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方法初探
——以湖南凤凰塘头村芭蕉冲为例

2018-04-26 07:43:17田涵文
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环境要素芭蕉风貌

田涵文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 100044)

经济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使少数民族地区原本的封闭状态被打破,传统村落在发展中逐渐失去传统特色。所以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规划需因地制宜,探索有地域特色的保护发展模式。

1 塘头村芭蕉冲村落概况

1.1 区位概况

塘头村芭蕉冲隶属湖南凤凰县廖家桥镇,南部与王乾坪,东部与老子坪,东北部与杨柳塘等村落相邻,西部有地潭江穿流而过。村域占地面积6 km2,经度109°26′12″,纬度27°57′19″。地势以山地为主,依山而建,自然风光旖旎秀美,田园风情淳朴敦厚。

1.2 历史沿革

清朝年间,村民为躲避匪患,发现这片易守难攻的区域,从而在这里定居下来,逐渐发展为村落,村内现存有防御工事寨墙。因村域选址区域类似一片芭蕉叶,故名塘头村芭蕉冲[1]。2016年行政区划调整,原都里乡与廖家桥乡合并组建成现廖家桥镇,塘头村芭蕉冲隶属于廖家桥镇。2016年11月,泡水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公示名单。

2 村落特征分析

2.1 自然环境状况

塘头村芭蕉冲北部、南部、西部三面环山,依山而建,体现出恢弘气势,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回归自然的经典之作。塘头村芭蕉冲布局结合风水理念,浑然天成、朴素大美,颇有山野气象和艺术美感。

2.2 建筑遗存状况

塘头村芭蕉冲中的传统建筑在整个村落中占70%,少量新建建筑与传统建筑交叉分布。传统建筑多为石板泥砖木构建筑,建筑基础由石板垒砌而找平,墙体由黄泥砖构成,外抹黄泥等材料,青瓦屋顶(图1)。建筑朝向自由,构成别具一格的乡土景观。村落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建筑立面,形成了壮观的阶梯式村落(图2)。青色相间的瓦片形成了一个色泽繁缛的拼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分别从建筑高度、年代、风貌等方面予以分析和评估。

图1 典型建筑风貌(来源:作者自摄)

图2 阶梯式村落(来源:作者自摄)

2.2.1 建筑高度、年代分析

村内1层建筑共有21处,占16.4%;2层建筑共有100处,占78.1%,此两类大多与传统风貌建筑相协调,多分布在村子中东部;3层建筑7处,占总数的5.5%,多分布在村子西部。

村内共有清代建筑94处,占建筑总数的73.4%,以点式与连片式分布在村落中;民国到1949年以前有4处,占建筑总数的0.08%;其余为1949年以后的传统风貌建筑及20世纪80年代和近几年的新建建筑。

2.2.2 建筑风貌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1处建筑为建议历史建筑,具有一定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规划认为应按文物保护方法进行保护。存在78处传统风貌建筑,占比60.9%,此类建筑具有一定建成历史,外观质量较好,整体上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建筑特色。存在16处与传统风貌协调的建筑,占比12.5%,此类建筑局部加入了其他材质、颜色构件等。其余25处建筑为外观面貌已严重残损,历史风貌特征无处可寻的老建筑和与历史风貌特征冲突较大的新建筑,占比19.5%.

2.3 历史环境要素状况

塘头村芭蕉冲历经700多年的风雨沧桑,沉淀了许多的历史要素,其中有4种共7处重要的历史环境要素(图3):①古树,古树位于村西侧,寨墙旁边,生长旺盛,枝繁叶茂;②一段寨墙,寨墙有石头底座堆积而成,历史悠久,具有文化研究价值;③古井,村子南侧东侧西北侧分布有3口古井,水质甘甜,入口清醇,供村民使用;④土地庙,村子共有土地庙两座,供村民拜祭使用。

图3 历史环境要素分布(来源:作者自绘)

2.4 非物质文化遗产状况

塘头村芭蕉冲传统文化积淀丰厚,素来民风淳朴,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采。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医药、刺绣、茶灯等本民族的非物质遗产广泛流行。“跳花节”是苗族民间传统习俗,村内善歌善舞的苗族青年在春节调年,阴历“四月八”(此日相传为牛节,农事再忙也要休息一天),聚集在一起对歌跳舞,称为“跳花”。“苗族刺绣”也是村内较为普遍的技艺,主要以口手相传的形式进行传承,刺绣色彩鲜艳,构图明朗,朴实大方,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均有历史传说,是当地人情感的表达,也是村民生活状态的展示。与国内其他村落面临相同的难题,近年来,村内年轻人多往城市就业,村内空巢老人增多,村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形式严峻。

3 现状综合评价

芭蕉冲现状存在一些问题:①缺乏总体规划来明确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技术性要求;②村内古建缺乏相应的保护标准和有效措施,盲目建设使得一些历史环境要素和整体风貌遭受破坏,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降低;③部分现有村内道路已经硬化,路网系统仍不完善,道路衔接不通畅,内部道路偏窄,通行能力较差;④历史环境要素保护不力,古井、土地庙、古寨墙均缺乏有效的保护管理(图4);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热度不高,面临失传窘境。

