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晴
摘 要:白灵是《白鹿原》中有具有代表性与象征性的人物,她是白鹿精魂,她是革命的象征,等等。她身上暗含着太多因素,对其进行剖析很有必要,而白灵的爱情经历也是构成其形象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笔者通过对文本的再解读,结合其他学者对于白灵形象的看法,并与同样写革命爱情的宗璞《红豆》进行对比,再次分析白灵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白鹿原》;白灵;信仰;爱情
一、引言
《白鹿原》是陈忠实先生的一篇历史性巨著,许多学者从主题、表现手法、人物形象对此展开研究。它以白鹿两大家族的发展史及中国的革命史作为背景,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塑造了白灵、黑娃、白嘉轩、田小娥等丰富多彩的人物,描绘了革命者与坚定维护旧礼教者的种种冲突与斗争。在《白鹿原》塑造的众多人物中,白灵是特别的,她是个发光的革命女子,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她,身上有太多东西值得我们挖掘,所以许多学者围绕白灵的形象进行研究,得出了白灵是个革命者,是白鹿精魂的结论,而对于白灵的爱情观及导致其产生如此的爱情观的原因也有质疑及不同的见解。
在《白鹿原》这部长篇巨著里,其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史诗性的结构常常为人称道,但是对于白灵、鹿兆鹏、鹿兆海三人之间的爱恋很多人是不理解的。白灵怎么就能这么快把爱慕之情从鹿兆海身上转移到鹿兆鹏身上呢?有人认为这是作者的意图过度强加到了人物身上,显得生硬。虽然这与作者的意图分不开,但是更重要的是作者赋予白灵这个人物特性使之必然走向这种结果。接下来,笔者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白灵是革命精神的象征
白灵在小说里一直是独特、美好的存在。她伴着百灵鸟的叫声出生,在父亲、祖母和姑姑梦到白鹿的夜晚去世。从小她便受到家里人宠爱,虽家境优越,但仍然善良、聪明、勇敢,毫无疑问白灵是个理想化的女子。白灵作为白鹿村精神的象征——白鹿精魂,她有着至高无上的革命热情,她是改变历史、拯救命运的最高的外化。对于一个灵魂式的人物,白灵没有被爱情过多地束缚脚步,而是在得知自己深爱的兆海和自己已经走向了不同的革命道路时,毅然从这段纠结矛盾的爱恋的关系中抽身出来,而转向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鹿兆鹏身上。
或许这看起来是脱离现实的,因为白灵看起来太决绝,太不留余地变心了。对比宗璞《红豆》中的江玫,江玫在革命与爱情发生冲突时,她确实是选择革命,但是爱情始终在她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然她也不会在八年后看到自己和齐虹的相爱信物——红豆时热泪盈眶。江玫在选择革命的道路、放弃爱情时,她并不是义无反顾地,她带着很多的纠结。最开始她内心是希望兼顾这两者的,只是到了两者的矛盾无法调和时,迫不得已才放弃爱情,走向革命的道路。由此可看出,她首先是一个女人,然后才是女革命者,她身上也包含了大多数女性的共性。
白灵与江玫不同,白灵的象征意义大过其个体意义,白灵更多时候是作为革命精神存在的。白灵作为革命精神的最高存在自然不会被爱情影响自己判断,而这些当然是作者赋予的,但是其融进白灵这个人物作为白鹿村精神的象征中也是合乎情理的,白灵本来就是一个特殊的女子,那么她有着与普通女子不一样的爱情观是可以理解的。
作品本来就是要体现作者的意志的,有些作品体现作者意图比较明显,有些只是暗示,不是所有反映强烈的作者意图的都是坏作品,我们要回到作品中看这些安排的合理性。除了作为革命精神之外,对于白灵这个人物本身的性格来说,为了革命她确实可以放弃爱情。
三、信仰高于一切
最开始白灵只是空怀一腔热血参加革命,其实她并不懂得革命真正的意义,而是在看到共产党人被“装麻袋”和“填枯井”后,她也愤慨地要成为牺牲的一员,要为革命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从白灵的豪言壮语中都可以看出她对于革命的炽热,她就是为革命而生的。之前白灵和鹿兆海是站在同一战线的,他们因为热爱革命而在一起,他们都渴望为政治前途牺牲。在战争的时刻,他们想的不是回家避难,而是留在城里搬运尸体。家人对白灵的爱与牵挂并没有成为她通往革命道路的牵绊,她是眼里帶着“光”的孩子,她是向往着光明前途、坚持信仰的人。
