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文珍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育人之道。对此,语文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集体互动等方面入手,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优化和调整,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持续改善。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由于语文教学传统思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采取灌输性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够,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也相对较弱,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主动性不强。为了实现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语文学习情感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丰富课堂知识的传授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和谐与高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必然选择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时,对知识的求知和探索就会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因此,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首要目标,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有效集中的课堂之上,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促进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提高,对此,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更多的采取趣味化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偏好和思维习惯制定教学方案,避免对语文知识的机械性灌输,从而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有效调动起来。如在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中,语文教师不要一味让学生进行重写和机械记忆,而是可以根据生词、生词的特点,创编一些识字儿歌、猜字游戏,或者组织识字大赛,评选识字小能手等,这样可以将原本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通过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来开展,让学生的识字学习可以变得更加高效。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基本条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以及语文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一个基本条件。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可以有效集中学习注意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行为进行引导,另一方面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要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可以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这样学生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例如,在《坐井观天》的阅读教学中,虽然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相对有限,但是语文教师一定要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阅读空间,让学生懂得自读、自学、自悟,这样学生才能拥有更多“自得”的机会,懂得用更宽广的视角看待问题,实现个人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的不断进步,加快学生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是内在要求
随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知识容量有限,但是涵盖面还是非常广泛的,加上小学生的语文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还相对有限,所以如何引导学生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积累,也将是影响高效课堂构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将小学语文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需求将会成为内在的要求,这是因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更符合小学生获取语文知识的客观规律,不仅可以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有效衔接,还可以方便学生的知识体验、反思、理解和吸收,减少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障碍,进而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高效课堂的构建目标。例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语文教师除了要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外,还应当重视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将课上教学与学生的课下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犯错不可怕,关键是要及时弥补”的生活哲理,并将其用于指导个人的生活实践,做到学、思、用的有机结合,这个才能更好的确保高效课堂构建目标的实现。
四、鼓励学生集体互动是重要保障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可以教学环境的塑造给予足够的重视,要避免课堂教学氛围的死气沉沉,以及学生学习过程的“各自为战”,而是要鼓励和促进学生之间在学习上的相互借鉴、相互帮助,在集体互动中实现共同进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潜能。例如,在《将相和》的教学中,语文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每个小组中对每个成员的学习任务进行分工,分别承担 “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的具体角色和任务,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加轻松的接触角色、理解角色,在学习中与他人进行更好的互动,提高语文课堂授课效率,促进语文课堂教书育人成效的有效提升。
总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组织功能和引导作用,让语文教学更好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与学生语文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的有效对接,优化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环境,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能,實现语文教学的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陈秀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新课程(下),2014(08)
[2]王桂芝.实现有效的课堂互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效[J]. 才智,20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