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许欢
不久前,第九届第三方检测实验室发展论坛圆满结束。有别于以往,论坛首次增设了以“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创新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参会机构除政府监管部门、检测机构及质检研究院,还邀请到一些海外相关机构进行对话,围绕的则是关于“通关贸易检测便利化”的话题。
论坛上,参会代表对“一带一路”检验检测监管模式的创新进行了探讨。天津、深圳、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本口岸在监管模式上的创新及经验,其他代表也参与了讨论。
天津自贸区在通关贸易检测监管上,主要采取了直通到厂模式。天津检验检疫局副处长段悦称,直通到厂模式是对于检验检疫风险较低的入境货物而言,入境目的地是在天津辖区范围内,并且要满足检验检疫的相关规定,由企业提出申请,再经过评估审查,确认符合条件后,才能获批直通到厂资格。获得直通到厂资格的企业,预计每年能为企业节约供应链成本约200万元。
有代表提出,其实直通到厂模式还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通过了当地政府和国内CNAS认可的实验室的检测,天津自贸区可以直接承认,或只查标识,直接在源头检验,检验完了以后直接到厂,会更便利。
深圳检验检疫局科长曾岳峰介绍 ,关于检测报告采信快速通关问题,深圳通过“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已经在施行了,只要是纳入到“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的产品检测报告,深圳口岸都会认可。“但我们也会进行抽检,验证报告是否真实有效或监管体系是否有效运行。去年3月,有泰国香米从泰国运抵深圳口岸,并出具了相关检测报告放在溯源平台上,从报检到出通关单只用了8小时。”曾岳峰补充道。
曾岳峰强调,事实上,“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是一个多方公共的模式,通过1+4模式溯源的产品,可以用手机或其他方式获取产品质量、品质、身份、监管等信息,使市场监管部门及消费者都能快捷获取信息,实现共同监管、多方共治的目的,并加快对相关信息的确认。而且贴了1+4溯源标签的大米和没有贴溯源标签的大米相比,其销量能提高50%以上,提升非常明显。
“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得到了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的肯定,但他同时表示,还应该扩大第三方检测结果采信的范围,采用有能力的多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比如能够同时获得当地政府和中国CNAS认可的境外实验室。
李新实强调,要从长远处实现国际共治,就不能又回到政府职能的封闭运行。境外实验室的检测,从溯源到核放,要由市场竞争来决定结果。因此,采信更多优质第三方实验室的检测报告,也是解决贸易便利化、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国际共治较好的解决方案。
在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处长钱显明看来,检验检疫对接“一带一路”建设,融入全球化经济非常重要。“论坛能够将‘通关贸易便利化’作为主要议题,说明贸易通关业务已经受到高度重视。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追求的是全球一体化,它通过制定统一的国际标准,让约占全球贸易95%的成员共同促进经济全球化。”
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共24条,内容虽然很多,但目的非常明确,就是政策透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过去几年,我国贸易便利化程度有了较大提升,但在政策信息透明度、通关信息化程度、治理现代化程度、部门合作紧密度等方面与排名靠前的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也有代表借全球化经济提出,现在国内的企业发展特别快,很多企业已走向国外,事实上,国外很多投资都来自于中国,所以我们的检测服务业也应该跟着“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去。
