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仁德,李传磊
(山东省莱芜市林业局,山东 莱芜271100)
莱芜海棠主要以生产特色的鲜食果而闻名,果实颜色鲜艳口味酸涩甜蜜,且资源丰富多样,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同时,莱芜海棠还是优良的苹果砧木资源,可以作为苹果矮化的优良砧木[1]。因此,对莱芜海棠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莱芜市的海棠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资源类型进行分析和归类,选定优良单株开展优良种质资源选育,为莱芜海棠的开发和利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调查范围重点是莱芜海棠4个传统的栽培区,分别为莱城区的牛泉镇和高庄街道办事处,钢城区辛庄镇和汶源街道办事处。通过与当地林业主管部门和农户座谈,了解栽培历史、范围和筛选优良单株。
优良单株:对4个地点的海棠资源进行优良单株选择,共选择10株,其中,牛泉镇选择3株(编号1-3),高庄街道办事处选择2株(编号4-5),辛庄镇选择2株(编号6-7),黄庄街道办事处选择3株(编号8-10)。将选择的10株优良单株进行树体、叶片、花和果实等18个性状开展形态学调查,进行数量分类分析和研究。在性状数量化上,采用等级数量编码方法,详细编码方式见表1。1代苗:通过优良单株进行筛选,选出优良母株,选取母株当年生枝条进行嫁接繁育,砧木采用实生海棠苗,嫁接地点位于莱芜市东关苗圃,每个母株嫁接50株。当嫁接苗结果第5年时进行每木检尺、物候观测和果实种子特征调查。计算方法:平均值采用EXCEL,数量分类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
表1 海棠母株性状编码表
为确定莱芜海棠多数性状的独立性和稳定性,采用数量分类学来量化评价类群间的相似性[2]。对10个海棠优良单株性状进行 R型聚类结果分析(见图1),18个性状没有明显地聚为几类,大部分性状都表现为两两相关和关系密切,部分形状则表现为独立。从总体上来说,这说明各观测性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在较高水平成组的性状间并没有进化上的必然联系。从结果分析来看看,莱芜海棠种质资源呈现出了多样性,这说明莱芜海棠具有多个资源类型类型,这就为海棠新品种的选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按照果实、形状、口味、树型、果梗、花梗、花蕊等性状对海棠资源进行种的归类,总体上属于海棠果类型和西府海棠2个类型,分属于楸子和西服海棠2个种(见表2),与杨进等对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中对莱芜海棠分类相同[3]。
图1 海棠R型数量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对10株优良单株的物候期、性状、果实的综合分析(见表3和表4),从中可以看出,优良单株2与其他茶果类型相比,具有果实大,成熟期早,并且口味甜酸,具有茶果的品质,果实大小的差异性显著(p<0.05)。优良单株9与其他难咽类型相比,具有果实大,成熟期稍晚的特点,具有难咽的品质,果实大小的差异性显著(p<0.05)。因此,将优良单株2和优良单株9作为选育母株,并将其初步命名为 ‘莱芜茶果1号’和 ‘莱芜难咽1号’。对2个优良母株进行嫁接繁育,测定其遗传力。
表2 海棠主要类型
表3 海棠优良单株的物候观测
表4 海棠优良单株果实种子特征
从表5中可以看出,‘莱芜茶果1号’表型变异系数在3.25%~18.24%,遗传变异系数在3.25%~17.83%,变异系数范围较小,其中,花色、果实大小、果实颜色和成熟期变异范围最小;家系遗传力在0.8142~0.9755,单株遗传力在 0.8025~0.9474,达到了高等遗传力水平。这说明“莱芜茶果1号”一代嫁接苗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表5 ‘莱芜茶果1号’各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结果
从表6中可以看出,‘莱芜难咽1号’表型变异系数在4.51%~20.45%,遗传变异系数在4.22%-19.74%,变异系数范围较小,其中,花色、果实大小、果实颜色和成熟期变异范围最小;家系遗传力在0.7586~0.9712,单株遗传力在 0.7452~0.9655,达到了高等遗传力水平。这说明“莱芜难咽1号”也同样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表6 ‘莱芜难咽1号’各性状遗传参数分析结果
莱芜海棠具有多样性和多个类型,在种的归类上属于西府海棠和楸子两个种。通过优良单株的性状和果实的测定比较和分析,初步筛选出了 ‘莱芜茶果1号’和‘莱芜难咽1号’,并进行了1代苗的繁育且遗传稳定性良好。
参考文献:
[1]苹果矮砧调查组.山东苹果矮化砧木资源调查报告[J].果实生产简报,1975,(2):2-6.
[2]刘志强,汤庚国.垂丝海棠品种数量分类学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06,(4):20-38.
[3]杨进,章祖函,司清.山东苹果砧木资源研究[J].山东果树,1980,(4):1-22.