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从格意识研究
——以语法意义和形式为视角

2018-04-27 00:48:20吴晓丽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维吾尔语语法形式

吴晓丽

(新疆农业大学 中国语言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有学者研究发现,语言习得过程中的语法意识是影响文字识别和语言习得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研究语法意识的认知发展对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个学生掌握维吾尔语语法规则的多少,是能否学好维吾尔语的关键。从格是维吾尔语语法结构及语法范畴的基本组成成分,在以前的研究中,从格的研究相对较少,李玲对从格的语法意义和功能进行了归纳[1],孟达来认为阿尔泰语言从格后缀分为单式和复式,但在派生方式上各不相同[2];郭兰等从形式和意义上对从格比较句进行了研究[3]。

李伯超认为,各种语法现象,有规律性的和非规律性的,但最终都归于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所以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语法分析的核心和语法研究的最终目标[4]。胡建伟的研究结果表明,重视语法形式教学符合我国语境下的理工科大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和认知心理结构, 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法准确性, 完善中介语系统[5]。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法范畴上,对学生从格语法意义与语法形式的掌握情况研究得较少,就维吾尔语专业学生用书《现代维吾尔语教程》中,维吾尔语名词的从格有2种基本意义和7种引申意义,一共9种意义[6]。这种意义较多但语法形式相同或近似的语法,在维吾尔语使用时极容易混淆遗忘,发生偏误。其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意义上?在达到一定水平的维吾尔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中是否也有这种从格意义形式使用错误的现象呢?各年级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在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中,女生在从格的学习过程中是否表现出优势?这都将是本研究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本文试图通过对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从格意识的认知发展的研究,使我们的维吾尔语语法教学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列举现象、分析偏误原因的层面上,而是使维吾尔语的教学更加深入。探讨其从格意识,以便更好地促进我们的维吾尔语教学,为我们的维吾尔语教学提供科学的依据和保障。

1 研究方法

1.1 被试

参加测试的维语言专业学生共231人,其中大一的学生79名,大二的学生75名,大三的学生41名,大四的学生36名,如表1所示.

表1 被试对象的分布 (单位:人)

1.2 测验任务

选择题主要是为了检测被试对象对维吾尔语从格所表示的不同意义的掌握程度。在选择题的选取上,主要从《现代维吾尔语教程》、《基础维吾尔语》以及一些学者的现有研究中进行选取。在45道选择题中,其中考察起点意义的有5道,考察来源意义的有5道,考察类别意义的有5道,考察材料、成分意义的有5道,考察范围意义的有5道,考察比较意义的有5道,考察方式意义的有5道,考察原因意义的有5道,考察均分意义的有5道。并且在试卷的编排过程中将其顺序打乱再进行排列。为了更好地研究被试对象对维吾尔语从格的掌握,我们把与每道题从格所表示的正确意义相近的意义视为干扰项,而每道题4项答案的编辑也包含了正确项、干扰项以及错误项。

填空题主要是为了检测被试对象在面对清、浊辅音时的选取是否会产生错误。在填空题的选取中,共有10个空,以清辅音和浊辅音结尾的均为5个空。

1.3 研究设计和程序

(1)语法意义研究设计。本研究分别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对4个年级学生维吾尔语从格9种语法意义的掌握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2)语法形式研究设计。本研究分别以年级、性别为自变量,对4个年级学生维吾尔语从格语法形式的选取情况进行差异分析。

本研究分别对被试对象的语法意义选取以及形式选取进行分析,并且采用SPSS17.0处理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语法意义的结果

通过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年级在对维吾尔语从格的语法意义的表现情况,如表2所示(其所得数据均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2 不同年级在语法意义上的表现

表3 方差分析结果

注:代表0.01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3方差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不同年级的学生维吾尔语从格意识总分有显著差异(F(3,227)=13.48,P<0.05)。为进一步检验年级之间的两两差异,进行事后检验。

3.1 认定程序 生物标志物的资格认定可以由研发人员、机构或专业联盟提出申请,需要提交意向书 (letter of intent)、 资格计划 (qualification plan)、完整资格包 (full qualification package)共三份资料,每一份资料按顺序分阶段提交,FDA审查接受后才可提交下一阶段资料,最终做出是否通过资格认定的决定。

表4 多重比较结果

注:代表0.05水平下显著

根据表4多重检验结果,可以得到大四学生的总分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大三学生也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但是大一与大二学生总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大三与大四学生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