“我爱你,但我更爱我的信仰”,这句话放在白灵身上再合适不过了。白灵就像是卡夫卡《在流放地》里的军官,当他发现自己推崇了一辈子的杀人机器要被淘汰后,他宁愿与这台杀人机器共同毁灭,因为这是他的信仰,信仰是高于生命的。对于白灵来说,她对革命的热爱就是她的信仰,她的信仰也是高于生命的,自然也是高于爱情的,任何东西与信仰比起来都只是沧海一粟。所以鹿兆鹏的勇敢、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奋斗精神会让白灵崇拜,而鹿兆海身上的国民党作风会让白灵忘记他们两个曾经相爱的种种回忆,甚至产生厌恶之感,这些是她性格所必然导致的。
信仰占据着白灵心中主导地位,信仰也是鹿兆鹏一直坚守的。鹿兆鹏从来都不是被爱情束缚的,父亲鹿子霖为他娶的妻子不能成为他的牵绊,他不顾一切要逃离鹿家,去追寻自己坚信的事业,甚至连作为他心爱的妻子白灵也不能成为他忠于革命、坚持信仰的牵绊。所以在白灵惨遭活埋后,小说并没有描写鹿兆鹏为白灵痛苦的场面,他仍然坚定地为革命事业做一切努力,这也是白灵希望的。鹿兆鹏和白灵是同一种人,为信仰不顾一切的人,两个有着相同信仰,又渴望为信仰不顾一切的人在一起,实在再合情不过了。
与鹿兆海在一起要违背自己的信仰,而和鹿兆鹏在一起能坚守信仰,还能为信仰开辟更广阔的道路,那么白灵的选择鹿兆鹏自然是毫无疑问的。白灵和鹿兆鹏的结合与其说是因为爱情的结合,更大程度是信仰的契合。
四、坚持革命的白灵值得被爱
当白灵成为一个为了爱情放弃自己的原则、放弃自己奋斗的事业的人时,鹿兆海还会如此爱她、对她恋恋不忘吗?
我们暂且不提“得不到的最珍贵”这个理论。鹿兆海对白灵执着的爱,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白灵对于革命的坚持也感染着他。我们回顾一下白灵和鹿兆海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光,两个对于革命的炽热的心靠在了一起,白灵对于革命的热情、勇敢是吸引鹿兆海的原因,鹿兆海对于革命的付出也牵动着白灵的心。鹿兆海喜欢的是白灵的执着,勇敢与坚持,甚至连最后白灵向鹿兆海坦白无法再与他在一起时的决绝也是白灵执着的体现。因为这是白灵,为革命奉献的白灵才是鹿兆海爱的白灵。如果白灵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放弃自己拥护的共产主义事业和鹿兆海在一起了,那么白灵也只能成为一个平凡不特别的女子,或许鹿兆海就没那么爱她了。他们的爱情始于革命,终于革命,也算是得到了较为完满的结果了。
五、结语
要让白灵成为白鹿精魂,让白灵成为她自己,让她成为能让鹿兆海念念不忘的人,她必须是这样一个看起来决绝的人,她放弃鹿兆海选择鹿兆鹏是必然的。这是白灵的信仰,也是作者赋予白灵的,但不是强加给白灵的。只是这样的内在联系需要读者花心思去阅读,去走进白灵的内心,如果作者在塑造人物时能加入更多的细节来丰富白灵的形象,或许大家对这个问题就没有那么多争议了。
参考文献:
[1]杨元媛.《牛虻》与《白鹿原》中爱情故事“革命性”的比较[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3):26-27.
[2]潘艳慧.论《白鹿原》中的“革命”与爱情[J].泰山学院学报,2004(2):27-30.
[3]徐诗颖.繁华落尽见真淳——品读宗璞《红豆》[J].名作欣赏,2014(18):4-6.
[4]申霞艳.《白鹿原》的身份建构与认同危机[J].文学评论,2017(01):54-61.
[5]张宝英.神奇的白鹿,非凡的寓意——《白鹿原》人物分析之二——白灵[J].中学语文,2015(24):57-58.
[6]郜元宝.为鲁迅的话下一注脚——《白鹿原》重读[J].文学评论,2015(2):98-106.
[7]海南.叛逆者的悲歌——《白鹿原》中白靈形象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1):130-131.
[8]宋剑华.《白鹿原》:一部值得重新论证的文学“经典”[J].中国文学研究,2010(01):77-82,87.
[9]何西来.文章千古事——关于《白鹿原》评论的评论[J].中国文学研究,2000(3):40-49.
[10]雷达.废墟上的精魂——《白鹿原》论[J].文学评论,1993(6):105-118.
[11]颜明.革命时代的爱情书写——从林道静到白灵的爱情叙事[J].语文学刊,2007(13):61-63.
[12]宋海婷,陈思广.《白鹿原》研究二十二年(1993-2015)述评[J].学术论坛,2016(10):113-118.
[13]秦艳红.对《白鹿原》中白灵形象的分析[J].课外语文,2016(14):148.
[14]王仲生.“革命”符号里的白灵和黑娃——《白鹿原》人物论之一[J].唐都学刊,2013(1):75-81.
[15]海南.叛逆者的悲歌——《白鹿原》中白灵形象分析[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2(1):130-131.
[16]佘向军.《白鹿原》宏大叙事的文化意义、小说叙事理论与文本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