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研究

2018-04-27 09:29邹秋平雷宇梁琦李剑强刘捷安龚时文孙宏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8期
关键词:外科腹部出血量

邹秋平 雷宇 梁琦 李剑强 刘捷安 龚时文 孙宏武

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在临床上容易出现休克等并发症, 导致生理功能和机体代谢出现严重紊乱和失调;并且患者体温一旦下降, 则会发生酸中毒和凝血障碍等恶性循环[1,2]。本院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 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选取收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和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6年2月10日~2017年1月17日急诊收治的40例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按照随机抽取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20例。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 年龄21~75岁, 平均年龄(45.25±10.31)岁。对照组男11例、女9例, 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45.30±10.25)岁。两组患者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

1.2.2 观察组 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进行治疗:①待患者入院后立即对其进行剖腹探查以及填塞压迫等方式腹腔止血, 并采用修补、结扎等技术控制出血量, 及时处理腹部内污染。②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后立即进行术后复苏措施, 如输血、补液、吸氧等, 从而保证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维持其生命体征稳定。③对患者潜存的并发症注意观察, 比如感染、酸中毒、凝血功能障碍等, 促使患者尽量恢复体力,增强第二次手术的耐受力。④在急诊术后1~3 d, 可根据患者的复苏情况, 决定是否进行第二次手术治疗;接受第二次手术治疗的患者, 应将第一次简易手术过程中填塞的内容物取出, 并对忽视的损伤部分仔细进行检查, 对受损脏器进行修复、重建。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并发症观察组 20 64.71±7.64a 256.11±32.15a 1(5.00)a对照组 20 89.88±9.05 526.23±42.22 6(30.00)t/χ2 9.5041 22.7637 4.3290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严重腹部创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 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险, 主要是指患者腹腔内多器官损伤或腹部合并其他部位损伤, 如腹膜联合伤等;具有病情重、复杂、容易感染等特点[3-5];并且会诱发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体征存在较大差异, 轻则无明显临床表现和体征, 重则出现休克、脏器出血以及死亡;对患者采用常规确定性手术治疗, 会因麻醉的因素导致创伤进一步加重, 并且长时间的手术和麻醉会让患者体内的热量进一步的散失, 对凝血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诱发广泛性渗血的出现, 从而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6-8]。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临床上逐渐应用, 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降低死亡率;其思路是采取快速手术,及时处理腹腔内脏器损伤, 对其进行有效止血, 并临时关闭腹腔, 从而防止腹腔污染, 减少感染发生几率, 保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对患者进行快速手术后送入ICU, 采用复苏治疗, 可有效的纠正其代谢紊乱, 从而阻断患者发生低体温、酸中毒以及凝血障碍, 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待其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确定性手术治疗, 从而彻底恢复损伤组织的正常解剖结构[9,10]。

本研究结果中,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64.71±7.64)min短于对照组的(89.88±9.05)min, 术中出血量(256.11±32.15)ml少于对照组的(526.23±42.22)ml, 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30.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休克、DIC、MODS、病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具有明显的效果, 能有效的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以及炎症反应, 从而提高手术成功率, 临床上值得推广。

[1] 马吾浪·乌布利艾拉, 阿不力克木·吾拉木, 景海涛.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和炎症反应及临床结局的影响.临床急诊杂志, 2016, 17(12):916-919.

[2] 王振华.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对严重腹部创伤急救患者应激反应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19):112-113.

[3] 杨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及护理.医学信息, 2016, 29(33):197-198.

[4] 闫春风, 吴刚, 孙培春.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分析.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3):98-99.

[5] 王向东, 任新亮, 王彦宏, 等.损伤控制外科理论在重型颅脑损伤伴多发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Asian Case Reports in Emergency Medicine, 2015, 3(1):1-5.

[6] 胡强, 唐光旭, 易瑜, 等.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7, 15(16):15-16.

[7] 林虎, 李永浩, 苏广扬.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评价.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7, 28(11):1975-1976.

[8] 陈伟杰.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 11(22):26-28.

[9] 李小冬, 桂得春.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7, 34(8):748-750.

[10] 张发理.急诊严重腹部创伤患者损伤控制外科手术治疗分析.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 21(21):212-213.

猜你喜欢
外科腹部出血量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中国整形与重建外科(英文)》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