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翠霞
随着人们膳食结构的变化、职业因素等精神压力、缺乏运动、生活水平的提高等生活方式改变, 高血压发病率也增加明显, 且有年轻化趋势[1]。该病已成为危及全球的重大卫生问题, 罹患该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危人群, 老年人血压的升高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加重, 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 对高血压仅依靠医院门诊的治疗是远远不够的, 参与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与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 社区全科医疗和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所致并发症的发生[2]。越来越多研究已证实了加强社区高血压管理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3]。本社区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的社区护理干预, 使本社区患者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血压得到了良好控制,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社区2015年6月~2016年8月管辖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460例, 随机抽取96例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8例。对照组女24例, 男24例;平均年龄(61.88±9.12)岁;血压147~177/76~94 mm Hg(1 mm Hg=0.133 kPa)。观察组男 24 例 ,女24例;平均年龄(60.51±10.66)岁;血压143~182/72~98 mm H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4]。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40~80岁;②符合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③接受本临床研究, 患者具有了良好的依从性强。排除标准:①年龄<40岁或>80岁;②严重系统疾病;③恶性肿瘤;④1年内发生过急性心脑血管事件;⑤不愿意接受本临床研究。
1.4 方法
1.4.1 对照组 给予患者高血压常规用药指导, 常规使用降压药物, 指导患者进行服药, 告知用药剂量和时间, 嘱患者定期进行血压的检查, 告知患者高血压如何进行生活保健。
1.4.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干预。①成立社区卫生管理团队, 建立患者个人高血压档案, 进行规范化药物治疗和社区护理干预, 定期进行健康讲座, 普及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发病因素、临床表现等, 对患者进行摄入盐的控制教育;②指导正确的用药方法, 告知患者长期按时服药的重要性, 停药引起的一些危害, 并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 采用一对一的指导模式, 根据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心理特点, 排除不良情绪, 针对性的给予干预,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③指导患者增加粗纤维的摄入, 进行合理的饮食习惯与良好生活方式, 适当减少热量的摄入, 给予蛋白质;对各项参数进行设置, 制定个体化的运动方案, 合理控制体重, 倡导坚持、有度、有序的原则, 根据年龄和血压水平, 逐步增加运动量, 制定运动时长和强度;④社区护理干预团队成员需要定期进行上门和电话随访, 督促和帮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运动习惯、饮食, 及时解决患者治疗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并做好随访登记工作。
1.5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血压、依从性;随访1年, 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所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3个月后, 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较干预前降低,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 对照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后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依从性明显优于本组干预前, 且优于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随访1年, 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2.5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mm Hg)
注:与干预前比较, aP<0.05;与对照组比较, b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收缩压 舒张压对照组 48 干预前 153.43±14.57 86.62±11.68干预3个月后 145.63±15.66a 81.52±10.84a观察组 48 干预前 152.73±16.13 86.62±8.67干预3个月后 133.63±12.56ab 77.35±5.38ab
表2 两组患者依从性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 %]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期望寿命也越来越高, 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作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一般群体中罹患高血压的比例逐年增加。高血压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高危因素与重要病因, 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发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临床研究证实, 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社区护理干预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5,6]。社区护理服务具有方便性、主动性, 可深入居民居住地对社区家庭、人群、个人进行综合服务,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优势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已有调查发现[7], 高血压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超重、缺乏运动、不规律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等, 不仅影响着药物治疗的效果, 也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提高各项生活指标对降低高血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可有效降低社会及家庭的负担[8,9]。医疗方面关注点在高血压患者的药物应用上, 往往忽视了药物治疗之外的相关护理, 患者患病后的心理变化往往受到忽视, 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高血压管理往往很难落到实处, 对治疗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随着社区医疗服务面的不断扩宽, 社区卫生服务中社区护理干预给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疾病控制带来了希望, 能够更全面的提供细致规范化的服务[10]。本研究示, 社区护理干预提高依从性, 减少心血管事件, 可明显改善血压, 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指导, 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说明进行合理的社区护理干预, 能够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良好比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综上所述, 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取得更好临床疗效, 有效控制患者血压, 从而减少高血压诱导或引起的心血管事件, 患者得到系统化的社区护理干预。因此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 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1] 张晓敏.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探析.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6, 1(3):81, 84.
[2] 臧胜楠.完善社区护理管理对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研究.海军医学杂志, 2016, 37(6):578-579.
[3] 王珊珊.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的防治效果.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7, 2(10):41, 45.
[4] 崔学艳, 杨红杰, 于淑春.社区护理管理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防治效果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11):27-28.
[5] 申晓芬, 李黎, 杨爽, 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护士主导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护理学报, 2014, 8(4):29-31.
[6] 孙月.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效果的观察.中国卫生产业, 2015, 12(20):136-138.
[7] 黎月银, 汪顺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黑龙江医药, 2016, 29(2):371-373.
[8] 刘米赛.老年原发性高血压118例个性化延续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7):31-32.
[9] 刘力生, 吴兆苏, 朱鼎良, 等.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
[10] 袁丽青.社区护理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中的效果观察.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4, 14(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