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婷
摘 要: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如:喜气洋洋的春节、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怀乡祭祖的清明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其中蕴含了我国人民敬老爱幼、勤劳善良、与人为善、爱国爱民等优良品德。如果在幼儿园里,我们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开发不同节日的潜在资源,配以适当有效的活动形式,并与家长积极协同,那我们的孩子将会通过参与传统节日活动,了解节日风俗,感受节日精髓,从而激发爱国情感。
关键词:幼儿;节日;教育
一、利用环境创设,突现中国传统节日教育氛围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资源,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传统节日教育应把握好环境这一教育因素,积极创设和利用节日环境,使环境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在开展《利用传统节日对幼儿进行美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特点以及传统节日的内容,并遵循科学性、时代性、渗透性、能动性的原则,通过让孩子感知、体验各种传统民俗节日氛围,初步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历、意义和各地过节的风俗。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园的环境建设中,为幼儿营造了一个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氛围。在幼儿园,老师和孩子可以根据每个节日的不同特点共同布置具有节日特点的教室环境、校园环境。在搜集资料和设计布置中,通过展示每个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风俗习惯等,以图文并茂的版面、生动有趣的广播、形象真实的实物展台的形式,凸显民族文化主题,让環境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揭示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利用主题活动,开展传统文化节日教育
主题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利用特定的传统节日,积极开发其中蕴涵的教育资源,组织和指导幼儿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亲身体验,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体验,在体验中增长知识,情感得到净化与升华,并外化为具体行动。
(一)活动内容要丰富。比如在元宵节时,我们设计了画花灯的画展、做元宵、吃元宵等等的系列活动。再如开展端午节的活动中,要求幼儿收集大量的有关端午节的相关资料,有了这些丰富的材料幼儿确实能更全面地感性地认知端午节。但如果仅仅如此而已的话,幼儿主动学习能力的提高则无法实现,更不能感性的体验到节日的魅力。因此应在幼儿自发自主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绘画活动、美工活动、 语言活动、音乐活动、亲子活动、情景游戏这一系列不同的表现形式,促使幼儿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尽情表现自己的感受和能力,对端午节也有了更直接的体验。
(二)活动过程要扎实。如在中秋节期间,利用晨间谈话,以“团结、团圆、庆丰收”为主题,通过开展阅读活动,诵读有关中秋的诗词歌赋,激发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感受节日的意义所在,灵活地激发每位幼儿的探索创造精神。同时,利用主题墙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节”主题活动:一是了解中秋节的风俗和来历。在了解了各地和家乡过中秋的习俗后,请幼儿计划一下“今年的中秋节你准备怎么过?”用自己喜欢的制作形式和材料,自制一张精美的贺卡,寄给自己最亲近的人。二是诵读诗词。通过搜集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以班级为单位举行一次诗词朗诵会,体味其中的意境。三是书信传情。“每逢佳节倍思亲”,在节日里让孩子们通过书信捎去对亲人的祝福。
三、利用家长资源,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长河的源头,《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家园合作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非凡的意义。因此幼儿园应该和每位家长共同架起一座节日文化教育的桥梁,使节日文化教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益。我们采用“家园联系栏”“班级微信群”“主题墙”等形式并在每个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向每个家庭发放了“节日调查表”来了解家长对传统节日的来历知多少,搭建家园之间相互交流传统节日的信息平台。
清明节是天清地明的日子,在家长带着孩子参与踏青扫墓,祭拜祖先的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了家人悯怀先祖的亲情。端午节,父母在和孩子吃粽子之余,给孩子讲一讲屈原的故事,培养孩子公正、勇敢、顽强的优良品德。秋高气爽,金果飘香,在重阳节这一天许多父母带领孩子一起挑选礼物送给爷爷奶奶,并说一些祝福的话,让孩子们从小就深深感受到浓浓的亲情与欢乐,感受到尊老敬老,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农在传统节日中让孩子受到熏陶,用这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去开启他们的心灵,是我们的责任。对孩子进行传统节日教育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知识,使他们了解风土人情,激发他们的想像力,还可以增强孩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节日活动,让孩子体验社会情感,获得社会化技能,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是早期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