鉴于参会代表们提出的设想和建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处长刘建透露,对于贸易便利化的需求,质检总局已经从顶层开始着手进行一些制度性的设计。随着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不断发展,口岸承担的检验检疫监管任务在不断加重,进出口贸易便利化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既来自生产企业、出口国、进口商,也来自消费者。“刚才天津局介绍的直通到厂的概念,我第一次听说;深圳局提出的“1+4全球溯源核放监管模式”的改革,则是很大的概念,非常具有探索精神;李新实院长补充的,应采用有能力的多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我觉得非常合理。因为我们挑选检测机构时,一般会选择自身了解并认可的实验室。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优质的检测资源,才能满足实际需求。所以,我们的选择不应局限于某个检测机构,它面向的市场是开放的,只要是符合需求的优质检测资源都要欢迎。未来业务发展,需要更优质检测资源为进出口业务提供服务。”刘建进一步阐述。
此次“一带一路”检验检测分论坛,还邀请了土耳其中国经济匹配中心主席Adnan Akfirat、波兰家禽商会总经理Lukasz Dominiak、澳大利亚公使衔参赞Paul McNamara、新西兰分析实验室董事长Steve Howse、韩国保健品协会高级研究员Ka MiHyun,并对海外预检模式进行了研讨。
几位代表都表示,非常赞同我国在加强风险评估及事前监管中的有关举措,并迫切希望能够与中国优质的检测机构进行合作,通过第三方海外预检,助推贸易便利化,实现检验检疫的全球共治。
首位发言的Adnan Akfirat表示,希望能够将中国的投资带到土耳其,也将土耳其的投资带到中国,推动两国之间的贸易便利化。同时希望“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平衡土耳其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因为目前土耳其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并非是平衡状态,中国对土耳其的出口几乎是土耳其对中国出口的10倍。
Adnan Akfirat指着一张图说,事实上,土耳其向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是原材料以及一些技术产品,包括土耳其纺织品业向中国出口的一些纺织产品,如棉花、服饰配饰、针织品等。但还是有很多好东西进不来,而进来的产品价格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对于贸易通关时一些不顺畅和不便利的地方,Adnan Akfirat表示非常着急。
波兰在丝绸之路上有着非常卓越的地理位置,进入欧盟市场必须要通过波兰,所以地理位置非常优越。Lukasz Dominiak透露,丝绸之路的建设,为中国市场接受更多波兰产品提供了很好的运力。现在蓉欧快铁(库特诺—成都)返程班列,已经开通了,非常有助于未来波兰产品进入中国,包括中国产品进入波兰市场。2016年,我们也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并访问了很多中国官方机构,中波双方将会有非常广阔的贸易前景。
Steve Howse则分享了新西兰太平洋实验室与中国质检部门国际共治,实现贸易便利化的经典案例。“简单来说,这个项目主要是通过能够得到国际互认的CNAS认证试验,获得双方国家的认可,实现快速通关。通过CNAS认证试验后,会发放两本证书,一本是中国的、一本是新西兰的,双方可以互认。”
在他看来,这种国际互认的认证试验效果非常好,因为新西兰大部分实验室并不使用国际互认的认证试验,现在CNAS认证试验已经获得新西兰政府批准,可以在新西兰对乳制品进行测试和试验,也就是先通过海外预检得到第三方检测结果,在到达口岸时可以获得快速放行,提高效率、减少成本,这与“一带一路”的倡议不谋而合。
Paul McNamara则特别提到了“生物安全监管方法论”,也就是注重入境前监管和事中监管,而不是增加边境港口的干预活动。它需要全球共治,更需要每个人的参与。他表示,近年来澳大利亚在生物安全体系方面所做的改变,与论坛的议题非常契合。澳大利亚也是由入境前、入境时、入境后构建安全体系的,更把所有利益相关方都纳入到生物安全风险管理中,共同承担责任。
这是一个整体性方法,整体性意味着对于整个产业链要注意入境前、入境时和入境后的整体监管,而不仅在边境进行检验检疫。整体体系需要大家参与,也需要用更加智能化的方法来应对。
韩国保健品品质较高,因为有很完善的质量认证、检测及安全保障体系。2016年,中国进口韩国保健品达9000万美元,近4年来,每年增长超过两位数,中国进口韩国保健品比例已接近7%,但由于认证手续十分繁琐,在出口中国时形成了较大障碍。鉴于此,韩国保健品协会在论坛上提出希望能和中国共同组建检测机构的意愿。
Ka MiHyun认为,韩国的保健食品出口到中国面临的主要困难是,注册和备案所花费的时间及费用。她透露,在中国完成注册需要三年的时间,并且需要双向认证,时间漫长、手续繁琐,非常困扰,迫切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此外,她还介绍了韩国的KHSI实验室,它是对化妆品质量控制进行检测的实验室,同时也是一个食品检测实验室,能够进行畜牧产品的卫生检验检疫工作,以及出口到韩国食品的官方检测。KHSI实验室设有45台高性能液相色谱仪器和24台气相色谱仪器,Ka MiHyun强调了在韩国建立这样一个实验室的必要性,因为中国和韩国之间的进出口在不断增加,所以需要建立这样的实验室,来检测相关进出口产品,以达到贸易便利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