫付2.5元学费的恩情。听说杨东恩是普通环卫工人,鄞州区慈善总会会长朱禹宝用敬佩的语气询问:“拿出省吃俭用的钱捐款,你的爱心非常感人,这种精神值得大力弘扬,请问你希望自己的捐款如何使用?”杨东恩平静地回答:“1000元捐给环卫处,2万元用于助孤、助老、帮助贫困重大病患者。”
9岁时,杨东恩得到老师2.5元资助,参加工作后他的两次捐款是受资助的近两万倍。虽然杨东恩是一个普通劳动者,每天都要与垃圾打交道,身上几乎随时有灰尘,可是他清扫的地面是非常干净的,他的爱心是炽热的,他的品德是高尚的,他的回报是可贵的,他是名副其实的道德榜样。无论身份多么卑微的人,只要心存善良、人有善行,你就是榜样。
(编辑/张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