图4 村内古井现状(来源:作者自摄)

4 保护与发展对策

4.1 建筑与街巷

为了保护好村落传统的空间格局,在充分考虑现状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原则,对塘头村芭蕉冲的建筑及空间提出明确的分级保护和改造措施。

针对建筑不同的年代、高度、质量和风貌等的综合状况,分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拆除重建5类进行操作实施。对历史建筑和建议历史建筑,按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要求进行修缮。对保护区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在保持和修缮外观风貌特征,治理外部环境,修旧如故的同时,允许对建筑内部加以调整改造,配备厨卫设施,适应现代的生活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建筑较集中的区段,建筑多为砖混结构,质量较好,如果风貌协调,可维持现状。对风貌不协调,质量很差的建筑,通过整治、改造等措施,使其与传统风貌相协调。对传统风貌影响较大的建筑,采取拆除重建的措施,新建建筑依照风貌保护的要求进行设计[2]。

历史街巷是古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生活空间与环境的一部分,为体现历史文脉和时代生活的延续,对于街巷的保护主要是以下3点建议:①保持现有传统街巷的骨骼肌理,对其尺度、宽度进行规整,尽量保持原有空间尺度与格局;②传统街巷主要由石板台阶与水泥路构成,为统一街巷传统风貌,将水泥路面和土路改造为石板路面;③传统街巷两侧新设的垃圾箱、消火栓、公厕、指示牌、墙面广告等市政设施小品,形式、色彩、风格应与传统风貌相协调[3]。

4.2 历史环境要素保护

明确历史环境要素的文化属性,对各历史环境要素进行定期排查整修,对于文化价值大的环境要素,有必要列入保护文物。例如村内古井,可整修井圈,用原材料修补破损井壁;维修坚固台阶、栏杆等设施,定期清洁;将井边的石盆、石槽等传统石制洗涤用具列入保护范围。对寨墙要增加防护牌,定期对其质量进行评估。对土地庙进行保护修缮,平整周边土地,设置开放空间,供族人拜祭使用。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在村落规划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无形资产与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街巷统筹考虑,使非物质遗产在传统建筑与环境要素保护发展中得到发掘利用(图5)。同时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开发适宜的旅游产品,积极融入旅游消费品市场。在规划中保护村落街巷空间内的历史遗迹、巷道内交流空间,维持相关历史建筑、公共空间的传统功能、空间形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

图5 发展规划图 (来源:作者自绘)

4.4 村落发展对策

芭蕉冲村背山临水的村落格局在中国村落中是十分典型的,古街古巷和古树古井等历史要素都得以较好地保留。时代在进步,村庄也在发展,通过对周边乡镇进行产业调研,建议把芭蕉冲定义为以梯田农田、古道古墙、乡土情怀为特色的慢生活体验精品村(图6)。发展民宿产业,相信以后村庄环境面貌将焕然一新,一个大山中的传统村落会向世人展示自己独特的魅力[4]。

图6 建设规划图(来源:作者自绘)

在规划布局上,发展完善6大片区,通过外围的山林保护,景观梯田形成好的景观环境,内部居民区分为:特色民宿片区,传统民居片区,服务展示片区,居民新区等。在村子东侧入口除建设游客接待中心外,还可增配停车场地等;将村庄建设用地中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进行整合作为产业重点区域,并可在村北侧地势较平坦的区域新建传统建筑,满足远期民宿要求;选取村子东南侧农田作为休闲体验农业用地。

5 结束语

湘西地区少数民族聚居,传统村落各有特色,建筑文化内涵丰富,历史文化遗产保留众多,具有极大的保护价值与研究意义。本文对湘西地区塘头村芭蕉冲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进行阐释,希望类似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有所借鉴。在保护和继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传统建筑、非物质遗产的同时,与现代生活适应。

[1]凤凰县志编纂委员会.凤凰县志[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

[2]李明,袁姝丽.新农建设中以乡土文化传承来保护湘西民族传统村落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2):36-37.

[3]谢旭斌,王曦成.湘西传统村落景观文本及其生成[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14-19.

[4]邓应发.湘西州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协同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D].吉首:吉首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环境要素芭蕉风貌
环境要素与住区户外活动影响机制研究
住区(2023年4期)2023-12-01 08:05:10
雨打芭蕉
包裹的一切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工程与建设(2019年4期)2019-10-10 01:45:30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 03:13:58
库车城市风貌
丝绸之路(2016年7期)2016-05-14 18:38:44
等闲托谁题芭蕉
火花(2016年6期)2016-02-27 07:45:03
湛江东海岛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粒度的分布及与环境要素的相关性
基于组织生态理论的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要素模型研究
电大微课程在微信中应用的学习环境要素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