表5 不同年级方差分析结果

通过表5方差分析可以看出,除了范围意义年级间差异不显著(p>0.05)以外,其他语法意义年级间的差异显著(p<0.05)。 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在起点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二年级三年级和各个年级之间的差异都不显著。在来源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类别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一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材料、成分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比较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 在方式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二年级和三年级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在原因意义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之间,二年级和三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都显著(p<0.05)。在均分意义上,二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总平均上,一年级和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个年级之间差异显著(p<0.05)。

2.2 语法形式的结果

通过使用SPSS7.0的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年级在对维吾尔语从格的语法形式的表现情况,其所得数据均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年级在语法形式上的表现

在浊辅音任务中,年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F(2,231)=0.583,p>0.05。在清辅音任务中,年级之间的差异也不显著F(2,231)=1.050,p>0.05。进一步分析比较得知,4个年级均是浊辅音成绩显著低于清辅音(T=-4.123,p<0.05)。

2.3 性别在维吾尔语从格上的结果

通过使用SPSS17.0进行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性别在对维吾尔语从格的语法意义以及语法形式的表现情况,如表7所示。其所得数据均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表7 性别差异分析

注:代表0.05水平下显著

上表是男女生的总分情况。根据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可以的得到,男生的总分显著低于女生的总分(T=-5.835,P<0.05)。

表8 不同性别在语法意义及语法形式上的表现

通过表8的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在来源、类别和范围意义上,男女生之间没有差异,在其他语法意义及语法形式上,男女生之间均有差异。

3 讨论

(1)不同年级在语法意义表现上有差异的原因。维吾尔语从格语法是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维吾尔语时最先接触的语法之一,同时也是日常口语及写作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语法。经过SPSS17.0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维吾尔语从格不同语法意义上的表现(表3-1)。

4个年级在起点意义上的表现都比较好,在类别意义上的表现都较差(T=8.251,p<0.05)。起点意义表示时间、地点、事件等的开始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和判断。类别意义即从格名词表示另一事物所属的整体,意义比较抽象。和其他意义相比,一年级和二年级均在比较、方式意义的选取上表现较差(p<0.05),方式意义既可以表示具体的穿越通过某一事物也可以指抽象的,特别是抽象的用法给学生带来了选取上的障碍。比较意义的比较对象不明显时,学生的误选率是最高的。

(3)不同性别在语法意义及语法形式表现上有差异的原因。在男生与女生之间,除了来源意义、类别意义、范围意义和材料之外,男女生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意义上男女生之间差异显著。

性别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国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学者们认为,在大脑加工机制和语言学习策略的影响下,学习观念、风格、策略、效果等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差异,并且是女生优于男生[8]。因此,在维语从格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形式的表现上,女生要好于男生也就不足为奇了。

(4)对于维吾尔语从格教学的启示。由于汉语与维吾尔语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并且在语法形式与语法构成上也存在差异,同时在维吾尔语专业学生中以往有维吾尔语学习经验的并不多,都是入校后才接触到维吾尔语学习的,所以有效地针对学生在语法学习中的不足与弱势项对维吾尔语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从研究结果,我们可以发现4个年级在类别意义上的表现都较差。一年级和二年级均在方式意义的选取上表现较差。所以在一年级与二年级的从格语法教学上应该更加注意对类别意义、方式意义的加强,提高对类别意义、方式意义的教学时间和练习数量。

在从格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加强男生语言学习策略使用的训练。教师可以通过设定各种学习内容,培养男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玲.现代维吾尔语名词“从格”的形式和意义[J].语言与翻译,1995(1):55-57.

[2] 孟达来.阿尔泰语言从格后缀的派生方式[J].民族语文,1999(6):65-70.

[3] 郭兰,刘香敏.维语从格结构比较句[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4(2):47-48.

[4] 李伯超.语法分析中的形式和意义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6):25-27.

[5] 胡建伟.语法形式教学对大学生语法能力影响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76-78.

[6] 方晓华.现代维吾尔语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1:96-97.

[7] 木哈拜提·哈斯木,等.初级维吾尔语教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17:31-37.

[8] 陈琳.语言学习中的性别差异: 表现、原因与思考[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3):36-43.

猜你喜欢
维吾尔语语法形式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跟踪导练(二)4
KEYS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自动化学报(2017年4期)2017-06-15 20:28:55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