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仁 ,卢长巍,吴毅华 ,罗思进 ,刘浩
(1.河池市人民医院,广西 河池 547000;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 61004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中老年人群常见的腰椎退行性疾病,部分LDH患者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同时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若予以常规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手术,其椎体的螺钉把持力明显下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一度成为此类手术的相对禁忌症[1]。我们尝试在此类手术中予以小剂量骨水泥进行钉道强化处理(1.5 ml左右),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于2014-07-2015-07,采用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LDH患者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年龄59-73岁,平均67.2岁;患者病程为11个月-13年,平均6.5年;突出节段:L3-4节段6例,L4-5节段14例,L5-S1节段10例。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腰腿痛,且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压迫症状,经X线、CT和MRI检查,证实有椎间盘突出表现,且其突出节段与其临床表现相一致;经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腰椎骨密度T值均在-2.5以下,确诊为骨质疏松症。
1.2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取俯卧位,经术前透视准确定位责任节段后,于手术节段取后正中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将责任节段的上下椎体棘突、椎板与小关节突暴露良好,充分暴露椎弓根进钉点,将钉道制备良好后,置入定位针,将骨水泥推杆沿钉道置入椎体,将调制成牙膏状的PMMA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剂量为1.5 ml左右,注射的同时退出推杆直至其尖端位于椎体后缘时停止注射,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骨水泥是否有渗漏情况,若有渗漏立即停止注射。注射完毕后,取出推杆并拧入椎弓根钉,再次确认螺钉位置良好后,常规进行椎管减压、摘除髓核处理,刮出终板软骨并制备植骨床,将填满自体骨粒的椎间融合器置入椎间,待融合器位置良好后,连接两侧螺钉的连接棒,加压并锁紧,冲洗切口,留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术毕。术后2年内,需予以规范化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包括活性维生素D、钙剂、抑制钙吸收的药物等。
1.3 疗效观察 统计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同时,分别于术前、术后半年和末次随访期间,以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29分法)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指标,对患者的疼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进行评估;术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情况。
2.1 围手术期 本组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无法耐受手术而致中途退出者。患者手术时间为128-190 min;术中出血量为210-480 ml左右。术中所有的钉道均注入1.5 ml的小剂量骨水泥予以强化处理,因骨水泥注入量小,仅1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未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未予特殊处理。术后2例切口感染,予以对症处理后愈合。
2.2 疗效指标 所有患者均获17-32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5.1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其VAS评分与ODI指数均有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30例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对比
2.3 椎间融合及并发症情况 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内固定位置良好,未发生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其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无明显丢失。至末次随访,共27例椎间成功融合,另3例融合器无明显移位、下沉,融合率为90%。典型病例的手术前后影像学图片,见图1-2所示。
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LDH患者,由于其椎体骨密度明显低于常人,对螺钉的把持力显著降低,为了提高螺钉的稳定性,学者们开始尝试应用钉道内的骨水泥强化注射加以辅助,以期提高螺钉的把持力,避免上述问题[2]。但目前关于钉道内骨水泥的注入剂量,尚无统一标准,一般在1.0-5.0 ml之间,若骨水泥注射过多,则增加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3,4]。基于此,我们以 1.5 ml的小剂量骨水泥进行钉道强化,术后无一例发生螺钉松动、内固定断裂,亦无椎间融合器下沉、移位等并发症发生,经术后17-32个月的随访,患者VAS评分、ODI指数和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且 27 例椎间成功融合,融合率达到90%,取得了可靠的疗效,证实了小剂量骨水泥钉道强化的可行性。
图1 患者,女,67岁,L4-5腰椎间盘突出症,图为术前影像学图片
图2 末次随访时X线片及CT显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内固定无松动、断裂
关于术中骨水泥钉道强化的操作经验,笔者总结如下:(1)钉道的丝攻、制备要准确,应尽可能位于椎弓根的中央,操作中切不可损伤椎弓根四壁或穿透椎体的前缘,探得钉道的四壁及底部坚硬、无落空感后,方可置入骨水泥专用推杆。(2)骨水泥的注入部位尽量集中于钉道的螺钉尖部位置,螺钉尖部予以强化可达到最佳效果,且如此可避免螺钉拧入过程中造成骨水泥被挤压渗漏现象。(3)骨水泥的聚合程度对螺钉把持力亦有明显影响,处于面团期和糨糊期的骨水泥强化作用最佳,而处于硬化期的效果最差[5]。因此,我们将骨水泥调和成牙膏状后予以钉道内注射,不仅尽量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螺钉的强化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博,宋洁富,荆志振,等.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伴骨质疏松的手术治疗[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9):1250-1251.
[2]姚珍松,唐永超,陈康,等.骨水泥螺钉强化固定伴骨质疏松腰椎滑脱症的稳定性及椎间融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517-521.
[3]张顺聪,邢润麟,梁德,等.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31例随访 [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5):6983-6987.
[4]薛海滨,马远征,王亮,等.骨水泥加强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17(1):24-27,34.
[5]刘达,雷伟,王军,等.钉道局部固化与整体固化增强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体内比较研究[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6):49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