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2018-04-25 10:56邢清妍
青年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邢清妍

摘 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对人类社会认识史的批判与继承,依据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客观实际形成的,开启了科学认识人类社会历史的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指导地位,积极推动其与时俱进的发展,是自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要求,也是深化科学研究的需要,为人们科学认识社会历史、正确进行社会实践提供了根本的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社会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是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正确回答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主体与客体、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方面之间的辩证关系,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在方法论上的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具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列宁对此指出:“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真理,但绝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以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根本方法,涉及到如何正确处理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实践基础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与人的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践是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论基础,通过实践检验和发展理论,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要坚持以实践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实践是发展的,理论也是发展的,要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总结,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理论。毛泽东指出:“全世界自古以来,没有任何学问、任何东西是完全的,是不再向前发展的”。人的认识作为一个以实践为基础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从知之不够正确到知之比较正确的过程。世界的变化与发展永无止境,人们在实践中对于世界的认识也永无止境。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原则与方法,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从而不断对世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不断前进。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主体活动

社会历史的过程是通过社会主体——人的活动而实现的,“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由现实的人构成,社会是人的存在方式和发展条件,研究社会必须关注人及其活动。马克思主义把现实的人作为其社会历史研究的出发点,人的物质生产活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基础,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根本内容。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来看,每一个体和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都具有其作用,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而社会是由人们的实践活动构建起来的,是人与人交往的产物。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既有认知活动,也有价值活动。揭示客观真理是社会认知的任务,确定合理的价值取向是社会评价的任务。研究社会历史必须重视研究社会认知与社会评价方法,只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的科学认知与评价。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要求社会科学研究必须把事实与价值、科学认知与价值评价有机的统一起来,正确把握社会认知的方法与途径以及社会评价的客观标准。

三、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之辩证思维

恩格斯指出:“蔑视辩证法是不能不受惩罚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必须坚持辩证的方法。马克思主义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揭示了社会系统的发展规律,形成了关于社会发展演变等一系列唯物辩证的方法论原则,为揭示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指明了道路与方向。

马克思主义将对立统一规律运用于社会研究,把对立统一的观点贯穿于社会领域和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形成了社会矛盾研究方法。唯物主义历史观从社会生产实践出发,把人类社会分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系统、上层建筑系统、自然环境系统等若干系统。不同的社会系统及其子系统有着各自不同的形态和特征,社会的诸系统之间及系统的诸要素之间呈现出复杂的矛盾关系。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毛泽东指出:“社会的变化,主要地是由于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前进,推动了新旧社会的代谢”。同时,还要重视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社会的经济关系首先表现为利益”,而“阶级斗争也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追求物质利益,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動力和原始动因,只有把利益矛盾和阶级矛盾结合起来,着重研究矛盾特殊性,把握矛盾规律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才能正确认识社会的变迁与现状,才能正确探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社会矛盾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使社会展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这一过程的内容、实质和规律,为研究社会历史现象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恩格斯指出:“辩证哲学推翻了一切关于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的观念。在它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存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地由低级上升到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运用社会过程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现象要求正确把握阶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把握社会历史过程中的各种辩证统一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对当代中国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是社会科学发展史上系统、全面、科学的方法论。是在扬弃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以唯物史观为指导,通过吸收、借鉴和融合传统社会科学方法论中的积极成果并加以革命性建构而建立起来的。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而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则是历史唯物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具体化,对于进一步推动社会科学的研究与丰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正确处理人与世界的联系、正确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基本准则。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也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眼力不够,应当借助于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就是政治上军事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使人们树立了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为社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基本原则和合理途径。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社会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习近平同志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中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的根本标志就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须旗帜鲜明地加以坚持。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创新,用发展着的理论指导发展着的实践,从而推进新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不断

发展。

随着新时代、新形势的来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需要有一个宽广的视角。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在此的基础上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党和国家的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纵观历史,每一次世界社会的变革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也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指导。而当代中国正在经历着“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近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看待当代中国党的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是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从而得出的一套科学完善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发展,也是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布局等基本问题。事实充分证明,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了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引导着党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当今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不断健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建设取得丰硕成果。要始终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做到把握当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保持清醒的理论自觉、坚定的政治信念、科学的思维方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1.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70,30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52.

[6]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

[7]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8.

[8]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212,302.

[9]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99.

[10]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5.

[11]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

猜你喜欢
社会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